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不仅具有典型的江南风韵,而且历史文化悠久,人才辈出。记住这个城市的名字,由来已久,源于一个伟人。
瞻仰周总理故居
原本,专程来淮安市只是了却一份心愿,瞻仰人民心中的好总理周恩来的故居,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许多意外惊喜。
此前,我瞻仰过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刘少奇的故居光明楼,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面水背山。导游在介绍这些景点时,无不特别强调所谓“前有照后有靠”的上佳风水。于是,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印象,伟人的故居一般都是“面水背山”。
然而,当我走近位于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7号周恩来的故居时,发现这里处于闹市之中,周边街巷交错,民居纵横,甚至沿街门店林立,吆喝之声不绝入耳。眼前的情形使我立即意识到伟人的故居也不尽相同,充满人间烟火。
这是一处非常普通的临街平房,外墙陈旧斑驳,大门小巧平实,如果不是门楣正上方悬挂的一幅匾额,根本看不出与周边民房有何不同之处。匾额底色鲜红,镶以黄边,七个大字是由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
伫立门前,久久凝望着阳光照射下的厚重墙体,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故居共有32间房,占地约1187平方米,为青砖、灰瓦、木质结构,系明清风格。整体布局为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每个宅院都是曲折的三进院。如今的故居院内辟有周恩来生平史料展览室,陈列分五个专题:周恩来童年;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与故乡;瞻仰故居缅怀总理;书画寄深情。三个展室共展出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照片、文物、书画等一百多件。
走进故居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他从三四岁开始识字、练书法;刚满5岁便入家塾馆读书,并坚持临摹颜体;从八岁到十岁开始读小说,读过的第一本小说就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难看到,通过良好的家庭影响、经典名著的潜心阅读和塾师的启蒙教育,拓宽了周恩来的眼界,增长了知识,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种子。
从读书房向西跨过一个腰门,便是周恩来父母住的面南三间房屋。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的一间房屋里。当年,父母为其取乳名“大鸾”,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中描述:“见则天下安宁”。寄托了父母对他日后“翱翔蓝天,成就大事”的美好心愿。
1910年,周恩来12岁随伯父离家,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大鸾从此腾飞,苦难的中华民族有幸盼到了“安宁”。周恩来走上了一条革命道路,并一直是党的最高领导核心成员,他与他的战友们亲手推翻了一个旧世界,迎来一个崭新的国家。于是,从这处普通的故居里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位共和国总理。
周恩来一生清正廉明,为人低调,生前一直反对整修故居,曾多次叮咛赴京的淮安负责人:“要把我住过的房子拆掉”。他逝世后,根据淮安人民深切思念的愿望,并经有关方面批准,这才对故居进行了维修,并基本保持原貌。目前已辟为国家5A级红色教育景区,免费接待前来瞻仰的人们。
如今周恩来故居内保留了从清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有他出生的小屋和童年读书的桌椅;有两株由他童年时期亲手所植的百年老榆树;还有种植的观音柳和他童年时候使用过的水井……
人去物在,触景生情,缅怀伟人,感慨万千。人民的好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故居是留在中华大地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拜谒吴承恩旧址
前往周总理故居的途中,意外发现这里竟然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旧址。从周总理故居到吴承恩旧址仅十几分钟车程,仿佛沿着历史隧道从现代跨越明代。
毫不夸张地说,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几乎每一个国人的童年、包括伟人周恩来都曾受过《西游记》的影响,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然而,未必每一个人都清楚,《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诞生在淮安,比如此前我确实不知道。
吴承恩的旧址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最南端,这里地处淮城西北部,背靠里运河。旧址大门处是一组人们十分熟悉的雕塑,唐僧、悟空、八戒、沙僧,中间站立着创造神话的老人吴承恩。
这是一幢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占地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旧址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组成,辅以回环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
正门上方匾额上“吴承恩故居”几个金黄色大字是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书。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竹林。修竹丛丛,绿叶婆娑,摇曳生姿,给我们一种虚怀有节,幽雅恬淡之感。不由得使我想起吴承恩屡遭困顿却不随波逐流的一生,这一丛修竹不正是他傲岸不俗的风骨写照吗?
