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傅晓棣:全军大比武标兵徐国栋

  • 作者:雪松松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9-18 16:22:29
  • 被阅读0
  •   1964年,中央军委推广南京军区总结的“郭兴福教学法”,掀起了群众性大练兵和全军大比武。北京军区“渡江模范营”七连七班班长徐国栋组织全班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刻苦训练,勇于探索,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有创造、有发展,先后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和总部首长、部队和地方单位汇报表演五十多场次。徐国栋和七班被北京军区分别荣记一等功。之后在全军大比武中,徐国栋带领全班以过硬的技术、高超的战术,又获得“步兵班十项全能”一等奖,无论是单兵综合素质还是班战术方面均堪称典范,闻名全军。当时有“南有郭兴福,北有徐国栋”之美誉,徐国栋成为大比武运动中与郭兴福齐名的标志性人物。“徐国栋班”成为全军著名的先进典型,自1964年以来,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18次。

      1963年12月间,总参谋部在江苏镇江召开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军委军事训练和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元帅观看了南京军区优秀教练员郭兴福组织的单兵进攻作业教学。叶帅指出:郭兴福的教学方法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扬,又是我军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根据叶帅的报告,中央军委于1964年1月3日发出指示,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把我军的训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月下旬,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在南京主持召开全军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要求全军各单位培养出自己的“郭兴福式”的教练员,并提出举行全军比武的建议。各大军区的高层干部纷纷到场,阵势空前,参加会议的有上将、中将、少将等共计两千余人。自此,全军上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比武活动,把群众性练兵推向了高潮,书写了人民解放军训练史上空前辉煌的一页。

      在1964年的练兵热潮和全军大比武中,我的老部队——原北京军区陆军第六十六军第七十四师(1969年底之后为陆军第二十四军第七十师),在担负军农生产任务的情况下,也交了一份优异答卷,涌现了闻名全军的大比武标兵徐国栋和他带领的二二二团三营七连七班。

      徐国栋,北京市崇文区人,1940年2月出生,1961年10月入伍。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作训股股长,后转业北京市供电局工作至退休。

      1961年,徐国栋入伍后,在驻天津南郊的二二二团三营(“渡江模范营”)七连(淮海战役“大王庄战斗模范连”、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连”、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王玉生所在连队)七班服役,任机枪副射手。他高中文化,机灵活跃,经常参与连队出板报、写标语等宣传工作,参加团俱乐部幻灯制作比赛,并多次获奖,之后被调到连部当通信员。

      1962年冬,徐国栋在参加团集训队集训时,正赶上北京军区杨勇司令员要来团里视察新年度教学准备情况,团里安排集训队进行单兵利用地形地物科目汇报。军首长在提前检查验收时,总体上比较满意,但认为天津籍的示范班长口音太重,组织教学主要是靠语言表达来体现教学形式、内容和效果,把战士教会,最好能换个示范班长。徐国栋来自北京市,小时候学过京剧,还会棍术、翻跟斗,特别是会把握运动后的呼吸要领,做到运动后不大喘气,发音、语速与平时差不多,口齿清楚。就这样,他被作为合适人员选上了,担任了示范班班长。结果任务完成得很好,杨勇司令员和军、师、团领导都很满意。1963年12月,师、团在安排三营七连七班担任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示范班时,就让徐国栋当了七班的班长。

      开始时,徐国栋组织全班按照“郭兴福教学法”的路子进行训练,一步一步地走,逐渐他们就不满足于照搬照套了,而是结合训练实践刻苦钻研和积极探索,从两个方面发展了“郭兴福教学法”:一是增加步兵跟坦克的协同训练。这是他们在单兵冲击科目的训练中发现的,他们觉得步兵跟坦克的协同很有实战意义,从实战需要出发,加入这个科目很有必要。二是引入特务连战士训练的格斗项目。这是二百米近距离的硬功夫,面对面地跟敌人搏斗,是最激烈战斗时的必胜技能。他们在训练中融入格斗内容,研究出了“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的打法。

