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散文||老妈的家庭演唱会

  • 作者:张力超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1-06 00:12:43
  • 被阅读0
  •   在我的印象中,老妈是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以至她离开我们半年多了,我的眼前还经常映现出每次回老家,衰弱的老人家坐在床边靠椅上,微笑着招呼晚辈们演唱歌曲时那些热闹而温馨的场景。

      老妈30出头就独自拉扯着四个孩子相依为命,经历了很多磨难。在晚年的近20年光阴里,她又饱受了多种疾病的煎熬。然而,面对困苦病痛,她却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气神儿。

      老妈的晚年磨难,始于2005年,年届八旬的她左眼羁患红膜炎,医治无效视力丧失。退休后过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突然之间出门需人陪伴,做事受到限制,让她一时难以适应。针对诸多新情况,她对自己的日常爱好作了调整:眼力不济,让子女买来歌曲集和唐诗宋词,用以替代费眼神的报刊杂志;户外活动减少,就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作为与外界互动的主要媒介。

      小小的改变很快收到效果:喜欢唱歌的老妈,拿起歌本来爱不释手,翻到熟悉的红歌老歌,不由自主都想过把瘾。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可是一接触到语言优美的古诗词,就产生了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强烈的求知欲使她养成每日阅读诗词的习惯,常年累月,乐此不疲,学习的唐诗宋词达到100多首。至于那台砖块般大小的收音机,则被老妈当做知心伴侣,无论白天夜晚,随时都能从中意的节目里,寻找到陶冶情操的良方。她关心国家大事,收听中央台的新闻纵横节目天天不落。子女们回到家,她会不失时机地和大家一起分享听到的新闻,抒发对时事政治的见解和看法,自己也便乐在其中了。

      看到老妈走出丧失左眼的阴影,家人们都为之庆幸,岂料天不遂愿,厄运又一次次无情地降临在她的身上。2012年末右眼再盲,老妈的世界完全陷入黑暗。2016、17年两次摔跤,双腿骨折寸步难行。面对如此沉重的连续打击,子女们无不惊慌失措,可老妈从未垂头丧气。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她在病床上一字一句说出的话:“不要为我担心,我一辈子没有向苦难认过输,我会挺过来的。”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之后那些困顿的岁月里,老妈始终以坦然、自信和坚毅的姿态,与命运进行着顽强抗争。她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暗淡的晚年生活变得充满光明。

      2013年年关将至,接到二哥通知,说老妈希望外地的家人们,都回丹江口老家过个团圆年。真不能相信,这个提议,出自一位双目失明才两个多月,大家还在替她担忧的老人之口。那年我家的团年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酒店举办。除了二哥、妹妹两家外,浙江的大哥、襄阳的我家、北京的外甥女也都赶了回去。老妈削痩了许多,但精力还像过去那样充沛。从家里出来时,她不愿意坐轮椅,在子女的搀扶下,一步一颤地走到酒店。包间里气氛热烈,老妈一面茫然地接受着大家的祝酒,一面把眼病治疗过程中子女们的关心照料,挨个进行了褒扬。酒宴过半,老妈提出用唱歌为团年助兴,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她以一首《花好月圆》“抛砖引玉”,随后儿孙们纷纷展露歌喉,南北风味齐上阵,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老妈凝神倾听,不时和着歌曲的节奏拍手叫好。不经意间我循声望去,只见她那两只空洞无神的眼睛里,已经噙满泪水,顿时,我的心中也下起了雨。

      第二次摔跤后,医生告知,老人两腿双残不易恢复,要有长期卧床的思想准备。好强的老妈却不以为然,说自己也是搞医的,她相信只要加强锻炼,走路不会有问题。手术刚过一百天,就执意要起来活动。不料脚一沾地,钻心的疼痛使她差点叫出声来。大家劝她继续治疗一阵再说,老妈这会儿却像个淘气的孩子,谁的规劝都不听。子女们一离开,她便慢慢地挪到床下,要么靠在墙壁上,要么扶着桌椅,双脚一点一点交替着朝前移。往往走不了多久就大汗淋漓,停下来喘口气又坚持锻炼。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练步从未间断。3个多月过去了,老妈竟然真的可以拄着拐杖走动了;不仅家人们皆大欢喜,连前来复诊的医生都直言,对于90多岁的老人,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老妈豁达的性情一点也没有改变,不断在斗室空间里找寻生活的乐趣。她把每天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除了上午缓慢地在阳台、卧室之间来回活动,行走2000--3000步之外,唱歌、背诗、收听广播,一样也不少。更难得的是,她的思维相当活跃,有时冷不丁冒出个什么想法来,就会让我们眼前一亮。

