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高巍:露从今夜白

  • 作者:模范画家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10-04 14:02:55
  • 被阅读0
  •   节气到了白露,不免让人想起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他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中的第二句。上一句是“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下两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此前,每当读到杜甫的这首诗时,我一直不得其解,为此琢磨了很久。“露从今夜白”,说的是白露节气到来之际不难看到的情景:原本晶莹剔透的露水,此时显出了朦胧,不再那么透亮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由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决定的。也就是说,进入这一节气以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如果说,白天已降至二十几度的话,夜晚则会降得更多,一般都在十几度了。所以早出晚归的人们如果还穿短袖衣服的话,难免有了明显的寒意。

      而且,大自然也感到了这份寒意,露水也就自然不再那么晶莹透亮,看上去模糊了一些。因此才有了“露从今夜白”的感觉。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物候的细致观察,并以此作为吟咏白露节气的诗句。

      问题在于后一句。

      “月是故乡明”。用字己很明白,说的是故乡的月亮比别的地方更明亮,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这也不太难理解。

      然而,如果把以上两句放在一起,无论是并列、因果,还是递进关系,两句之间的联系就不太好理解了。因为,第一:二者不是并列关系;第二:二者不是因果关系,因为露白未必引起故乡的月亮更亮的结果;第三:也不符合递进关系。

      那么,为什么”露从今夜白“了以后,就到了家乡的月亮格外亮的境地。二者间是通过什么途径联系在一起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读原著,并联系作品的产生背景,特别是作者的思维习惯,开始让我对杜甫这句名言的意思有了新的理解。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一诗写于史思明叛乱之际。当时,山东、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都陷于战火。而杜甫的几个弟弟都在这些地区。消息中断,生死不明,杜甫的心中十分焦急。

      在这个月圆之夜,本该是兄弟团圆欢聚的机会,而偏偏弟弟们一个个都没有消息,怎能不让为兄的杜甫心急如焚呢!“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这种手足的牵挂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杜甫。

      偏偏这个月圆之夜,又正处于天气转凉的时节,这种气温的下降,仿佛带给杜甫加倍的寒凉,心中倍感凄凉。估计这就是杜甫将“露白”与“故乡明月”主观连在一起的用意所在。无疑,“露白”带来的降温,更加重了他对弟弟们的思念。诗的前两句,正是通过行人路断和孤雁的哀鸣,更加营造了这种思念的气氛,以及产生原因,故乡的明月正是这种思念的集中代表。

      当一轮明月再次升起时,思乡之情油然升起。家乡为何令人难忘?因为那是手足兄弟团聚的地方,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最感染人、吸引人的地方。在这个气温下降,更加渴望温情的夜晚,这种感情让诗人不能自己,非写诗抒怀不可了。于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如泉水般,从杜甫的心灵深处无可抑制地奔涌而出,携带着诗人那份难以割舍的深情。

      2024年9月25日 夜记

    【审核人:雨祺】

        标题:高巍:露从今夜白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0885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