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唐勇:关于农民养老

  • 作者:福军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7-04 22:08:42
  • 被阅读0
  •   前段时间,一则标题为“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的新闻摆在很多新闻页面的首要位置,这是人社部,财政部2024年6月17日发布的《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通知中的主要意思就是为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按基数上调3%。另外相关官方人员的解释:此次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使在职时多缴费和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予以照顾。这对于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虽然调整不大,只有3%,那也体现了国家对于退休人员的重视,温暖与关怀。

      本来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可是在评论区出现了不少的“不和谐”的声音,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有“仇恨”的观点,因为“我”没有;第二,有“拉大贫富悬殊”观点的,因为多的会更多,是按以前基数的比例来的;第三,也是最多的一个观点或者说是质疑,那就是交了很多年公粮的老农民呢?可是,对于农民来说没有“退休”这一说法,当然也就不在此列!出身在农村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甚至七十,八十岁,只要身体硬朗依然还是需要活跃在广袤田地之间,这是事实。我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甚至就是自已的亲人或身边的人,至少是总应该听说过。这不禁让人思考,是这些老农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这究竟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我想大部分绝大部分都应该是生活所迫使然。说到底就回避不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和现行制度下的农民“养老金”问题。

      之所以在农民养老金的“养老金”三个字加上“”,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能称之为养老金,准确的说应该为称之为“象征性补贴”更为合适。因为一个月百多块钱吧,太少了根本不够,也不可能够,应该只能算作是补贴。这个“象征性补贴”还是从2009年9月1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32号文件《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试点,借用官方说法是当年覆盖面为全国的10%,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2020年之前实行全覆盖。也就是说这个“象征性补贴”在2009年以前是没有的,有些地方执行得晚的是在最近几年才有的。

      要谈农民的养老金,就离不开说三农历史和三农问题。三农的提法以前没有,是最近二十多年才提出的。农民,农村,农业,简称为“三农”。三农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大约三十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也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在这期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建设,尽管经历了像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曲折,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经济体系的建立,科技文化的进步,外交关系的改善等这也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期间农民,农村,农业都可以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农民翻身做了主人,有了土地,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上社会主义的水利建设也为农业的发展助力,农业学大寨和红旗渠的先进事迹流传至今就是当时一个缩影。当然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甚至灾难那得另当别论,其余时间总体来说三农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农业一直是在哺乳工业,为我国建立门类比较齐全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应该是不存争议的事实。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到取消农业税。这一时期以凤阳小岗村十八个农民按手印开始拉开序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已的”作为当时引以为豪的口号,让农民有了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开始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填不饱肚子到家家有余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行,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新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间外资的涌入,“三来一补”贸易和加工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出现了百万大军南下广东的空前盛况,很大一部分农民“洗脚上岸”,农村劳动力减少。与此同时这段时间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外汇储备也大大提升,粮食的进口增加,在物价上涨的同时粮食的价格几乎变化不大。此时“三农”的诸多问题随之而来并且越来越尖锐。这时期有很多有良知的专家学者呼吁过,例如温铁军,李昌平等。尤其以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千禧之年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出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呐喊真的可谓是震聋发聩!他在文中提到七大问题:1,盲流如“洪水”(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弃田撂荒);2,负担如“泰山”(农业税赋重,种田亏本);3,债台如“珠峰”(乡村负债增加,基层组织无法运转);4,干部如“蝗虫”(吃税费的乡村干部增加,官取于民,农民不堪重负);5,责任制如“枷锁”(曾经引以为豪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农民视为枷锁);6,政策如“谎言”(上方有令打不通“最后一公里”,中央扶持农业政策很难落到实处);7,假话如“真理”(基层干部观言察色,投领导所好,到处增产增收形势一片大好,很难听真话)。可谓是字字如珠玑,句句是箴言,段段都入心。文中引入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实地实例,让人信服!同时也提出了自已的四个方面的建议,都实实在在一语中的,可执行性强,可见作者的用情用心。当然,当时也有学者专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农民基数大,农村散而广,农业生产方式原始效率低下,投入大、见效慢等等。有些人承认有些问题但认为作者有夸大事实的嫌疑,不利于社会的和谐,总之社会争论很大!