      当时正值三九天,风雪严寒,呼出的哈气在眉毛上都结了霜。因担心穿多了影响做动作,七班战士们穿着很单薄,但没有一个叫苦的,个个精神抖擞。在军区首长的指导下,徐国栋将冲击出发位置到突破敌前沿的“准备冲击、冲击、克服障碍”三个内容,分解为“准备冲击、冲击发起、行进间射击、与坦克协同、超越铁丝网、抵近射击、投弹、格斗”等八个动作,根据敌情和地形诱导战士钻研动作,把基础训练与现代作战、思想工作与军事民主、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练得灵活、逼真。徐国栋在组织全班进行冲击课目时,一开始下达口令为“全班注意,展开”,全班按照一组、二组、三组的顺序展开进入战壕,后来考虑到真正在战场上,全班从集合到进入阵地都是很隐蔽的,要么利用夜间,要么利用地形地物,不会是一字排开那么跳,这种展开动作目标太大,容易被敌人发觉。于是徐国栋从实战出发把“全班注意,展开”,改成了“全班注意,跟我来”,先成一路或两路纵队接敌,进入战壕后分组占领阵地,这样就把战术搞活了,也更贴近实战了。北京军区首长观看后非常满意,让徐国栋带领七班给北京军区驻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的部队去演示,在军内外汇报表演了五十余场。

      1964年2月下旬,徐国栋带领七班在石家庄步校表演时,正好总部领导在石家庄步校召开会议,主要研究全军部队如何贯彻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参加会议的领导看了七班的汇报演示后,就把情况反映给了总部。七班巡回演示到保定就完成了任务,准备返回天津休整,在北京换车的时候,被总部人员直接拉到南苑,准备给总部首长做汇报表演。3月,徐国栋带着七班参加了由北京军区各部队组成的尖子现场汇报。七班发挥出色,过障碍身轻如燕,拼刺杀如猛虎下山。

      3月5日,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来到北京南苑训练场,检查北京军区几个先进单位的训练质量,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廖汉生、副司令员郑维山和滕海清陪同进行检查。徐国栋带着七班首先进行单兵进攻汇报表演,罗总长观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夸赞徐国栋和七班的步坦协同,是对“郭兴福教学法”的发展和提高。罗总长了解到七班是在边生产边训练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时,鼓励说:“你们担任生产任务,还能练出这样的本领,是难能可贵的。证明了搞生产的部队也是可以搞好训练的,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只要练得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再加上技术过硬、战术过硬,什么敌人都不在话下。”

      3月9日,叶剑英元帅兴致勃勃地来到南苑训练场,在北京军区首长的陪同下,观看了各项军事表演。叶帅亲切接见了徐国栋班,仔细询问了全班每个人的情况,勉励道:“我听罗总长说,你们学了郭兴福教学方法有创造,有发展,今天看了你们的表演,的确是这样。我希望你们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来居上。”“班长很有能力,副班长也很好,完全能掌握你们这个班。入伍半年的新同志也能跟上,这说明你们互助好,军事民主好,有一个很好的风气。谁说的对,做的好,班长就采纳谁的意见。”叶帅看了侦察兵的捕俘技术后,也提出了要求:“这些动作,步兵也可以搞一些,就跟工间操一样。”

      4月7日,贺龙元帅观看七班表演时说:“无论训练,还是打仗,干部都很重要。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都要学习徐国栋的练兵方法”。当看到徐国栋班的徒手格斗表演时,贺帅说:“这个动作要普及,一般步兵都要学。练兵就是这样,没有武器就用双手。当了三年兵,每个战士就都成了武术家,敌人根本打不赢。”他勉励七班:“你们是全军的标兵,全军都要向你们学习,回去要好好地练,还要提高。”

