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没有?在我们北方广大农村,有一种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现象,那就是每年深秋初冬,忙碌了大半年的农民收完了田地里的庄稼。随后农村就进入了农闲时节,整冬仨月和来年初春也就人们常说的"猫冬”期。在这期间有一部分年纪较轻的人选择进城打工,幵启了另外一种生存之道。于是村里只剩下了部分年纪大的老人了,也被称之为留守老人。
就拿我的老家来说吧,如果不是风雪交加或特别阴冷天,但凡有一点阳光和暖意,村子里这些上年纪的老人们每天早饭不久便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自发地聚集在村中一处相对避风向阳的墙根下开始晒太阳。说是墙根其实一般都是在村委会或小卖部的窗户底下,此处平时也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由于地域便利的条件,还时不时的还有外来卖日用杂货及粮油等物品的小商贩。所以这个地方也算是村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段,通常下这种地方冬天光照时间联长,显得比较暖和。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后,他们先是仨仨俩俩先到来,但过不了多久就会人越来越多了。人多了大伙在墙根下依次排开,自由入座,大多数人都是同村长大的伙伴,他们中间有银发金婚老夫老妻,有极少数中途丧偶的孤寡男女,也有为数不多的老头老太领着未上学的孙辈。毕竟是冬天气温较低,大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看上去显然是很苯拙,男人带着各式棉帽,还有老妇人头上罩着各种深色的头巾,有时双手还相互交叉,时不的的把手互相插进袖筒子里取暖。在他们中间还有人从家里带着马扎子或小板凳,有人拿着用旧衣服缝制成的棉垫子。如果有出来较早的人,就很幸运地坐上街边不知谁家淘汰的旧沙发上了,率坐在沙发上面的人心里那个美呀,真的悠哉自在吗?那种乐悠悠的样子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没有赶上趟的人随便找块木板或砖头之类的坐下来,有少数人干脆半蹲半靠地倚在墙根。就在这时个别老头儿便拿出纸质的盒烟抽上一支,也有人拿出从衣兜里掏出从市场上买的廉价烟沫子,熟练地卷一根"两头拧"(方言)开始悠闲的抽了起采,不大一会儿便烟雾缭绕气味呛人,随后出现不断咳嗽声,尽管出现这样的状况也未能打消他们抽烟吐雾兴致。此刻他们边抽烟边唠嗑闲聊,有不抽烟的人闭目养神,耳朵却静静地听别人闲聊天。闲聊的人也有时为一点点看法不统一的小事抬起杠来的,吵得面红耳赤。不过抬杠归抬杠,抬杠不同吵架,毕竟内心没有多大隔呵,过不了多久还是言和如初。在距墙璧不远处还有一伙人凑在一块有打扑克的,也有下象棋的,但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时不时的还有人指指点点出谋划策充当参谋,这种举止行为很让人烦心,不免让人投去鄙视的目光。当然了大多数人还是拉拉家常唠唠嗑,什么东家长西家短,张家儿子李家女,说的是有头有尾神乎其神。更有些人从天南地北扯到村里村外,相互问问今年收成如何?说说来年打算,最具热衷的话题还是今年谁家小子娶了什么样的媳妇,谁家姑娘嫁给了到了那里了,有时难免夸夸其词无中生有。
每逢回村遇到村里的老人们出来时,但凡只要有一点空闲便兴致勃勃地和他们凑到一起互相寒喧几句,由于不经常见面,每每见到这此曾经熟悉的面孔倍感亲切。在这里通过一段简单的交流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所闻与惊喜,但在这里发表的所见所闻大都是老人们信手拈来的,且范围之广。他们有的从南方冻雨扯到东北暴雪,啥省啥县查出了什么样的违法乱纪贪官。甚把饿乌战争之类的国际敏感话题同也能成为他们辨论的主题,总会有人追风捕影矛盾重重,漏洞百出。我想也许这些消息大概是老人们头天晚上看了电视后简单记下的吧。他们讨论的事件五花八门绘声绘色,实际有时早已跑题了,依然信口开河无拘无束,讲的人栩栩如生而一旁之人却听的津津有味,其实许多话题好像都是他们道听途说,无中生有并存在一些虚构浮夸现象,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乡村就乡村他们在这里他们无需顾忌多少面子,可以随心所欲地论天说地,民间趣闻之类的东西,有零碎或不成篇章的故事可也以绘声绘色地自由发表出来,不需注意分寸。有时也可以把自己的过去或自已认为颇为中意的事件加以修饰,甚至是虚拟夸大,说的是有板有眼神乎其神让人深信不疑。这些说辞往往被旁观人们认为是“日出”(蔚县本地方言)。
现在的乡村人啊就是这么悠闲自在。在这宁静优雅村子里享受一个同等级的权利,就是一块感受阳光的沐浴和免费的紫外线扫描。