      有人说李昌平夸大事实,危言耸听我是肯定不认同的!从1990,2000,2010,2020年第四,五,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人口数据是分别约是74%,64%,50%,36%。这样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也是最近三十年的事,准确的讲应该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虽然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洗脚上岸”进城了,工作于井井有条的车间里,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三十年前的自已或父辈可能就是来自于农村。稍微有些年纪的人应该有所耳闻90年代末及二十世纪初的农民暴力抗法,暴力抗税的极端事件,有些可能在当地还有些影响,后来就不了了之。在全国来说影响力比较大的当属新旧世纪之交的江西丰城事件。这样的典型事件也从侧面印证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呐喊并不是空穴来风,危言耸听。2000年8月份,与湖北省监利县相距不过四五百公里的江西丰城,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数万人参与的群体事件。事情的起因是粮食价格下滑,农民的税赋过重,基层干部对党的方针路线及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还在“三提五统”中层层加码。于是就有个思想进步的农村青年把省农委编辑出版的《减负手册》拿到丰城市某个镇门口销售,想唤起广大农民对上面政策的理解和一起抗争过重的税赋。这就引起了很多人前来翻看和购买,镇干部发现后以“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为由阻止销售,引起争执。后几天持续发酵,后来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发展到了打砸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相关村镇干部。因为涉及人员众多,影响较大,后出动武警平息此事。一时间就流言四起,什么活埋乡长,打死派出所所长挂树示众之类的消息,传的是活灵活现,神乎其神。那时不像现在自媒体发达,即使是口口相传,影响也是相当广泛。

      这件事可以说是震惊朝野!虽然当时新闻媒体一度封锁消息以免扩散带来不利影响,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从上到下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更高了,2001年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收费行为。总体可以概括为“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取消了乡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取消了屠宰税,取消了义务工;调整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了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而后2003年全部取消了“三提五统”,最后于2006年1月1日全国全面取消农民交公粮和取消了征收农业税。结束了几千年来“皇粮国税”的历史,同时也开启了对农民“由取到予”,工业反哺农业的新篇章,这将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伟大历史意义!