吴承恩的书房名为“射阳簃”,厅堂之上悬挂着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匾额,为棕底绿字。淮安在西汉(公元前117年)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古代名人多喜欢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为号,因此吴承恩也起号“射阳居士”。他的好友也是儿女亲家状元沈坤曾经赠给吴承恩一块匾额,上面就写着“射阳簃”。吴承恩非常喜爱,便把书斋“射阳簃”的匾额挂在正厅里,此匾额现已散失。
唐僧西天取经源于历史真实,唐朝时期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学习佛法,历经17年。后来,人们将这件事情神化了,并写成故事、话本、戏剧,从唐朝到明朝,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吴承恩中年后,就在“射阳簃”这间书房里,以他卓越的文学天赋,将这些故事进行总结、概括和再创造,写成我们今天所见的洋洋八十万言的百回本小说。这本书为我国四部古典名著之一,是华夏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参观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想,在淮安,在这里,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一部绝世神话,而中华灿烂的历史文明则因为一部神话而更加熠熠生辉。
打卡河下镇
从吴承恩旧址出来,被一路之隔的一面巨大的彩色飞檐翘角牌坊所吸引,上书“千年古镇河下”。
走进古镇,发现这里青石板路贯穿每一条街道,沿途有长柳青藤、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古色古香、古风古韵扑面而来。据介绍,河下古镇具有2500多年历史,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保存最完好的楚州古城历史街区,到目前为止,整个街区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古镇中有超过70%的清代以前的建筑,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古民居比比皆是。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河下古镇的每一条街巷都出过名人,因而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如西汉初期军事家韩信、唐代诗人赵嘏、宋代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等等。仅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进士67人,举人123人,翰林12人,状元1人,榜眼2人,探花1人。它不仅是“全国进士第一镇”,也是“三鼎甲齐全”的历史名镇。
古镇的布局弥漫着浓郁的文化色彩,几乎全都标上了与“状元”息息相关的名称,令我们心生好奇。我们沿着长长的街道缓行,欣赏“状元”景致,体验被书香包裹的意境。一座古色古香的、极具明清风格的重叠式高楼,取名“魁星阁”,这是淮安的文化地标,也是当地文人的聚集地。一尊“状元楼”前有一组雕塑,一位身披红绸带的汉子骑在马上,手中高举中榜“御牌”;身后是两个鸣锣开道的官差和两个抬轿子的轿夫。一座豪华宾馆,门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牌坊,上书“状元府邸”。甚至连普通的小店铺也取了一个高雅的名字,“状元驿站”。
来古镇,一定要品尝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淮扬美食,因为这里不仅有“河下美食街”,而且这里还是淮扬菜最早的发源地。淮扬菜不仅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而且还是正宗的国宴首选。这里有众多的品种可供挑选,如吴家茶馓、李家钦工肉圆、王家豆腐脑、骆家油端子等非遗特色美食,就是单单一个“文楼”便令我们大开眼界。
文楼原本名为状元楼,游人吃的不仅是蟹黄汤包、扬州炒饭等饕餮盛宴,而且还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甚至连文楼本身就是一道脍炙人口的大餐,叫人回味无穷。
走进文楼院落,最醒目的便是墙上的半幅对联,右侧上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而左侧至今尚缺下联。据传,文楼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来文楼吃饭前要先对对联,若没有对上就请姑娘吃饭,若对上了就免费。
一次,乾隆带纪晓岚微服出巡来到河下镇,闻小楼赌食文化独特,遂亲临文楼。不料,君臣二人刚一进门,即被淮安当地一姑娘挡住,并随口出了上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要君臣对下联,乾隆和纪晓岚当时没有对上,不仅请姑娘们吃了一顿大餐,而且还当即赐名“文楼”。
瞻仰周总理故居
原本,专程来淮安市只是了却一份心愿,瞻仰人民心中的好总理周恩来的故居,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许多意外惊喜。
此前,我瞻仰过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刘少奇的故居光明楼,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面水背山。导游在介绍这些景点时,无不特别强调所谓“前有照后有靠”的上佳风水。于是,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印象,伟人的故居一般都是“面水背山”。
