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把。在农人眼中不是风景,但堆垒起来就成了风景。这风景是忙碌的希望,也是累死人的活计。
三夏,大忙,割麦、栽秧、抢栽棉花,农活一个接着一个地往手上涌,恨不得让农人们能长出四只手来。麦割下,赶紧挑走让田,小秧在池地里朝这里张望。犁地打水、脱粒晒麦套在里面做。
秋生和村里人一样,割麦、挑把、脱粒……因为农活只能顺着做,想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面前荡二亩三分麦地,每年都能装五吨船满满一船,而且还是他父亲亲自上船堆。今年春刚与父亲分开过,父亲也要忙自己的那份责任地。秋生夫妻俩一商量,先试着堆把。
面前荡也是一头出河,秋生由里往外挑把,妻子则从外往里拾麦把。农船正常是三舱。七八担麦把挑上船后,麦把乱七八糟地将三舱全部塞满。
麦把平舱了,秋生也学着隔壁船的样子,接下来的麦把往船艄运。
两担下来,麦把未拾缀,明显有些乱了起来。乡谚说:眼睛是师傅,手是试验地。隔壁的将麦把根朝外,麦穗朝内。一个麦把一半伸在船外,一半留在船上,另一个麦把正好反着放,麦穗伸到下面麦的一半处,就这样相互压着,抱着。另一边也这样放着。四个麦把正好一组。
很快,秋生挑的麦把一层平堆好。感觉还是很满意。
一层、二层、三层,满地的麦把在秋生夫妇俩合力挑搬下,逐渐少了许多。
待到秋生准备堆第四层时,发现麦把有些不听使了,不是左边掉一只麦把下水,就是右边麦把往河里瘫。粮食如金。原本很干燥的麦把被水湿了,他们心里有些不甘。
于是,秋生还是左瞧瞧右瞅瞅,左右挑把感觉和自己没什么区别,也就在秋生堆把正在起劲时,竟然左边的麦把都快要噌到水里了,连忙将新挑的麦把往右边堆,他就这样慌手慌脚地将二亩三分地麦把移到船上。
有人说,这堆麦把像砌房子一样,基础不牢,运输过程中,就会出现坍塌。
准备拔桩离开河岸时,秋生才发现还有五只麦把躺在河坎上晒太阳呢,急忙用把叉一戳,一个、两个,还在滴水的麦把被甩到麦把船的中央。一切收拾完毕,秋生在船艄撑船,妻子站在船头瞭望,麦把船缓缓地驶入永东河,向场头进发。
被石磙压得严严实实的谷场,如一面镜子般在等待着麦把进场映照着丰收的景象。此刻的谷场上,堆把、脱粒、扬场、晒麦,各家各户忙得不亦乐乎。
秋生的麦把船靠到场边,妻子上岸带好桩,拎着早饭锅,竟自回家了。
秋生上岸找来扫帚将自家的谷场扫了一遍,顾不上肩头疼痛,继续扛起把叉,将船上的把挑到谷场。
一次六只把,上肩,通过跳板再上岸,七八担麦把上场后,谷场已摊铺一地。秋生站在微隆起的场中央,顺着场脊开始堆把。
只见他先将两只麦把梢微微隔开放在场上,迅速地往隔开的中间压上一只麦把,接着再取来三只麦把,将麦穗压住已放在地上麦腰处,就这样,麦把巅倒地码在场头。
麦收的这些天,天气特别晴朗,麦穗易碎,稍一用劲,麦穗容易散落。秋生才不管这些,心里还在惦记着,今天刚离麦把的田,拖拉机已开始耕地了,估计晚上就能打上水,盘到地,明天就得栽秧。活计像个跟屁虫子,紧紧盯着他不放。
场头堆把不像堆船那么简单。秋生六只左右相互镇压,分两组垒叠。从地平往上堆,直至齐肩时,才紧挨着把堆,再从地平线开始往上码,一垛一垛地码。
秋生听父亲说过:三舱的把正好是把堆的脊。看到船上麦齐舱了,还不死心地又往麦把堆摞了一层。
这时,妻子煮好午饭拿到场头,秋生看到拿来的饭,才觉得肚子叫。他接过妻子递过的饭,朝麦把堆的荫凉处一坐,头一低扒起饭来。自然妻子也没闲着,继续将剩在舱里的麦把往谷场运。
秋生囫囵吞枣地将饭扒完,与妻子齐力将船舱里的麦把全部搬运到麦把堆旁。只见他弯腰喝了口水,然后用杈子作支撑,将妻子送上未盖顶的麦把堆顶。自己小杈将麦把叉给站在堆上的妻子。
妻子按照秋生的指挥,先将一只麦把的麦穗部分伸出堆外,然后再将另一只麦把压在伸出麦把的半腰处,左右按此顺序,也是三只一排,六只一组,一层层堆着,待到第二层时,左右往里缩,一个压一个,环环相扣,直至人字型顶出来,再放下一组。
