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李津军||三度造访蓬莱阁(二)

  • 作者:李津军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5-14 08:56:23
  • 被阅读0
  •   真的没有料想到,与蓬莱阁的二次会面会来得这么快!

      相隔不到一年,1991年的夏天,我们一行,冲着最新开发的胶东风景新秀——养马岛而去;因了多数人没有游览过蓬莱,我便极力推荐大家前往,这回我自然就充当起导游了!

      此处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轻车熟路,顺风顺水,这里比我去年来,更加热闹人满为患了!原来,这1000米左右的街道,已然恢复成再现古代登州“笙歌达旦”繁荣景象的古市。游人在此可以选购品种齐全的工艺品和纪念品,各种海产品更是质优价廉。当然,若要品尝生猛海鲜,这里有鳞次栉比的餐馆保你满意。

      在《史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描绘得活灵活现。蓬莱山,知名度最高,在现实中,也仅仅只有蓬莱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去寻求仙山;秦始皇东巡求药,传说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东渡去求仙丹;汉武帝则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并筑城赋名蓬莱;至唐初升州,迅速成为北方重镇,登州古市空前繁荣。

      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3座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恍如仙境的丹崖山矗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的,故有了此名。

      唐朝名相魏征,在他所作的一首《暮秋言怀》中,就曾提到蓬莱阁:“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可见,蓬莱阁历史早有存在。

      我带着大家来到东炮台,这里本来就是最佳观景点,蓬莱美景尽收眼底。在最佳的机位,依然用我随身携带的理光10单反相机,为大家拍够了单人照、合影照。我的第二张同背景可对比的人物照,在此应运而生。如今细看,依然心潮澎湃……美景还在,人很年轻,真好!

      我们来到丹崖绝顶的蓬莱阁。其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它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前方各筑偏房、耳房,对称分布。耳房亦做门厅。有道路联结偏房及登阁石阶。阁前两耳房北山墙下均立有清代碑刻,共3方,系嘉庆、道光和光绪年间,修葺蓬莱阁及其附属建筑竣工后,立下的纪念性碑刻。其中西耳房北面东而立的道光《重修登州蓬莱阁记》碑,高2.3米,文以行体大字书就,颇有气势。西耳房内西壁嵌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万里澄波”“仙阁凌空”“神山现市”“狮洞烟云”“渔梁歌钓”“铜井金波”“漏天滴润”等蓬莱十大仙景刻石,均为清代之物。西偏房内存有历代碑刻10余块,如《登州天桥闸口捐康挑沙记》碑、《英公祖判盐案记》碑、《重修蓬莱阁记》碑、《修登郡西道路记》碑、豫大公祖重修蓬莱阁下城垣及苏公祠宇碑、刘邑侯德政碑及长白英文书法刻石等,均具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蓬莱阁底层长14.8米,进深9.65米,四面回廊,明柱16根。正门上方悬“蓬莱阁”巨匾,为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迹。蓬莱阁2层长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回廊,明柱16支,木栅格扶栏,北、东、西侧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2层阁门南向,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壁正中,高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所书之“蓬莱阁”巨匾,字体雄强浑厚,劫后幸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仙景”“八仙图”“风竹图”等图案。周遭摆放八仙桌、八仙椅,中央塑有“八仙醉酒”组塑,是根据“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上放浪形骸,酒醉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的情节创作的。

      蓬莱阁是观赏“蓬莱十大仙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2景的最佳之所在。所谓“仙阁凌空”,蓬莱阁高踞丹崖极顶,其下断崖峭壁,倒挂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霁飘来,层层裹缠山腰,画栋雕梁,直欲乘风飞去。游人居身阁上,但觉脚下云烟浮动,有天无地,一派空灵。所谓“渔梁歌钓”,蓬莱阁下海中,道道礁石高出水表,如翘如跃,名曰渔梁。时有三五老翁垂钓其上,得鱼掬水而烹,佐酒怡然自得,乐极而歌,此唱彼和,—派恬淡情韵,大似桃花源中世界。

      此时,我给大家讲起了“八仙过海”的故事。站在蓬莱的岸边,可以远远的看见海里有个岛屿,那就是长岛群岛,也叫庙岛,古时候还叫沙门岛。“沙门”一词,来源于佛教词汇,由于岛上庙宇多,和尚多,和尚也叫沙门,“沙门岛”便由此得名。

      古代的时候,沙门岛是关押犯人的地方,沙门岛的寨主李庆(相当于现代的监狱长)是个很残暴的人,经常虐杀囚犯。吕洞宾也被关在岛上,为了活命,他纠集了铁拐李、汉锺离、何仙姑、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及曹国舅7个亡命之徒,来了一次成功的越狱。这帮人各有特异功能,铁拐李乘着葫芦,汉锺离坐着蒲扇,何仙姑脚踩荷花,张果老倒骑毛驴,韩湘子仙笛分水,蓝采和攀住花篮,曹国舅足踏巧板,吕洞宾长剑劈浪,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晚上,渡过了宽达20多公里的海峡,成功的在蓬莱的丹崖山下登陆了,这几个长相奇怪,披头散发的怪人一登陆,就被人们看见了,而他们也迅速的躲了起来。这件事儿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结果就传成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了!

