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物资交流的日子,一年中仅有一次,如同过年一般,热闹非凡。
集镇南头一大块空地上,大棚小屋已经搭建妥当,开口朝西的,把货台垒得齐人高;开口朝东的,正忙着拉线接开关。谁家在调试功放,迪斯科音乐有一阵缺一阵的。某个东家从车上卸载货物,兴许是袋口松散,全是日常用品类的小物件抛撒了一地,东家正急匆匆把它们捡拾起来。
没有定规,没有约定,商贩们往往都是提前一天来搭棚架台,只等第二天曙光来临,真切闹猛的“物资交流”旋即开场。
父母正忙于农事,我们兄妹就相邀着去参加“物资交流”,当时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赶流场。
这是一种该怎样来形容的闹腾场景哟!简直和过年赶年集不相上下。花花绿绿的人影在棚台围成的“巷子”里游动,慢悠悠往北边去,又晃荡着朝南边来。大音箱把音乐放得震天响,迪斯科舞曲节奏明快;再有放歌曲的,是程琳在演唱:竹子开花哟喂——商贩们的邀召喊叫也毫不逊色,声音纯正清甜: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东西便宜,降价嘞,降价嘞;还有某个商家在高喊:来呀来呀,货物清仓,买一送一!买一送一!
“买一送一”?我们可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表述。为了一探究竟,我们便向那边走,准确地说,是钻挤了过去。
原来是卖皮鞋的,买一双皮鞋,送一支鞋油。
“买皮鞋就是了,要鞋油干什么?”觉得无趣,我们即刻从人缝里钻出来,走到卖裤子的摊位前。
采莲姐(大伯的二女儿)正在这里挑选裤子,她想买一条牛仔裤。
转到里侧,我听见妹妹们正和采莲姐打趣,大妹妹的嗓门最响:难看死了,两个屁股桩子拱那么高,怎么走得出去哟!羞羞,羞羞。兴许是碍于妹妹们那一连串的“羞羞”,采莲姐竟放弃了买牛仔裤,来到最南边的地摊前,她买了一条半开口的喇叭裤。
即便是这条半开口的喇叭裤,二妹妹还是觉得不适合采莲姐,她以为采莲姐腰太粗,裤子硬拽上去,上下两头大,像哑铃,怪别扭的。
回到家,大妹妹即向母亲讨钱,她说明天再去赶流场,也想买一条喇叭裤。
大妹妹腰肢纤细,穿上喇叭裤,一定要比采莲姐好看许多。
但是,母亲却拿不出钱来,她说要等到卖完稻谷——
问题是,等到卖完稻谷,物资交流早结束了,我们还能去哪里赶流场?
尽管如此,第二天,第三天,只要从水田里爬上来,只要天还未黑,我们还是邀约着疾奔闹腾处。
最终,连续几场“赶流场”下来,采莲姐买了一条喇叭裤,大妹妹买了两盒扎头发的皮筋,二妹妹买了一小罐涂面膏。我什么也没买,我是个读书郎,那里并没有书籍卖,也没有和读书相关的物件卖。
但不能说我一无所获,和妹妹们一样,我们都赚得了称心的观睹,更赚得了几身热汗。
参加工作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见过物资交流的场景,或许它依然在举办,只是我未曾遇见吧。
那年归家省亲,和母亲谈起“物资交流”的事,母亲说:“已经没有,早不弄了,现在大家买东西,都进超市。”
物资交流,运动战;超市经营,阵地战。其时我就想,这一家家应有尽有的大小超市,该不会是从那居无定所的“物资交流”转化而来的吧。
或许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