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了,市场经济了,社会进步了,生活多彩了……叠加出来许许多多新鲜事物,甚至是一些怪异现象,真的有点儿不能理解的感觉!
1996年12月4日,笔者的《收药生意不好做》在《天津青年报》新视角专栏发表:
在走街串巷者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诸多吆喝叫卖声中,有一种令人觉得十分与众不同。笔者曾仔细倾听认真辨析了一番,其声音低沉,言简至极:“药”、“药”……
这便是从事药品回收生意人的发明创造。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居民手中的零散余药,而后到附近郊县或边远乡村出售给农民,从中赚取利润。笔者通过与一些收药者攀谈得知,如今此生意已远不如前几年好做,有时连续好几天一无所获无功而返,究其原因是居民手中存药非常有限,欲寻不拆包装整盒整瓶之药则更是难于登天。
收购药品这种非法生意大概是公费医疗制度的衍生物。想当年,人们治病不愁,吃药无忧,医生敢开大方,病人愿多要药。那时,不管用与不用,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储备,以致造成极大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实施医疗制度改革已成大势所趋,尽管发展至今仍存一些缺憾,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然而从收药生意不好做这一现象中,足以反衬近些年医疗制度改革的可喜成效。无疑,我们应当坚定改革信心,结合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努力开创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
1996年12月13日,笔者的《电影票价太离谱》在《大众生活报》大众话题专栏发表:
万万没有想到,如今看场电影竟也成了奢侈享受。票价动辄十元,个别高达二、三十元,普通百姓本打算进影院一睹为快的,却无奈怎么也潇洒不起来。
近十年来,票价一路上扬,日新月异,起初人们尚能承受,渐渐地就有点儿吃不消了。当然,票价过低是不利于电影事业发展的,适当上调当是大势所趋,只是必须符合市场规律,要让人们能够承受,这之中不仅包括心理上的承受,还包括经济上的承受。从5角到20元,整整相差了几十倍,是否有些太离谱了,尽管这还不是封顶的“天价”。
怎么把久违的观众吸引回来,使电影重现生机重振雄风,当值电影人正视。窃以为,下调票价是切实可行之上策。据悉,沈阳市已开始尝试,其下调幅度达百分之四、五十,一份家庭套票,即两名家长带一位中小学生看一场电影只需10快钱。如此,有望改善电影市场的萧条景象。
1996年12月19日,笔者《药店比粮店多》在《天津青年报》新视角专栏发表: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了病去看医生,也是天经地义。只是现如今,为数不少的人非到万不得已不愿去医院,而是进行自我诊疗,他们自己为自己诊断开方,自己到药店去买药。以致忽然间,人们发现药店比粮店还多,而且仍止不住一家接一家的开。
分析自我诊疗现象的生成原因,无非是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看病吃药不再由国家大包大揽,个人需适当担负一部分,所以为控制开销,便精打细算起来。此外,医疗费用大幅上涨,个别医生存心宰人,患者惧怕进医院,还是自我诊疗来的方便,又可大大节省开支。
这一现象喜忧参半。喜在医疗制度改革步入正轨,公费医疗之弊端得以扼制;忧在个人买药吃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尽管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对人们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然而,要知道,药品既可以给人们以健康,也可致人于死地。
目前,相当一部分顾客是以电视广告为购药指南,而由于厂家的广告往往只宣传疗效,不指明其毒副作用,许多药品的说明又过于简单,也不注明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许多药品的服量说明需要用患者的体重换算;有的药品几十年一贯制的大包装已不能适应如今的市场需要。随着患者自我诊疗的与日俱增,解决药品零售市场中的这些问题已刻不容缓。
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统筹管理,一方面加强宣传,为人们充实医疗卫生知识,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过高的医疗费用。从而建立健全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使人们小病大病不愁治,自诊就医两相宜。
202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