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韩文杰:弯梅岭古道的红色印记

  • 作者:李品刚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10-14 17:40:48
  • 被阅读0
  •   皖南休(宁)西鹤城乡和祁(门)南祁红乡的崇山峻岭,莽莽丛林间蜿蜒盘曲着一条古道。古道弯来绕去,盘旋曲折,沿途又多杨梅树,当地人俗称弯梅岭。

      每年初夏时节,漫山遍野的杨梅树上一颗颗杨梅果由青转白,继而绯红、粉红、鲜红,灿若云霞。

      弯梅岭古道绾连着鹤城乡牌楼下村和祁红乡塘坑头村。据牌楼下村民谢喜凤说,其娘家((流口镇)上段谢氏先人有一女远嫁祁门,娘家婆家都是有钱人,为方便迎娶时抬轿、送嫁妆,筹资修建了此路,途中一处名为“新娘洞”的石洞即为当年新娘躲雨处。每年农历八月一日,两村协商修路,刈除杂草的习俗沿袭至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农历七月是“鬼节”,不宜婚嫁迎娶、店铺开张、乔迁等,而八月适宜办喜事,修好路正好方便大家出行)。

      在那物质极度缺乏,生产生活用品全赖肩挑背扛运送的年代,这是一条经贸互补、熙来攘往的主干道。江西鄱阳湖区所产大米、黄豆经水路运到祁门县塔坊码头,再经与弯梅岭串联、四通八达的山路挑运到牌楼下及邻近的流口、东坑等地,只有50华里左右,比到黟县渔亭、浮梁瑶里挑米挑豆近得多,村民多舍远求近;而平日里经此古道到祁红乡境内打酒榨油的更是络绎不绝。塘坑头河道水浅弯多,且只能随阊江流进长江,杉木借道牌楼下境内大源河直下钱塘江,在杭州售卖供不应求。长期的经贸往来,两地村民彼此熟识,结亲联姻也就水到渠成,逢年过节,弯梅岭上又是欢声笑语,人流如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疯狂压迫,休(宁)西新安源地区血雨腥风,白色恐怖,巍巍弯梅岭也见证了休西、祁南两地军民团结,鱼水情深,携手抗敌的感人故事。牌楼下方氏宗祠外墙上,曾刷有一条标语:“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分子——北上抗日先遣队宣”。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随着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打响,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由北向南溃退,弯梅岭古道有幸见证了那段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

      牌楼下村民方登科早先响应红军游击队的感召,参加了关英(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倪南山(休婺中心区委书记兼石屋坑区委书记)的队伍,利用“地利”之便伏击敌人是他们的拿手戏。有次在岭头下方“鹰嘴”处伏击敌人,不想敌人也会玩战略战术,先头部队只是“鱼饵”,枪声一响,尾随的大部队蜂拥而至,红军寡不敌众,只好向江西边界转移撤退。

      方登科最为乡亲们津津乐道战绩是惩处了本乡梅溪村的恶霸李炎林。李炎林横行乡里,恶贯满盈,常年在溪口设卡拦截木商在洪水中漂散的木排,敲上印章都算他的。仗着国民党保安团的庇护,把前来发展队伍的两个红军战士活埋了,次日还割下头颅,用铁皮箱装着,挑进休宁县城向国民党保安大队邀功请赏,被封为婺源、祁门、休宁三县剿匪总司令。倪南山怒不可遏,指示熟悉路径的方登科予以严惩。方登科率十多名游击队战士悄悄包抄了李炎林的房屋,听得风声的李炎林吓得抱头鼠窜逃走了,游击队战士们把他家的房子从外往里边拆边烧化为灰烬。此举极大震慑了当地的反动势力,李炎林再也不敢为所欲为了。

      村民胡家久1928年出生,曾无偿为新四军当过2年通迅员,负责从牌楼下到祁门县塔坊之间的信件传送工作。老人清楚地记得:解放前夕,牌楼下村民家家户户(现在610人左右)自发为新四军做好一双布鞋,送到村长方邦瑞家,装了满满2大竹篾箩,由村民陆道章翻山越岭经弯梅古道挑运到祁红乡塘坑头,换由塘坑头村民挑运到塔坊新四军驻地,新四军负责人杨云龙和他全程随行。