      在与妹妹的一次通话中,第一次得知老妈参加了省电台开办的演唱节目,我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妹妹告诉我,眼睛看不到以后,老妈对收音机更加依恋,听广播成了她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每天稍事午休后, 便打开早已调好的湖北新闻台,有滋有味地收听起《老人天地》栏目。不久她发现,《老人天地》每周六下午,有一档与听众互动的大舞台演唱节目,她立马来了兴趣,就叫妹妹帮助接通节目组的电话。妹妹说这是适合六七十岁老人的活动,你都九十多岁了,就不要去凑这个热闹吧。老妈的回答却没得商量:“好容易碰到个活跃老年生活的机会,我当然要积极参与。如果都像你这样,人家电台就办不下去了”。妹妹哭笑不得,只好遵从母命。从此,老妈成为大舞台演唱节目的一位常客。逢到周六,她早早把妹妹留在身边助阵,一旦接通电话,就对着话筒认认真真地清唱起来。开始几次有些紧张,忘词、断音、高音唱不上去等情况时有发生。她很不好意思,于是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选准一首歌就曲不离口的反复哼唱,直到唱得流畅自如。她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红梅赞》《毛主席的光辉》《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虽然气息不足,但是感情真挚、富有时代特点,多次得到节目主持人的好评。

      在黑暗中摸索了上十年,老妈的学习精神从未受到影响。至今,提起她坚持学诗背诗的事,二哥仍然感触颇深。那是双目失明不久,喜爱诗词的老妈难舍多年形成的习惯,灵机一动,生出找子女帮忙的念头,便向二哥说了自己的想法。擅长诗文的二哥理所当然成全了老妈的意愿,并把毛主席诗词确定为主要学习内容。于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教学开始了。常常是吃罢晚饭,二哥找到要学的毛主席诗词,先讲讲中心思想和大致意思,然后一句一句地教,老妈跟着一板一眼地学。待到基本学会了,老妈趁热打铁,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边吟边背,熟记在心。记得前两年与老妈通电话时,她曾经和我谈起过学诗的事,她说毛主席诗词气势磅礴,念起来琅琅上口,一天不学,心里就像缺了点什么,那时她已经会背20多首了。说着话,她情不自禁吟诵起《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算短的一首词,没有间断、没有出错的一气呵成,那声调,那激情,实在难以和一个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划上等号。

      晚年生活中,组织演唱会是老妈最为热衷的一件家庭大事。自打不能出门,一生为儿孙们操心劳累的妈妈,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可是孩子们分居多地,每年聚上一二回都不容易。怎样能把短暂的团聚时间利用起来,让大家多享受一些天伦之乐?老妈从广播电台的演唱节目中受到启示,向子女们提出新的要求:今后只要有家人从外地回来,不管待的时间长短,都要举办一个演唱会乐呵乐呵。从此,我们这些游子每次的老家之行,又平添了不少欢乐的韵味。家庭演唱会大都放在游子们即将返回之前,老妈简陋的卧室里,儿孙们站的满满当当,老妈坐在床边的靠椅上,发出演唱会开始的指令后,总要先唱一首提前准备好的歌曲带个头。而所有的晚辈们,这会儿既是歌手,又是观众,不论男女长幼,唱功如何,都必须放开嗓门表演一番。有时老妈高兴,也会点出自己喜爱的歌曲,叫某个子女演唱。往往一曲终了,赞扬的,鼓励的,调侃的,起哄的,人人乐在其中。每当听到自己期待的欢闹声,老妈的脸上就会绽放出开心的笑容;有时还会发点感慨:“一家人团聚真好!我要为自己的健康加油!”

      最后一次家庭演唱会,是在97岁高龄的老妈突然心衰脱离危险之后。赶回去看望的我们,临行前与老妈话别,她躺在床上,面色憔悴,说话都有些费力,可还没忘记演唱会这档事。让家人扶着坐起来,她坚持着要唱一支歌。“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她嗓音沙哑,唱得断断续续却又那么投入,那么情真意切。及至唱罢,已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她无力地挥着手,示意演唱会继续进行。临行前,老妈拉着我的手,喃喃地和大家唱起了演唱会的保留曲目《难忘今宵》:“告别今宵,告别今宵……青山在,人未老……”,唱着唱着,子女们不禁潸然泪下。没有想到,这次告别竟成为永别。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老妈豁达乐观、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范,犹如一束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依然在子女们的心中闪耀,时刻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散文||老妈的家庭演唱会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11202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