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和谐号高铁缓缓驶进浙西某小城车站。
岚姐手提黑色拉杆箱,肩背休闲双肩包走出凉爽的高铁车厢。
站台上,夹杂着潮气的热浪迎面袭来,如蒸笼一般。“哇,好热呀!”岚姐不禁脱口而出,便随一同下车的乘客们朝出站口走去。
花甲之年的岚姐今年已是第三次来到这座小城。岚姐之行不是旅游,不是看孙子,而是回娘家照顾耄耋之年的父母亲。
岚姐对父母居住的这座宜居小城是陌生的。父母年轻时从赣西老家来到浙西这座小城附近的国企矿山工作,退休后移居小城养老,颐养天年。
学龄前的岚姐跟随爷爷奶奶在赣西老家生活,七岁那年回到父母身边,在父母工作的国企矿山子弟学校上学。十五岁那年,岚姐转学回赣西老家。从此岚姐留在了赣西,后至省城工作,直至退休。
“大姐,你到了吗?我开车来接你。”岚姐弟弟打来电话。
“不用接,你忙,我打车回妈家,很方便的。你不用太客气了,以后我就常来常往了。”岚姐一边走,一边与弟弟通话。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上班去了啊。”
“爸,我回来了。”岚姐拎着行李走进娘家门。
“哦,回来好,你妹妹刚刚回去了。”父亲手里拿着一把扇子起身招呼大女儿。
“爸,天太热了,要开空调。您电风扇都不开?”
“不热,我用扇子就行。”
“爸,我下午去医院看妈。”
“可以,你去。今天太阳好,我就不去医院看你妈了。我把这些衣服洗洗,晒一晒。”
“爸,衣服我来洗吧。”
“不用,我自已会洗。”
“衣服要用洗衣机洗啊,不要手洗,太累了。”
三个月前,母亲突发脑溢血昏迷,同在小城居住的岚姐弟弟第一时间将母亲送往医院急救。
远嫁外省的岚姐和妹妹得知母亲病危消息后即刻乘坐高铁回到娘家,轮流去医院照看母亲。
母亲的病情十分危重,医生说这种病无论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预后都差,要有思想准备。
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一家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年迈的父亲。经家人同意,医生为母亲进行了开颅手术。一家人都希望母亲能早日醒来,早日康复。
母亲的手术很成功,一周后由重症监护室(ICU)转入神经外科继续治疗,半个月后又转入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
医生说,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是个奇迹,但母亲能不能醒,何时醒,都是个问号。母亲脑部再次出血的可能性极大。
一边是躺在医院未醒的老母亲要照看,一边是患有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居家养老的老父亲要陪伴,年逾花甲的岚姐和妹妹每日往返于医院和娘家,身心疲惫。
家人们最不希望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天夜里,母亲病情反复,另侧脑部出血,再度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救治。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医生建议家人要么放弃治疗,要么将母亲转送至市内脑专科医院保守治疗。
母亲被转入脑专科医院,医生说母亲年老病重,随时可能会走。身心俱疲的岚姐姐弟仨不得不面对现实,考虑父亲下一步的养老问题。
父亲执着地认为母亲的病还有转机,希望奇迹再现。姐弟仨不忍心看着老父亲一个人在家痛苦、孤独、没有安全感,建议父亲去市内最好的老年康养中心。那里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服务一流,是老年人养老的好地方。
“不去,我不去养老院。”父亲那辈人对养老院总是排斥。
“爸,现在的老年康养中心和以前的养老院不一样,很好的。两个姐姐家在外地,不可能一直回来陪您。我要上班,也不能天天陪您啊。”弟弟耐心地向父亲解释道。
“那请保姆呗。”
“现在的保姆不好请,费用高,服务不一定好,不如去养老机构。机构养老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爸,您要慢慢适应哦。”
“不,不去,不自由。”
“自由的。如果您白天想出去,和您的生活管家报备一下就可以了。要不我们带您去康养中心实地考察一下,看您满意不满意再做决定?”
第二天,岚姐和弟弟开车带父亲去康养中心实地考察,高大上的老年康养中心对于老父亲来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已退休的岚姐和妹妹继续每月轮流回娘家照看父母亲。怎一个孝字了得!
202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