      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已然吹响,黎明前的曙光初现……乡亲们砍段杉木,横七竖八拦阻在弯梅岭古道上,减慢国民党军溃逃速度。一天,驻守岭头负责侦查的村民见两位骑着枣红色大马的国民党军官带领残兵败将向牌楼下方向溃逃,忙回村报信,全村男女老少全躲进房前屋后的莽莽丛林里。国民党残兵进村后在参加了新四军的村民胡百寿家搜到未来得及收藏的新四军文件,怒从心起,在他家门前堆起竹枝烧房子。冲天的火光让躲藏在树林中的村民心急如焚,血气方刚的青壮年不顾一切冲下山来。匆忙中,村民胡佩军被一根树桩勾倒,伤口从大腿延伸到脚后跟,血流如注,幸得邻居撕破衣服包裹才侥幸活命。冲到河中心的村民张寄根、张利达、汪贵堂、陆道坤被敌人的一梭子子弹唬住,进退不得,被抓了壮丁。陆道坤幸得残兵中一位陆姓兵丁私下放回,张寄根、张利达、汪贵堂则被一路带到福建沿海,准备登船过海去台湾时,解放军追到……张寄根后来参加了人民军队,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多年持续不断的拉锯战,原本清幽寂静的弯梅岭古道边密林里,到处散布着国共两军战斗的遗迹。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方朝曦随母亲在古道边一个土名福禄穴的山场上给玉米除草,吃午饭时活泼好动的他在一堆乱石中翻出一个锈迹斑斑的军用搪瓷碗和两双鞋帮。无独有偶,七十年代,又有一位孩童在牌楼下客运招呼站边捡到一把驳壳枪,经村民兵营长上交乡武装部。

      毗邻牌楼下2里许的渔塘村掩映在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的水口林下,外人根本不知道林子后隐藏着一个村子。这里四通八达,却十分隐蔽,村民在周边林子里搭大棚躲国民党兵,趴伏在水口树上站岗,如国民党兵沿河边石板路笔直上下相安无事,如拐进村里则下树报警。村民方水枝说,其屋后一间老屋即为当年祁休婺中心县委常驻地,而其前屋方子路家为武装部,护卫县委领导日常开展工作。

      1949年4月7日,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塘坑头方家祠堂召开,来自城乡各地和休宁、黟县、婺源、浮梁等县代表1000余人参加会议。据本乡樟源里村李静芹老人生前回忆说,本县汪村镇石屋坑(皖浙赣省委机关常驻地)是一妇女参会的,因满头白发,人称白头发,具体名字不详,丈夫和儿子牺牲了;樟源里参会代表方寿全是烈士方凤仪儿子,当时会场上有人问这两个代表,“你们都来参加会议了,那个‘老三爷’后人怎么没来参加大会。“老三爷”名叫方显仁,即李静芹公公,也是鹤城乡樟源里一名革命烈士,曾任红军贫民团团长(李静芹见过任命书,可惜毁于文革),负责为红军筹备后勤物资。据她后来了解,当时可能通讯不便,没有接到通知,就没有参加了。

      方登科生前回忆说,弯梅岭古道连通休西、祁南,处于红军活动活跃区域,鹤城乡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得以早日解放,而20多里外的流口(今休宁县流口镇)因国民党驻军在大源河对岸桥头设有碉堡,人民军队久攻不下,“解放”时间延迟半年之久。

      如果说翻越崇山峻岭的通衢大道是一根根人体大动脉,那么,弯来绕去盘桓在休祁边界的弯梅岭古道只能算是一条毛细血管,但她对休祁两地人民的襄助和滋养,是丰润而深厚的,两地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审核人:站长】

        标题:韩文杰:弯梅岭古道的红色印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1160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