然而,当我走近位于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7号周恩来的故居时,发现这里处于闹市之中,周边街巷交错,民居纵横,甚至沿街门店林立,吆喝之声不绝入耳。眼前的情形使我立即意识到伟人的故居也不尽相同,充满人间烟火。
这是一处非常普通的临街平房,外墙陈旧斑驳,大门小巧平实,如果不是门楣正上方悬挂的一幅匾额,根本看不出与周边民房有何不同之处。匾额底色鲜红,镶以黄边,七个大字是由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
伫立门前,久久凝望着阳光照射下的厚重墙体,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故居共有32间房,占地约1187平方米,为青砖、灰瓦、木质结构,系明清风格。整体布局为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每个宅院都是曲折的三进院。如今的故居院内辟有周恩来生平史料展览室,陈列分五个专题:周恩来童年;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与故乡;瞻仰故居缅怀总理;书画寄深情。三个展室共展出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照片、文物、书画等一百多件。
走进故居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他从三四岁开始识字、练书法;刚满5岁便入家塾馆读书,并坚持临摹颜体;从八岁到十岁开始读小说,读过的第一本小说就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难看到,通过良好的家庭影响、经典名著的潜心阅读和塾师的启蒙教育,拓宽了周恩来的眼界,增长了知识,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种子。
从读书房向西跨过一个腰门,便是周恩来父母住的面南三间房屋。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的一间房屋里。当年,父母为其取乳名“大鸾”,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中描述:“见则天下安宁”。寄托了父母对他日后“翱翔蓝天,成就大事”的美好心愿。
1910年,周恩来12岁随伯父离家,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大鸾从此腾飞,苦难的中华民族有幸盼到了“安宁”。周恩来走上了一条革命道路,并一直是党的最高领导核心成员,他与他的战友们亲手推翻了一个旧世界,迎来一个崭新的国家。于是,从这处普通的故居里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位共和国总理。
周恩来一生清正廉明,为人低调,生前一直反对整修故居,曾多次叮咛赴京的淮安负责人:“要把我住过的房子拆掉”。他逝世后,根据淮安人民深切思念的愿望,并经有关方面批准,这才对故居进行了维修,并基本保持原貌。目前已辟为国家5A级红色教育景区,免费接待前来瞻仰的人们。
如今周恩来故居内保留了从清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有他出生的小屋和童年读书的桌椅;有两株由他童年时期亲手所植的百年老榆树;还有种植的观音柳和他童年时候使用过的水井……
人去物在,触景生情,缅怀伟人,感慨万千。人民的好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故居是留在中华大地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拜谒吴承恩旧址
前往周总理故居的途中,意外发现这里竟然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旧址。从周总理故居到吴承恩旧址仅十几分钟车程,仿佛沿着历史隧道从现代跨越明代。
毫不夸张地说,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几乎每一个国人的童年、包括伟人周恩来都曾受过《西游记》的影响,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然而,未必每一个人都清楚,《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诞生在淮安,比如此前我确实不知道。
吴承恩的旧址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最南端,这里地处淮城西北部,背靠里运河。旧址大门处是一组人们十分熟悉的雕塑,唐僧、悟空、八戒、沙僧,中间站立着创造神话的老人吴承恩。
这是一幢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占地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旧址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组成,辅以回环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
正门上方匾额上“吴承恩故居”几个金黄色大字是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书。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竹林。修竹丛丛,绿叶婆娑,摇曳生姿,给我们一种虚怀有节,幽雅恬淡之感。不由得使我想起吴承恩屡遭困顿却不随波逐流的一生,这一丛修竹不正是他傲岸不俗的风骨写照吗?
