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高巍: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 作者:高巍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06 00:28:07
  • 被阅读0
  •   民间对立春格外重视,几乎作为节日来过。千百年来,许多活动相沿成习,成为人们迎接立春节气的重要习俗。比如,打春牛、剪春花、贴春字、吃春饼,等等。

      有人说,这些都是农耕时代的习俗,现在我又不种地了,不必还按这些老礼儿过立春了。其实不尽然。因为这些活动虽然有些农耕色彩,可更主要的还是让我们从沉闷的冬季苏醒,去亲自捕捉春天到来的讯息,感觉生活的幸福美满。能说这一主题跟您无关吗?更何况,亲手参与活动,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平时不易示人的多方面才能,从而对自己更有信心。这会比简单地上饭馆吃顿春饼,仅仅享受结果,更令人难忘。

      就拿吃春饼来说,您了解春饼吗?

      春饼早在唐朝即已出现,用小面团擀成薄饼烙制而成。清朝时,春饼的做法有点像炸春卷,是把火腿肉、鸡肉加上时鲜蔬菜油炸而成。有爱吃甜口的,就把黑枣、胡桃仁、白糖一起碾碎后卷入,然后切段食用。

      立春时,大葱刚冒出嫩芽,清香脆嫩,把它和时令蔬菜卷进春饼,抹上点儿黄酱或甜面酱,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一个吉利的寓意。吃春饼时全家围坐在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盖帘上,随吃随拿。

      吃春饼与咬春不是一回事。后者是指吃春菜,具体就是吃水萝卜。民间认为吃生萝卜治疥疮,解春困。在江南以煨春为立春习俗,煨春就是烧春菜喝。用红豆、红枣、柑橘、桂花、红米等合煮,煨得烂熟,俗叫“春菜”。据说这样煨出的春菜可以明目益智,并有大吉大利、升官富贵之意。煨春菜的习俗还有一定的仪式,要先敬祖先,然后大家一起享用。

      对于那些孩子们来说,比煨春菜更有趣的,是戴春鸡。立春前,年轻的妇女们会找来五彩的碎布,然后缝制成“送春娃娃”“唤春咕咕(布谷鸟)”“迎春公鸡”等装饰物。到了立春那天挂在孩子胸前或衣袖上,预示新春吉祥。未种牛痘的孩子,春鸡嘴里还要含黄豆,寓意孩子不出天花。

      在环境布置方面,从晋代开始就讲究将写有“宜春”二字的红纸贴在房门上。后来又增添了“立新春”“大吉大利”“万事亨通”等内容。在南方有些地区,立春还要举行祭太岁活动,表示一年的开始,求吉求福的心愿。

      东汉时期,为了体现“春朝大于年朝”,已将春礼列入国家典制当中。立春这天,人们手举青色的幡旗,排列成队,在乐曲的伴奏下,来到城市的东郊去迎接春神。春神由一个小男孩装扮,头戴青巾,身穿青衣。迎接的队伍到时,春神从郊野缓缓走来,接受人们的尊拜。在以后的许多朝代,活动一以贯之,并在清代达到高潮。这一礼仪活动肃穆、庄严,让人感到立春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不免产生对天的敬畏,对春天到来的祈盼。

      在迎春礼仪活动中,多种娱乐元素充实其中。像甘肃的灵台,要举行社火过堂仪式。七十二个行业的人士分别穿有朱衣玄裳,妆成故事中的人物,汇聚到县署的大堂进行表演。河南信阳的市民则玩鱼龙、角抵、高跷等游戏,参加的人很多,谁不想沾沾春天的喜气呢?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是一首可吟唱的汉宫春曲词牌。词人从惜春、恋春和怨春的三个方面,表达了在春到来时的内心感受。词人唱道:“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这是借口冬寒未尽,来表达对春的祈盼,叹惜春天来得晚了。“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过年时见到的燕子还没从梦中淡去,立春的春盘也刚下肚,还没回过味来,却已经是梅也开,柳梢已染,春的讯息日益明显,这怎能不让人留意呢?于是乎词人感叹春天又去的太快了,对花开花落、人生无常的情景产生出些许畏惧来。真的,人生不过匆匆过去,又有多少人能给后人留下值得怀念的东西呢?还是让我们珍惜这易逝的年华,把每一个立春过好,少留下遗憾吧!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高巍: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4557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