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该生火煮晚饭了,把柴火准备好,在灶台边找到火柴盒,才发现盒子里空空的,一根火柴也没有了。怎么办?跑到屋外环视一下四周邻居,看见哪家屋顶冒炊烟了,就转身回屋,提着铲子或者煤油灯朝那家走去,或引火把煤油灯点燃了把火种带回来,或从人家的灶里铲几块火炭来作引燃用,解决燃眉之急。
这是我记忆深处中上世纪80年代乡村生活的情景片段。彼时,物质匮乏,“借火”是邻里之间时常发生的事。
那时,火柴是点火的主要火源。一盒火柴的价钱是一毛钱,但小孩子或老人身上多数是没有钱的,煮早晚饭的时候,发现家中的火柴用完了,就只能向邻居“借火”,以解燃眉之急。当然,也有因生活紧张,有些时候连一毛钱也实在拿不出,就只能暂时向邻居“借火”生饭。因为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借火”的时候并不觉得是丢脸,大家笑脸迎送,觉得很自然的事情。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世间大凡含有“借”的东西,都要得还的,但“借火”不用还,也无须还,大家彼此方便。它彰显和传递出的是乡村人家邻里之间的互助和脉脉的人间温情。
如今,气体打火机已经成为主要的点火工具。多种多样的气体打火机,普通的,防风的,便宜的,高档的,不仅使用方便,功能具备,而且外观造型上也足以让人赏心悦目。哪家厨房里都摆放着几个气体打火机,随取随用,生火煮饭已不再为火源发愁。只是随着电能和液化气的普遍使用,哪家都很少生柴火煮饭了,屋顶已难以再看到袅袅的炊烟,乡村邻里之间“借火”的情景,也被深埋在历史的时光中,只有那一段往事,深深的镌刻在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里,不时的温暖着我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