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吴世芬:文章被抄袭了,怎么办?

  • 作者:鑫乾煌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9-07 16:12:51
  • 被阅读0
  •   9月2日,我一如往常在微信里刷新闻、刷公众号文章,刷到人民日报文艺时,瞥见一篇文章标题——《拓豆丝》。我心里一惊(惊喜的惊):谁替我投稿了人民日报?!

      点进去一看,作者不是我,但是,我有个同名的朋友?

      实在太好奇了,我继续往下看。结果越看越眼熟,越看越觉得似曾相识?

      我想大抵是我有滤镜,于是截了这个文章的图,不露出作者发到我的家族群里了,他们说:“你这文章怎么删掉这么多?”“是人民日报限制字数吗”“读起来没有原来那个味道了”

      哦,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吴世芬:拓豆丝(点击蓝色标题悦读原文)是我在三年前发表的一篇同标题的文章。豆丝是我们当地的一种特色食品,我自小就非常喜欢,因此想着把这份热爱通过文字与人分享。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构思,并秉承着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敬畏心,想着小时候虽见过拓豆丝,但从未仔细观察过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于是,特意请定居城市多年的亲友回乡下老宅“重出江湖”还原制作过程,在亲身经历了每一道制作工序后,方才敢提笔完成了创作。拓豆丝的“拓”字,读tà,与“踏、塌、榻、搨”等字同音,我是依据方言加上自己的理解谐音而来,此前并未见到有人这样用过,我也不知是否正确。

      巧的是,人民日报的这篇《拓豆丝》不仅同取了这个“拓”字,也取了同样的标题,巧了!还有一巧,就是我们家乡制作豆丝用的柴火,方言称之为“丛毛”,我称它为“松针”,他亦如此,好巧!

      除了这些“小巧”,在一开始让我觉得对自己的作品有滤镜的是,我写此文时,先是写地点和“拓”字的说明,再写制作豆丝的食材与选用,接着是写制作过程和所用的柴火,还有就是豆丝出锅时我被馋着时的画面描述。这篇文章竟也是如此如此的叙述构思。好巧!真巧!哈哈哈,我等爱好文学的闲杂人士也与文坛翘楚心有灵犀上一回了!

      “我终于将家乡的一张豆丝‘拓’上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这回望江豆丝应该有一个新的成色了!我在这里还说一下这个‘拓’字,很多家乡人并不是很清楚,有的写成了塌方的‘塌’……在一次相关会议上,我曾向分管县长阐明此事,分管县长恍然大悟……”当天,他自豪地发朋友圈。县长恍然大悟,我也恍然大悟,想起我是认识这位文学“巨匠”的呀,想起他曾是某县融媒体的工作人员,向我约过稿,于是我点开了他的头像,打开了我们的对话,我笑了!应了最近网上流行的那句话,原来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是会笑的!哈哈哈哈!

    【审核人:雨祺】

        标题:吴世芬:文章被抄袭了,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0313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