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往下写。因为,虽然自己四十二年前大学毕业,在组织上看来是个知识分子,但是我家里的米缸有多少米,自己心里是清楚的。确切地说,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对中国文化、外国文化没有研究,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与文化有关的故事,更没有干过破坏文化或者被文化笑话的事故。
聊以自慰的是,自己喜欢读书,除了在家看书,还经常到新华书店、私人书屋甚至街头地摊看书、买书,还写过几篇小作文,在报纸、网络平台发表,努力装得像一个文化人的样子。十年前,于丹到铜陵来讲中国文化时,我是绝对的忠实的听众;疫情期间,经常看网络视频,会刷到蒋勋、意公子等解读中国古代文人、文化,感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样可以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涵养人文情怀,丰富人生价值。去年以来,董宇辉以所谓文化直播带货,也吸引我看过几期他的视频,感觉这个人有些特殊,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文化不浅,值得钦佩。
前一段时间,与辉同行和东方甄选分家,俞敏洪和董宇辉的人生故事与现实勾连,社会上各类人等对这件事情的评价,让我觉得: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文化,可不是好惹的一个词;而要做一个文化人更不是容易的事情。
一般来讲,知识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通常以具体的事实、数据、原理和技能等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教育、培训、阅读等方式传授和积累。比如,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生命在于运动,等等,都是知识。
按照这个概念来理解,不谦虚的说,我是一个有一定知识的人。我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六十多年,虽然没有在书中得到黄金屋,也没有坐拥美如玉,但学习和掌握了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且能够进行运用。有时候也难免犯错误,属于学习不够或运用不当。
文化则不同了,文化表现得更为抽象和多样化的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既包含知识,还包括价值观、信仰、道德、习俗、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在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都代表了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常需要通过语言、文字、艺术、宗教等载体来实现。
这就不难看出,做一个文化人,那就太难了。有人说,“文化人”对自己而言,就是将“文化”融入自己体内,变成自己的一部份;“文化人”对他人而言,就是用“文化”引导他人,融入到“文化”中来。即所谓“以文化人”。
现实中,想做文化人,特别是想做名文化人或文化名人,每每有人设崩塌的时候。前面提到的于丹,曾经的北京师范大学老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讲庄子,风靡一时。结果,由于知识储备不够,讲的东西常有错漏,在北京大学被轰下讲坛。蒋勋、意公子的“传统文化经典”课也被人诟病,且称意公子嘴巴上心静如水,实际上啥都想要。而董宇辉更是非议纷纷,他的那些小作文,被称为东拼西凑的“文化鸡汤”,仔细分析,没有任何文化价值;他的人品更是被很多人讥笑为“既要……又要”的人,不知道他在公众面前还能够混多久。
我不想做也做不成文化名人,当然也不想做所谓的文化人。因为我没有本事去“以文化人”,所以我不想再去追逐高深莫测的文化,不想再去盲信所谓的文化名人,不想和文化较劲,而是与文化和解,与自己和解。唯一期盼做到的,是再多读一些有用的书,再多走一些生活的路,再长一些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倘若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能够伸出自己的援手,给他人一些温暖和支持,倒也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