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钟松胜:我的第一次文学之旅

  • 作者:李和敏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0-21 00:15:00
  • 被阅读0
  •   8月31日,中元佳节的第二天。

      我随安远作协、安远诗联协会赴三百山国际酒店参加《人民文学》杂志指导、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主办、安远县委县政府及《百花洲》杂志承办的以“生态文学”为主题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研讨会。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文学活动,我把这次活动称为文学之旅。之前,安远作协和诗联界里,我只认识赖永峰老师和朱恭栋会长,其中朱会长是老相识了,他的岳父是我的忘年交,我从小就知道他是安远文艺界的名人。这次活动,也认识了唐进昌、杜雀林、赖世春、赖健敏等诸位老师,我还是经杜雀林老师介绍进作协的。我是一个农民,更是一个文学方面的素人,参加这样的活动,的确有点忐忑,局促不安得像乡下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但很快就适应了。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国内知名作家和杂志编辑,一共有三十多人,《人民文学》杂志的施战军书记算是“大佬”级的了,还有徐则臣等这样的名家。活动结束后,我才知道四川的卢一萍,前年和我有一次隔空的“交流”——我参加“香落尘外”和成都市微型小说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浣花文学奖”征文大赛,他是评委,对拙作的评价也不低,那次大赛,我蝉联“浣花文学奖”小说类一等奖。至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是出版界的翘楚,我读过很多它出版的书籍。

      县委书记杨有谷作开场白,他是教书出身的书记,他说他曾经也有过文学梦,但是于他来说,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我这两年,一是年龄大了工作之外精力不够,二是遇到了所谓的“瓶颈期”,写作渐渐少了。但他充满激情的演讲,着实重新点燃了我心里埋藏已久快要熄灭的火苗,我是不是不应该停止写作,是不是不管写得好不好,继续写?

      接下来施书记的演讲,他和杨书记一样,对安远文学创作充满期待和希冀。他说,安远有着“多红、多绿、多美”的风景和人文,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安远的创作者应该关注“野生自然和人类文明是生态的有机构成,生态文学是有价值关切的,它不仅瞩目山神、水神,更关切心神、眼神;它不仅瞩目大江、大河,也关切血液、血管”,也要多写安远人的勤劳,质朴的美德,让更多人了解安远,走进安远。

      当施书记谈到什么是“生态文学”时,他用举例提到了《庄子》。我茅塞顿开了,原不知道何谓“生态文学”,谁知就像早就认识一个人,只是当初不知道他的名字,现在知道了一样。我原以为“生态文学”,就是写自然界,比如一处风景,比如一种动物,花鸟鱼虫,日月星辰,殊不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生态的最高境界。

      原来,我们早就接触过许多的“生态文学”,像巴金的《鸟的天堂》、褚娇娜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小学就读过呀。我相信,现在的语文课本有更多这样的作品。

      我一直不赞同文学是反映社会现象就够了、作家不是为这个社会开处方的态度,试想,如果文学离开了思考,是否像我们离开了盐一样?

      老实说,我承认我参加这次活动,更多的不是单纯地去了解什么是“生态文学”,如何创作“生态文学”,而是听听作家们的创作经历,学习如何去写作。

      果然,就有几个作家就讲得很好,比如沈念、林筱聆、卢一萍、苏沧桑、艾平,等等。特别是沈念和林筱聆两个,让我这个记性特别差的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沈念是湖南人,湖南有一个洞庭湖,他有一部书就叫《大湖消息》。沈念生长在洞庭湖边,他的身上有着洞庭湖的生命基因和文化基因,他能够感知水草、虫鱼、飞鸟还有湖人的生活习性、脾气性格,一切生物和湖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他的语言笃定而不失思考,他说,一个写作者既要有精神和骨气,还要去了解洞庭湖的经济、社会、民生,深入湖区去了解渔民的感情。他说,“就创作而言,语言、结构、叙事等等技巧都是可以学的,但是情感体验、生命遭遇、欢乐与悲伤是学不来的,因为情感属于独立的生命个体,是无法替代的。”

      林筱聆是福建人,她的生活几乎被武夷山的茶包围着。她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开始,她只讲茶的制作工艺,带着我们兜兜转转的,但她很快地既能抓住听众的胃,又不让听众不耐烦,非常适时地转到文学创作方面。她说一个制茶师如果不懂得茶的生命,就制不出好茶,同样,一个创作者如果不去叩问自然,也写不出好的生态文学来。

      交流是徐则臣主持的,正如他自己也说,他经常深入生活,有时候为了体验生活、社会调查,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在外面奔波。是呢,看他黝黑黝黑的脸就知道。我微信给我广州的朋友何晓霞说,徐则臣和其他的男作家,大多都长得黑。晓霞说,他们本来就是和我们一样,除了是作家,就是普通人。晓霞说得好,作家就是一个普通人,深入到烟火之中,甚至低到土地里去,才能写出有血肉有感情的作品来。像施战军,看起来也是再平常普通不过了,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一个人。徐则臣还偶尔和旁边的作家开一个小玩笑,特逗的一个人,我以为,像我这样的一个素人,除了写作,生活中也该向他们仰望,原来不需要。

      过去一个多月了,我经常想起这次活动。不得不说,我收获不小,但又无从说起。就我而言,平时更喜欢、也写稍好的是小说,我喜欢用小说剖析人性的善恶和描绘我的理想世界,对“生态文学”的确是一个空白,但我愿意相信,通过这次文学之旅,我更热爱自然,更热爱自己,也更热爱这个世界的一切的美好。并且,在足够的感情迸发出来之时,我应该用笔写下这份热爱。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钟松胜:我的第一次文学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0806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