吴承恩的书房名为“射阳簃”,厅堂之上悬挂着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匾额,为棕底绿字。淮安在西汉(公元前117年)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古代名人多喜欢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为号,因此吴承恩也起号“射阳居士”。他的好友也是儿女亲家状元沈坤曾经赠给吴承恩一块匾额,上面就写着“射阳簃”。吴承恩非常喜爱,便把书斋“射阳簃”的匾额挂在正厅里,此匾额现已散失。
唐僧西天取经源于历史真实,唐朝时期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学习佛法,历经17年。后来,人们将这件事情神化了,并写成故事、话本、戏剧,从唐朝到明朝,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吴承恩中年后,就在“射阳簃”这间书房里,以他卓越的文学天赋,将这些故事进行总结、概括和再创造,写成我们今天所见的洋洋八十万言的百回本小说。这本书为我国四部古典名著之一,是华夏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参观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想,在淮安,在这里,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一部绝世神话,而中华灿烂的历史文明则因为一部神话而更加熠熠生辉。
打卡河下镇
从吴承恩旧址出来,被一路之隔的一面巨大的彩色飞檐翘角牌坊所吸引,上书“千年古镇河下”。
走进古镇,发现这里青石板路贯穿每一条街道,沿途有长柳青藤、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古色古香、古风古韵扑面而来。据介绍,河下古镇具有2500多年历史,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保存最完好的楚州古城历史街区,到目前为止,整个街区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古镇中有超过70%的清代以前的建筑,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古民居比比皆是。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河下古镇的每一条街巷都出过名人,因而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如西汉初期军事家韩信、唐代诗人赵嘏、宋代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等等。仅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进士67人,举人123人,翰林12人,状元1人,榜眼2人,探花1人。它不仅是“全国进士第一镇”,也是“三鼎甲齐全”的历史名镇。
古镇的布局弥漫着浓郁的文化色彩,几乎全都标上了与“状元”息息相关的名称,令我们心生好奇。我们沿着长长的街道缓行,欣赏“状元”景致,体验被书香包裹的意境。一座古色古香的、极具明清风格的重叠式高楼,取名“魁星阁”,这是淮安的文化地标,也是当地文人的聚集地。一尊“状元楼”前有一组雕塑,一位身披红绸带的汉子骑在马上,手中高举中榜“御牌”;身后是两个鸣锣开道的官差和两个抬轿子的轿夫。一座豪华宾馆,门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牌坊,上书“状元府邸”。甚至连普通的小店铺也取了一个高雅的名字,“状元驿站”。
来古镇,一定要品尝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淮扬美食,因为这里不仅有“河下美食街”,而且这里还是淮扬菜最早的发源地。淮扬菜不仅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而且还是正宗的国宴首选。这里有众多的品种可供挑选,如吴家茶馓、李家钦工肉圆、王家豆腐脑、骆家油端子等非遗特色美食,就是单单一个“文楼”便令我们大开眼界。
文楼原本名为状元楼,游人吃的不仅是蟹黄汤包、扬州炒饭等饕餮盛宴,而且还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甚至连文楼本身就是一道脍炙人口的大餐,叫人回味无穷。
走进文楼院落,最醒目的便是墙上的半幅对联,右侧上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而左侧至今尚缺下联。据传,文楼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来文楼吃饭前要先对对联,若没有对上就请姑娘吃饭,若对上了就免费。
一次,乾隆带纪晓岚微服出巡来到河下镇,闻小楼赌食文化独特,遂亲临文楼。不料,君臣二人刚一进门,即被淮安当地一姑娘挡住,并随口出了上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要君臣对下联,乾隆和纪晓岚当时没有对上,不仅请姑娘们吃了一顿大餐,而且还当即赐名“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