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杨文保:偶遇心中的山

  • 作者:雪松松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9-19 18:20:52
  • 被阅读0
  •   中国的名山大川,构建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每当我见识这些名山大川归来,总会产生无限的眷念,尤其对山。

      肥东,作为合肥的副中心,以“包公故里”而著称,地处江淮之间,从东南向东北延申,有一条绵延的山丘,那可是大别山的余脉,它继承了大别山的雄姿和伟岸,同样铸就了肥东今天的辉煌。身临肥东的山境,你一定会赞叹不已。瞧,那优美的“四顶朝霞、龙泉山、浮槎山、太子山、岘山、岱山”等山峰像珍珠一样点缀在一条链子上,它不是一种阻隔,而是带给肥东一种紫气东来的气势。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又镶嵌在“四顶朝霞”的裙脚下。

      有山有水,历来是各类文人、名人不期而遇的钟情地。“乐山者仁,乐水者智”,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优秀儿女。

      位于巢湖之畔的撮镇,镇域内地势平坦,没有山,但它在我心中就是山!因为它是那么伟岸!它在不同的时期所承担的使命,甚至是时代的脊梁!

      翻开历史的篇章,2500多年前,圣人孔子游学到此,马车被席地玩泥巴做“城”的孩童们给挡住了,“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经过一番智弈,孔子叹曰“地多一撮,书重百城”。因此,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广袤土地上得名了一个两千多年古镇——撮城,也就是今天的撮镇。

      历史的厚重,决不仅仅是由文人们写出来的,而是时事的沉淀与积累。古往今来,“遇遇”撮镇的名人很多,孔子、曹操、孙权、朱元璋、刘伯温、马皇后、洪秀全、林则徐……。因孔子而得撮城,因明代县令曹光彦为民建桥而得曹公桥,因马皇后路过撮镇而有马桥的典故,等等。

      自古以来,撮镇就是庐州的粮仓,这里土壤肥沃,农耕时代堪称鱼米之乡,人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读书便是更好的出路。

      教育,一直是撮镇的精神之钙。据传说,合肥第一所大学建在撮镇,即位于撮镇仙井村临河郢的“宰相府”,由晚清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其弟李鹤章共同建造的庄园,主宅和佃宅一起共400余间,气势宏伟,坐北朝南,分东西两府,中以风火巷为界。李鸿章住西宅,门楣上有光绪帝赐“隶毅伯府”匾额。这里,除了主人生活休息外,设有学堂,民间戏称“安徽省立学院”,尔后一分为二,后人称之为现在的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位于临河集的“宰相府”,紧邻店埠河岸,解放后设为“临河小学”,撮镇籍的几位名人均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据考证,在几次长江流域特大洪灾中,“临河小学”安然无恙。

      肥东办得最早的小学在撮镇,叫“佑贤小学”,是由清代五品官王景贤创办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就是他家的老宅子,一幢四合院瓦房!“佑贤”又寓“佑贤辅德”,意即帮助德才兼备的少年就学的意向,民间也说是合肥第一所免费小学。佑贤小学为正规学制,开设的科目齐全,有国语、算术、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九个班额,有12名教师,280名学生,其规模可谓宏大。

      在民国,祖籍撮镇的郑大章,可以说是一名神童,他是法国皮埃尔.居里夫人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是我国镭学、放射化学奠基人。1920年在北平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毕业,年仅16岁,即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进行一年多的语言学习后,于1922年18岁那年考进巴黎大学理学院,在年底的数学会考中,取得全年级数学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这件事情在当时影响很大,以至于法国的一家报纸竟用了这样一条“耸人听闻”的标题——《法国数学危险了!》专题报道了郑大章。1934年,郑大章博士毕业回到祖国,开始筹建镭学研究所,研究用“水法”找铀矿,发现了β放射源,为我国研究原子弹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现代,新中国建立前,因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撮镇瑶岗指挥的“渡江战役”而名震世界,撮镇是名符其实的红色教育基地。今天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显得那么庄重,一个旧制度的瓦解与一个新制度的建立,最终的决战运筹永远记载着撮镇!

      在今天,撮镇的教育仍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幼儿教育遍布各个新建小区,小学、中学公办教育已自成体系,大学、职教倾情撮镇,省属高等院校——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数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享负盛名的“肥东第一中学”新校区成长在撮镇的热土上。

      从空中看,上世纪九十年代,行政区划调整前,肥东乡镇企业的主引擎在撮镇区域。长乐乡、龙塘乡、原撮镇镇呈现三角鼎立的态势,曾经为肥东作为“安徽省发展乡镇企业第一县”担当了“脊梁”。新世纪初,三大乡镇合并为新撮镇镇,紧握的“拳头”高高举起而更有力量。“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两块金字招牌助推了撮镇发展,同时为肥东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肥东东部新城建设在撮镇,合肥重化工基地——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在撮镇,工业经济占据肥东半壁以上江山。近年来,撮镇的发展战略调整为“退二优二”、“退二进三”,作为主城区的副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安徽商贸物流开发区也在撮镇。2023年镇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占全县30%;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44亿元,同样占全县30%。跃居撮镇商业“顶戴花翎”的撮街,依临店埠河和合裕路高架出入口,人气爆棚,作为撮镇的“上海外滩”,释放新的消费潜力。