      南苑汇报表演结束后,北京军区于4月13日发布命令,给徐国栋和七班分别荣记一等功。《解放军报》以“天外天”“楼上楼”等标题,多次报道了徐国栋和七班的事迹和经验。

      1964年下半年,徐国栋和七班准备参加全军步兵大比武。当时,七班已经名声在外,原来进行的单兵冲击科目大家已经很熟悉,参加全军比武要想拿到好名次,必须有创新。于是,他们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在“一兵多能”上求突破。7月份之后,天气越来越热,进行战术训练时,战士们负重多,野外作业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完成一次演练需要在较为起伏的场地跑两三公里,同时还要完成几十个战术动作。有的战士在一次演练中就晕倒了好几次,特别是戴防毒面具作业时,喘气都是问题。加上参加大比武的部队多,训练场地有限,教员指导也忙不过来。所以七班每天都是连轴转地训练,保证不了正常休息,甚至出现了战士走着路就能睡着的情况。

      8月,全军步兵比武分怀柔、天水、信阳三个片区进行,总参统一比武内容、统一打分标准,参加怀柔片区比武的有内蒙古军区、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三个大单位。当时参加比武的不少是单项,比如,有的只参加投弹不参加射击,有的只参加格斗不参加土工作业。而徐国栋带领七班参加了十个项目比武,即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五大技术,单兵进攻、小组进攻、班进攻、夜间班进攻、班防御五大战术。经过三四个月的精心准备,他们在比武中不畏强手,敢打敢冲敢拼,个个都像小老虎,七班在十个项目中得了八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获得了十项全能总评一等奖,无论是单兵综合素质还是班战术方面均堪称典范。周恩来、邓小平、贺龙、叶剑英、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们。在闭幕大会上,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上将说,不论分队还是个人,不仅要单项过硬,而且还要多项过硬。七班成了全军“一专多能”的先进标兵。《解放军报》在头版报道《七班从单项过硬向多项过硬发展》,文中指出:“叶剑英元帅称赞他们搞得好,值得大家学习”。

      参加完全军大比武之后,徐国栋带领七班除了按照师团的安排给各个部队作十项全能演示外,继续在“一兵多能”上下功夫,向侦察连学擒拿格斗,跟工兵连学爆破,不断充实训练内容。

      1965年春,上级组织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十周年,要求人人都要学游泳。北京军区成立了一个集训队,先行培养游泳教员,徐国栋和七班又成了游泳训练示范班。当时北京天气比较冷,上级就安排参训人员远赴海南岛文昌县进行游泳训练。七班战士都是北方人,基本上都是“旱鸭子”,连游泳基本动作都不会,必须从零开始学。虽然是三四月份,但海南岛热得不亚于北京的七八月份,太阳很毒,后脊梁晒得起泡,用手一拔成片的皮往下掉。他们学游泳课的时候都是在海边蹲下来,让海水没过肩,还要用毛巾披在肩膀上遮挡一下。武装泅渡时穿着衣服背着枪,游的过程中不是磨这儿就是蹭那儿,非常难受,但全班坚定信念,刻苦练习游泳技能。白天学动作,晚上交流体会,相互取长补短,进步很大,时间不长不但全部学会了,而且还能游上一万米。5月份,从海南回部队后,上级把七班调到天津水上公园,组织了一次武装泅渡表演,十分成功。表演结束后,北京军区首长满意地说:“走的时候都不会游泳,回来后穿着军装背着枪,在水中可以打仗了,进步很大。”《解放军报》以《陆地上的小老虎,海上的蛟龙》为题,报道了七班的训练情况。

      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已经过去了六十年,但至今仍影响巨大。这是我军建设和军事训练史上,浓墨重彩的军事篇章,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倾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心血和期望,体现了部队广大官兵的使命担当、奋力追求和顽强拼搏。对于在当年全军大比武中,创造了巨大辉煌的的二二二团三营七连七班班长、一等功臣徐国栋和他率领的一等功臣班“徐国栋班”,更是我师部队的骄傲和自豪,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我们军、师、团、营、连史,成为部队光荣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军事训练的标杆典范。

      (我入伍后曾很长时间在“徐国栋班”所在团服役,曾担任过该团政治委员。)

    【审核人:站长】

        标题:傅晓棣:全军大比武标兵徐国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0623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