偶尔一次回老家总也免不了碰到如此场景,每当看到他们熟悉和蔼的乡亲们顿感百感交集,更被他们质朴慈善的举动被所感动。自然情不自禁地走到他们中间互相打招呼,问候和关心他们的近况。在众多老人群中有一位张大爷,他己九十八岁高龄了,仍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面前这个世纪老人也是在我记忆中目前为村里最长寿之人了,堪称老寿星。这位老人是已有七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虽然没有显赫名气,但在过去相当长的农业生产中做出过卓越贡献。每当我主动礼貌地与其打完招呼,老人家便会走过来和我热情的握手表示致意,言谈之中深感几多激动,几多自豪,几多惬意!目前这位高寿老人除有点弯腰驼背,耳不聋眼不花,其它身体状况比效良好。望着他那健康的体魄而感到由衷羡慕。美好时光总是急促,每次见到他老人家经过短暂的问候和停留后依依不舍挥手匆忙告别,在此再次祝愿他健康长寿长命百岁。
因老家地处深山区,寒冷的冬季气候干燥,光照时间短,温度并不高的阳光照在这些老人身上脸上,至于暖和不暖和只有他们自已亲身感受,反正多数人乐意这样晒着。
如今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他们的儿女年轻人都搬到城镇去了,农闲时村中的中轻年人利用农闲季节也大多数进城打工去了。他们自然成了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大多数人身体还硬朗,生活能自理,不用麻烦儿女。
因为他们中间多数人无智能手机,也不会玩手机,呆在家看电视时间长了会让人头昏脑胀。闲坐在家里感觉很寂寞无聊,并且大冬天还费煤费电,不如出去和大家见见面聊聊天心里才会充实,精神也不空虚了,时间也在不经意中打发了,说不定还能听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呢,一举多得。到中午时分,这个时候肚子感觉有点饿了,便蹒跚各自回家做饭吃去了,如果下午不冷,仍然会出来继续晒太阳的。
也有人对他们不随儿女去城镇居住很不理解,认为农村的居住条件远远不如城镇?但是对这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来说就是故土难离,离不开脚下这方热土,离不开住惯了的老屋,更让不愿离开一起长大一起变老的乡亲们。他们习惯了农村的宁静和平淡。对村子里的一砖一瓦每一过土地都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唯有农村的老家才能让他们感到心安恬静和踏实。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村里的中老年人不陌生,对村里生活习俗情有独钟,对大爷大娘叔叔婵婶更是有深厚情感,特别情愿和他们一起凑热闹,聊往事谈将来。和他们交流情感从没有代沟,直接了当从不避讳。在冬日的暖阳下沐浴阳光,感受一下生活乐趣。也充盈了满当当人间烟火气息。
常常在墙根阳坡弯晒太阳的这些老人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别看他们都老了,或许在过去几十年的人生路上曾经也是帅哥靓女,曾经是也是能工巧匠。他们大都与新中国同龄,他们的青壮年时期正处在社会主建设初级阶段,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生产队年代,各自都有不少动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当过大队干部的,当过生产队里的队长的,女人当年也是当年的“半边天”,各种农活样样干的利利索索。也许有人修过公路,修过水库,修过大农田,交过公粮为农业生产出过力流过汗,都是那个时期的中流砥柱。历尽艰辛三年困难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年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用勤劳的双手摆脱了缺吃少穿的贫穷困扰,让家人过上了富足生活。用大半生的忙忙碌碌诠释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和生命的厚重。
世上最公平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时间,另一种是阳光。从古到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私地为人类提供无限能量,从来不倾向富人不岐视穷人,不袒护高官权贵不排挤平民百姓,人人能享受阳光明媚普照,但是人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从年少到白发苍苍,终会慢慢老去。
每看到在墙根下阳坡弯晒太阳老人们,感到一种莫名的酸楚。是啊!人生就是一场轮回,从来就是老的羡慕小的,而小的却好奇老的,我曾是你,你终是我。的确今天的他们也是明天的我们,人老是生命最后的模样和结局,只有珍惜当下,珍重生命,在温暖的阳光中用波澜不惊的坦然敬畏生存。古往今来,一茬又茬人终将慢慢老去。未来我们是否还能蹲在墙根晒太阳?或者去那里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