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周燎原:二娃子

  • 作者:周燎原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6-22 02:33:36
  • 被阅读0
  •   地处川西平原的老百姓喜欢称呼自己的孩子"娃儿"。老大叫大娃,老二自然叫二娃,以此往下类推,三娃,四娃……然后还在称谓后加个"子"字,添个尾音,比如大娃子,二娃子……一喊起来,这“子”的音拖长点,你在旁边觉得更亲热顺口。

      小的时候,就是70年代初期,那时候城乡人们生活没有现在富裕,即使揣着几张钞票去街面上商铺里,你发现生活物资用品也不是那么琳琅满目。有的还需凭票供应,比如扯二尺布得有布票。因此寻常人家的烟火生活通常过得较为节俭朴素。生活中所用的物品,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习惯。一家人如果有两三个孩子,老大(大娃)穿的衣服裤子,用的杯碗桌椅,只要没有大的损坏往往都留下给老二(二娃)继续使用。相对于大娃用的新货,二娃的穿戴用度基本上就是磨出毛边的二手货了。很多的家庭在购买孩子的生活用具时,首先考虑是结实耐用,而不是美观新潮,目的就是能用长久一些,传到二娃,甚至三娃,四娃手上还能发挥余热。

      二娃子于是委屈地成了“二手货”妥妥的代名词。而更让老二们糟心的是,川西平原还有句俚语叫“吃二娃子”。乍一听,这难道是学《西游记》里把老二当唐僧烹了么?其实这个“吃二娃子”是吃剩菜饭的民间调侃说法。在一家人中,老二不是常常捡老大用剩的东西吗?于是乎人们开玩笑就把老二用成了剩菜饭的代名词了。生活中吃剩菜饭虽说节约精神可佳,但人总有点面子,与他人言语交谈中委婉地把二娃牺牲了一盘。

      记忆中曾听过这样一段对话。隔壁邻居某大叔去亲戚家吃了趟酒碗回来。回来后那几天他家里厨房一到饭点就飘来阵阵香味。这勾人的香味,引得小孩子们唾液泛起,也不禁让路过的大人们驻足发问。

      "哎,某大哥,你屋头煮的啥子,有点香哦。"

      "哈哈,整的二娃子汤汤。"

      "二娃子嗦,二娃子才香哩。"

      大人们哈哈一笑,老二们听了心里万马奔腾。原来是该大叔吃完酒碗,几下麻利地把桌上的残汤剩莱打了个大包回来。据说服务员都暗叹没他动手迅速。重新烹饪一番后,二娃子汤依旧被大叔一家人当作佳肴吃得津津有味。

      随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百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当下国家还不断出台利好政策鼓励生育老二,甚至老三。想来二娃子们早已喜气洋洋地穿新用新了吧!但个人觉得节约传统还是该“二”下去。

      2022.05

    【审核人:雨祺】

        标题:周燎原:二娃子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ren/2194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