      从中轴看,肥东人的母亲河——店埠河,好比“肥东的黄浦江”,在流经撮镇境内10多公里后与合肥市区的南淝河相会,进巢湖入长江,像黄浦江一样滋润着河两岸的数万人民。店埠河的黄金水道在撮镇,它的变迁见证了撮镇的发展变化,河面宽敞明亮,岸上的柏油路连通四方,改造后的岸坡绿树丛荫,俨然就是镇区居民休闲散步的后花园。店埠河的水,常年流向长江,孜孜不倦,生生不息,流动的是诗情画意,汇聚的是南来北往的财气。在南淝河、店埠河三级航道升级后,货物运输“通江达海”既成事实,新建的撮镇南淝河码头,昼夜灯火通明,运输的货船川流不息,码头岸麓各类企业的办公大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繁荣的景象。

      从经纬看,撮镇是块宝地。老街巷有一口“凤凰井”,传说,明朝期间有凤凰在此落过。井水甘甜,常年保持在一定水位,是它滋养了世代的乡亲们。在撮镇这块风水宝地上,钟灵毓秀,涌现了很多豪情俊杰。《撮镇镇志》共载录1290人,其中:清末民初至今,有27位撮镇籍名人入传,76位名人入人物简介,1038人入人物表,116人入烈士英名表,24人入旅居港澳台及海外有影响人物名册。讴歌新时代,涌现了一批像撮镇籍诗人陈巨飞一样的文坛诗星。

      从立体看,今天的撮镇,完全融入高速、高铁、地铁时代。沪汉蓉高速、高铁穿境而过,合肥高铁枢纽近在咫尺,合肥绕城高速环扣镇区。合肥东西向的地铁2号线首站在撮镇,乘地铁或换乘可以到达合肥市区的每个区域。试想,如果孔老夫子在天有灵的话,“乘地铁来撮镇游学,哪有‘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的问题呢!贯穿撮镇东西的合肥地铁6号线正在建设中,不久将于地铁2号线“握手拥抱”。高速、高铁、地铁,让撮镇拥有一个地级市的“发动机”功能,它带动的是一方经济繁荣,提升的是一方市民素质。合裕路高架连接撮镇与合肥市区,夜晚的撮镇,灯光通明,从撮街到龙塘,哪里分得清是城区还是集镇?撮镇片区、龙塘片区的“城市更新”拉近了与合肥主城的距离,呈现了一派省会副中心的画卷。

      在撮镇,有一个民间笑语曰:全国三大镇——“深圳、撮镇、景德镇”!多么豪气与豪迈!深圳,曾经的一个小渔村,与撮镇的过往有相似之处,但作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前哨,现已经是一座国际大都市,而且还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示范标兵;景德镇,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陶瓷业支撑了这座城市2000多年的繁荣和发展。撮镇与深圳虽不可同日而语,但都是一位伟人指点过的热土,都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撮镇与景德镇都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都是“先有产业,再有城镇”的相似之处。历史的惊人之处,就是我们期待的发展契机。当前,合肥荣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撮镇作为其东部的副中心,做足“产城融合”的大文章,实现由镇到城或由城取镇将是新时代“撮城”的应有之义!

      曾几何时,发展的越快,我们的乡愁感愈来愈强。过往,撮镇火车站是撮镇人的骄傲。至今依存的淮南铁路线,是淮南煤矿通往长三角的重要通道,我们习惯了那货运列车“哐当,哐当”的铁轨碰击声。再听,绿皮客运列车的一声长鸣,它宛如一条长龙缓缓驶进站台,给喧闹的小城带来的是欢快,带走的是出行人的梦想。今天,高铁是出行人的首选,但途经撮镇的绿皮列车仍然是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

      在肥东,我们常把撮镇比作“中国的上海”,因为它是肥东经济重镇,承载着省会与县城的通连功能。今天的撮镇,借力发展得天独厚,借势腾飞指日可待。新时代的撮镇人,正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城市更新”和“镇当城建”工程,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围绕“创新+”,发展新动能,做强支撑产业,向着“全国三大镇”阔步前进!

      在撮镇的“上海外滩”——撮街,有一家门店叫“偶遇”,正是我的短暂过往,即便人已经离开那里,但心存希冀:待到山花烂漫时,那座“山”一定会更加伟岸!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杨文保:偶遇心中的山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0651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