      苏公祠独树一帜,以其特有的精神和文化魅力面对世人,凡登阁览胎者,必访苏公祠。这是登州(今蓬莱)百姓,为纪念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建的。门上有额,为书法家舒同所题。祠内有苏轼像刻石拓本,拓于广州六榕寺,原布画像久失。门口一联“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把苏东坡对登州的功绩颂扬得淋漓尽致。

      宋元丰八年(1085年)十月十五日,谪居黄州5年多的一代文豪苏轼,长途跋涉来到登州赴任知州,在任仅仅5日又接调令,赴京改任礼部郎中,故人称“五日太守”。苏东坡所作诗词文章,能与黄州的“一词二赋”相媲美的,当属登州的“一诗两状”即海市诗、榷盐状、水军状。

      苏轼到登州后,立刻拖着病体走访渔村、问农草舍,了解当地民生、体察城乡民情,他发现了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的弊端。当时灶户(煮盐之人)所产的盐只能卖给官方,再由官方转卖给百姓。官方低买高卖导致灶户无利可赚,纷纷破产,而百姓买不起盐,只能少吃或不吃盐,长此以往,当地百姓健康深受影响。史载,元丰八年(1085年)十二月,苏轼刚刚离开登州回到京城,便立刻向朝庭递交了《乞罢登莱榷盐状》,对当时的植盐政策在登州一带的弊端,进行了透彻分析,指出这样下去不但百姓受害无穷,官府也将无一毫之利,建议罢登莱核盐,依旧令灶户卖与百姓,官收其税。此状经诏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的当地食盐专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即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老百姓欢呼雀跃。

      罢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晚清。清代盐政碑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盐书,为民图休息。士人至今祀之,盖非以文章祀实以治绩也。”

      宋时,登州地近辽国,处在国防前沿。而在登州的数日里,苏轼发现这里的防御不尽人意,回京后立即向朝廷进奏了《登州召还议水军状》,首先,分析了登州在防御外敌入侵上,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接着,报告了百余年间登州电兵成将的情况,指出当时登州式备松懈、电兵多有外调的严重问题,向朝廷表示了他深恐“兵势分弱、以启心”的忧虑。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从此登州海防、边防,得以进一步巩固。

      苏轼在登州任上虽然短暂,但他一心为公,解一方百姓疾苦,努力为百姓办实事,因而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就在这短短5天的时间内,他还两次登临蓬莱阁,写下了《望海》《登州海市》《北海十二要记》《题登州蓬莱阁》《登州孙氏万松堂》等诗文,为胶东的海天奇景留下了不朽篇章。

      我们又来到卧碑亭,这里因存有苏轼亲笔所写的《登州海市》和《书吴道子画后》的横幅手迹刻石而得名,为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历史文化精粹和书法艺术佳品。

      碑的背面,刻着苏轼的《登州海市》,在序言中他这样写道:“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予到官五日崐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

      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

      身外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

      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螯。

      蓬莱的海市蜃楼,多在春夏之时呈现,农历十月份已是深秋,能应苏轼之祷而出现海市蜃楼,也是应了“吉人自有天相”的预言,也是补上了名人笔下无“海市蜃楼”的缺憾。至今,在龙王宫还有一副对联能够印证此事:

      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

      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

      碑的正面,刻的是苏轼写的《书吴道子画后》的题跋。由于题跋文少于背面的《登州海市》,后人又在《书吴道子画后》题跋的后面,续上一段苏轼手迹,以填满碑面,这也成为蓬莱阁中的一大奇观。

      此外,一座著名的楼阁,都会有很多诗人骚客留下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句,而这一点蓬莱阁同样不缺,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的名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此还写过“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等佳句,陆放翁写过“兴尽却寻湖上路,醉看月堕斗杓倾”,明朝爱国将领、蓬莱人戚继光也写有“沧波浩荡浮轻轲,紫石崚嶒出画楼”等佳句。

      2024年5月6日

    【审核人:站长】
        上一篇:回 报

        标题:李津军||三度造访蓬莱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6971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抖音大佬抖音大佬
      • 会员等级:文学举人
      • 发表文章:55篇
      • 获得积分:1015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