      第三阶段,也就是取消农业税之后一直到现在。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绝对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改革最多,变化也最快的时期。虽然国家每年在中央一号文件里有大篇幅的三农政策和工作指示的表述,处处都体现“强农、惠农、富农”的思想,但是近年来三农的新问题依然是层出不穷,并且仿佛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农的问题从最初第一阶段的“饿肚子”问题,也就是产量的问题或者说粮食安全的问题。后慢慢的演变为第二阶段的劳动力减少,赋税过重的问题。现阶段的问题主要核心就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具体的说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的收入问题,以及医疗问题,养老的问题。首先,随着住房商品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空心化显现,相比城市教育资源不足,很多农村学校自然消失,子女送城里上学给农民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不便;其次,演生而来的就是虽然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但是因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或者文化水平不高,从事的体力劳动或门槛较低的服务行业,一般收入偏低。再次,年迈父母的医疗问题,养老问题突显。前面说过农民养老金,不能称之为养老金,充其量只能说是象征性补贴。根本不足以养老,很多农村家庭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养儿防老”。这对于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并且下一代的教育成本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让很多农民家庭压力倍增。另外从近些年农村出现的很多的“不良怪现象”可见一斑:农村彩礼高光棍多;即使结婚,生育意愿不强;还有就是“逆子”越来越多,中青年农民带着子女住城里,回避或者直接拒绝赡养居住在农村里的老人;孤独老人或失能老人发生意外或惨死家中无人知等等。对这些现象我们来说,除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一个个的具体个案外,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不能忽视现阶段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虽然短短的不到二十年,但是这二十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快!农民刚刚从国家取消“皇粮国税”的喜悦中还没有缓过神来,仿佛面临的各种棘手的问题就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并且与以前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现在再提“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似乎也一点都不过分!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农民的现状。首先,子女教育的问题是横在面前的最大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学校的慢慢萎缩甚至消失。以我最熟悉的圈子为例,我原户籍所在村为太湖县城西乡永红村,2005年永红,姚坝,门岭,无忧四个村合并成现在的幸福村。之前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每所学校的生源在顶峰时期一度接近两百人,由于没有具体的官方数据,估计原四个村四所小学正常学生人数合计在500~800人左右。四个村合并成幸福村后,永红小学,门岭小学在多年前就因为没有生源已自动停办,现在还剩姚坝小学和无忧小学,姚坝小学现在也到了解散的边缘,学生人数已经到了个位数,无忧小学因为离县城近,据说还有几十个或百来个学生。2004年之前太湖县城西乡有18个行政村,2005年由18个行政村合并为6个行政村。原来的18所村小学的情况基本是大同小异,生源极度萎缩或者因为没有生源而自动停办。这是农村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目前真实的农村教育的现状!在农村小学萎缩和消失的同时,太湖县城号称3000多人的实验中学(初中)于几年前已投入使用。新城的第四小学和第五幼儿园已正在建设当中,预计2025年秋季投入使用。因为城区的学位紧张(小学,幼儿园一直扩建就是这个原因),城区学校只招对应的学区内的学生,农民要想子女在城里学校入学,那得在城里先买一套房。稍微有点办法和能力的农民,为了下一代“不输在起跑线上”,都得勒紧裤带掏空腰包买套房满足子女入学条件。家里又有父母在农村里,全部住在城里极不方便,生活成本也太高。加上农村里也还有点田地,山林之类的。所以这时为了孩子读书,农民夫妻二人就必须有一人在城里陪读,一人外出(可能是异地)务工挣学费,挣房贷,挣父母的养老钱!这就出现了三个“家”的状况,如果一个月挣几千大洋,三个“家”一分配,按揭买房的还要还房贷,就可想而知现今的农民与二十年前相比可能更加是雪上加霜了。还有年迈的父母,人老了有个三病两痛也算是家常便饭。所以,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真的一点都不为过!至于说“农业真危险”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农村空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能规模化,机械化的地方,弃田撂荒近些年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的是某某种粮大户投入了多少机械化,甚是智能化,满满的高大上,每年都是大丰收,拿了多少补贴明年再扩大投入等等这些信息。但是这根本代表了广大农村的全部,农业的全部!类似“喜人”的信息是不是我们习以为常,是不是与很多人的真实感受会有所偏差?多到广大农村去调查,多听多想多去感受,你就能知道仅靠农业能不能养活农民一家子,有些住着漂亮的小洋楼有多少靠的是农业的发家致富?

      最后,我还是想回到开头讲的农民养老金上面去。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城镇化率为63.9%,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现在又经过了4年,城镇化率应该接近70%,65岁及以上人口应该接近15%,农村65岁以上人口比例会略大,就按25%来计算,按此推算农村65岁以上人口应该在1亿左右。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新生代农民在外务工有很大一部分已加入到了社会保险的行列。最难的就是目前这部分1亿多的老农民,65岁已经到了从事体力劳动的极限年龄,真的干不动了!这些人虽然没有在现行制度下,去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他们曾经是交公粮,缴纳农业税的生力军;他们是农业哺乳工业的主力支持者;他们还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接纳了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缓解了当时城市就业的巨大压力,不夸张的说是他们养活了当时的一大批城市青年,在稳定社会方面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没有错,但是一定还是要回顾过去,不能忘记历史。正如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无条件付出,那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但是我们更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曾经是他们把我们抚养成人。个人和家庭如此,国家与社会亦然。曾经无偿交公粮,缴纳农业税,农业哺乳工业的主力军如今真的老了,干不动了!真正的成了社会最底层最弱的弱势群体。

      综上所述,今天我要在此呼吁那些带着子女住在城里,回避或者直接拒绝赡养农村里父母的农民儿子,该回家看看了,看看你父母那一个月一百多块钱够不够花,看看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只要你稍微还有那么一点点办法的话,请给你爹妈也添补添补点吧!同时更要呼吁有关官员、专家、学者多到农村走走,多去乡村调查调查!尤其是那些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有些人早就已经是社会的精英和中流砥柱,曾经的农民兄弟在自已吃不饱的情况下分你一碗粥,给你一个馒头,让你度过了一个个漫长的不眠之夜。如今他们一个月领着一百多块钱,过得还好吗?

      我想,提高农民养老金真的是时候了,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唐勇:关于农民养老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8516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