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家里的柜子已然被各种物品塞满。儿子推荐我阅读日本作者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还建议我积极实践这种新的整理技术。我终于决定,在适当时机开始一场“断舍离”的整理。
随着书柜门的打开,几大本各式各样的相册便呈现在眼前。瞬间,我便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本本相册,更是一段段珍贵的传承,是那份不能舍弃的记忆。我轻轻地拿起母亲生前用废弃记账簿账页制作而成的相册,翻看着里面的照片,母亲那张3寸的黑白相片跃入眼帘。这一刻,涌泉般的思念之情顿时涌上心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看着母亲的照片,我脑海里便浮现出她在煤油下为家人织衣纳鞋、教我识字算数和她伏案加班的画面,耳边也响起她说的“心若向阳,无谓阳光,人生的沟沟坎坎总会迈过”那铿锵有力的语音。回想起她与父亲象棋对弈、我们仨合唱《到敌人后方去》、猜字谜时的情景,幸福的感觉又弥漫了全身。这些难以割舍的美好记忆,我终将珍藏在心中。
1925年5月,母亲出生在重庆市北碚区回龙坝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开明的外公不仅创办了重庆力行中学,还让母亲同男孩子一样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那时全家有50多口人,孩子们的排行按性别实行家族大排行,母亲排行老五,家人都叫她五姐或五妹。
母亲皮肤白嫩,手指纤长,生就一副清秀可人的模样。记忆中,母亲从未穿过花花绿绿的衣服,只穿单一纯色的。她自己解释说,纯色更显清爽利落,朴实无华。她在齐耳的短发上别了几颗钢夹。身着父亲亲手缝制的浅灰色平领外套,内衬白色布衣打底,配上黑色下装和自己手工制作的小圆口布鞋,神情端庄而慈祥,全身上下透露出女性的知性、优雅和善良。
1951年,母亲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贡献”,当在川东林业干部技术培训班学习一结束,她便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四川省阿坝州。面对亲人的牵挂和不舍,她毅然背起简单的行囊,和同行人一起乘敞蓬汽车,从重庆几经辗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阿坝州理县米亚罗川西林业局。这一去,在那里就呆了一辈子。
父母工作地点相距几十里,父亲半个月才回来一次。我和奶奶、母亲生活在沙坝的306林场,父亲生活在米亚罗镇上。那时母亲既要工作,还要操持家中的大小事务,因此,每天都是晚睡早起,半夜醒来,总能见到煤油灯下母亲忙碌的身影。
(26岁时的母亲)
六十年代,米亚罗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六月天都还在烤火。一到冬天,满目都是白雪皑皑的一片,房屋檐下也挂满了因滴水而形成的冰棍。在风雪中行走,都能听到自己走路踏雪的吱吱声。我和几个小伙伴围着围巾,常常站在楼道上比赛看谁呼气形成的白烟长。
林区取暖的燃料是用杂木燃烧后炭化了的木炭,没有完全炭化的木炭,浓烟特别大,常会熏得人泪流不止。为了升高屋内温度,母亲每天都是天刚露出鱼肚白,就起身把火盆端到室外,去食堂柴灶里取火种,等到火盆中的木炭没有熏人的炭烟后,她才将火盆端回家,为我和奶奶烤暖衣服。
母亲虽然在林业部门工作,木炭可不是随便用,和其他物资一样,实行定时定量按计划供应。为确保我和奶奶不挨冻,那么冷的冬天,她办公室的火盆里却没有星点炭火,将省下来的木炭留给我和奶奶。
母亲是从事财会工作的,出于职业习惯,她将家庭的日常开支笔笔都进行了记录,我翻开她遗留下来的账本,深感那笔笔开支的摘要栏犹如承载母亲那忘我,而利他的“轮船”,上面装有支付给父母的生活费、给弟妹们的学费、给父亲的寄信的邮费、购买家中所需的油盐酱醋……,她作为女性唯一所需的润胅品,就只是贝壳油。
工资再微薄,生活再困难,她都会想办法克服,想方设法地给家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保障。她自己腌制盐菜、做豆腐乳、喂鸡,给我们蒸蛋糕、烙面粑粑。到现在我还常想起母亲做的那瓶咸淡适中、麻辣鲜香的豆腐乳味道——那是记忆中母亲的味道。
母亲心灵手巧,有看一眼便会的功夫。她八小时之外,在煤油灯下绣的枕套、织的毛衣、手套等物件可与商店售卖的媲美。我穿出去的毛衣样式总会收到路人送来的注目礼,因此,常有工段的工人请她帮忙义务织衣做鞋。同时,她还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破旧的衣物和新拖布上大块的花布,在她的手中变为了枕套上的布贴花样、购物所用的手提袋、鞋垫和布壳。母亲用她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家人的口腹之欲和心理需求上的体面。她总说:行路再难,也要学会用一束光去照亮前行的路,也要让家人感到生活是美好的,人间是值得的。
2015年,母亲的同事邹功权伯伯来家看望她,共忆往事时,邹伯伯说到这样一个情节:“你还没出生时,你母亲为接济远在家乡的父母弟妹,她把95%的工资收入寄回家,自己就吃点盐巴炒饭。定额分肉时,她只要肥肉,以便熬取猪油往回寄。她连火柴也舍不得买,点煤油灯时,都是用纸搓个纸捻去同事那里借火。当时,不理解她的人,背地里叫她‘铁公鸡’,她知道后,也只是淡然一笑,并不作过多的解释。”
后来,我也成为了母亲。母亲为让我无后顾之忧,退休后,就来到我身边,不辞辛劳地帮我操持家务,为我培养出了三观正确的好儿子。
2019年8月母亲病逝,享年94岁。她陪我走过了54个春秋岁月,一路为我保驾护航,总是无条件地爱着我、陪伴我,鼓励我、支持我,给我无穷的力量。可以说,是母亲让我有十足的底气行走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也让迎难而上成为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不二选择。
如今,阴阳两隔,思念无限。对母亲最好的怀念,就是将她那刚正不阿,又乐观向上,吃苦耐劳,又能苦中寻乐的优秀品质传承给下一代,让孩子们牢记:“做人,要行得端,坐得正,不昧良心;做事,要认真踏实,有担当;面对糟心事,不迁怒,不二过”。
母亲,如有来世,我还愿与您续缘,再做您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