最后一只麦把被秋生的妻子踏实放在把堆上,她顺着秋生递来的竹篙,下到谷场上。此刻的秋生正在用小叉将蓬松的把堆拍了几圈,才满意地离开场头。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灼热的太阳烤得大地生烟。秋生的麦把伫立在场头承受着阳光。
平整水田、薅秧草、拔秧、施肥、栽秧……望着前两天还是金黄一片麦田,现在变成绿油油的秧田,秋生深深地舒了口气,刚才机工通知明晨排到脱粒。感觉自己一步也没慢,正好赶上趟,不快不慢,正合适。
第二天,脱粒的一行来到场头。安机、拉把堆……
粒脱到一半时,麦堆里面热气腾腾。
惊愕。无语。
原来,是那五只躺在河坎上潮把惹了祸。这五只潮把正好被秋生堆在把堆的中央,经过这两天高温的熏蒸,引发附近麦把发霉。据说,秋生被妻子骂了好几天。
不知真假。反正一个麦收季,秋生的脸都是阴着的。
三夏,大忙,割麦、栽秧、抢栽棉花,农活一个接着一个地往手上涌,恨不得让农人们能长出四只手来。麦割下,赶紧挑走让田,小秧在池地里朝这里张望。犁地打水、脱粒晒麦套在里面做。
秋生和村里人一样,割麦、挑把、脱粒……因为农活只能顺着做,想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面前荡二亩三分麦地,每年都能装五吨船满满一船,而且还是他父亲亲自上船堆。今年春刚与父亲分开过,父亲也要忙自己的那份责任地。秋生夫妻俩一商量,先试着堆把。
面前荡也是一头出河,秋生由里往外挑把,妻子则从外往里拾麦把。农船正常是三舱。七八担麦把挑上船后,麦把乱七八糟地将三舱全部塞满。
麦把平舱了,秋生也学着隔壁船的样子,接下来的麦把往船艄运。
两担下来,麦把未拾缀,明显有些乱了起来。乡谚说:眼睛是师傅,手是试验地。隔壁的将麦把根朝外,麦穗朝内。一个麦把一半伸在船外,一半留在船上,另一个麦把正好反着放,麦穗伸到下面麦的一半处,就这样相互压着,抱着。另一边也这样放着。四个麦把正好一组。
很快,秋生挑的麦把一层平堆好。感觉还是很满意。
一层、二层、三层,满地的麦把在秋生夫妇俩合力挑搬下,逐渐少了许多。
待到秋生准备堆第四层时,发现麦把有些不听使了,不是左边掉一只麦把下水,就是右边麦把往河里瘫。粮食如金。原本很干燥的麦把被水湿了,他们心里有些不甘。
于是,秋生还是左瞧瞧右瞅瞅,左右挑把感觉和自己没什么区别,也就在秋生堆把正在起劲时,竟然左边的麦把都快要噌到水里了,连忙将新挑的麦把往右边堆,他就这样慌手慌脚地将二亩三分地麦把移到船上。
有人说,这堆麦把像砌房子一样,基础不牢,运输过程中,就会出现坍塌。
准备拔桩离开河岸时,秋生才发现还有五只麦把躺在河坎上晒太阳呢,急忙用把叉一戳,一个、两个,还在滴水的麦把被甩到麦把船的中央。一切收拾完毕,秋生在船艄撑船,妻子站在船头瞭望,麦把船缓缓地驶入永东河,向场头进发。
被石磙压得严严实实的谷场,如一面镜子般在等待着麦把进场映照着丰收的景象。此刻的谷场上,堆把、脱粒、扬场、晒麦,各家各户忙得不亦乐乎。
秋生的麦把船靠到场边,妻子上岸带好桩,拎着早饭锅,竟自回家了。
秋生上岸找来扫帚将自家的谷场扫了一遍,顾不上肩头疼痛,继续扛起把叉,将船上的把挑到谷场。
一次六只把,上肩,通过跳板再上岸,七八担麦把上场后,谷场已摊铺一地。秋生站在微隆起的场中央,顺着场脊开始堆把。
只见他先将两只麦把梢微微隔开放在场上,迅速地往隔开的中间压上一只麦把,接着再取来三只麦把,将麦穗压住已放在地上麦腰处,就这样,麦把巅倒地码在场头。
麦收的这些天,天气特别晴朗,麦穗易碎,稍一用劲,麦穗容易散落。秋生才不管这些,心里还在惦记着,今天刚离麦把的田,拖拉机已开始耕地了,估计晚上就能打上水,盘到地,明天就得栽秧。活计像个跟屁虫子,紧紧盯着他不放。
场头堆把不像堆船那么简单。秋生六只左右相互镇压,分两组垒叠。从地平往上堆,直至齐肩时,才紧挨着把堆,再从地平线开始往上码,一垛一垛地码。
秋生听父亲说过:三舱的把正好是把堆的脊。看到船上麦齐舱了,还不死心地又往麦把堆摞了一层。
这时,妻子煮好午饭拿到场头,秋生看到拿来的饭,才觉得肚子叫。他接过妻子递过的饭,朝麦把堆的荫凉处一坐,头一低扒起饭来。自然妻子也没闲着,继续将剩在舱里的麦把往谷场运。
秋生囫囵吞枣地将饭扒完,与妻子齐力将船舱里的麦把全部搬运到麦把堆旁。只见他弯腰喝了口水,然后用杈子作支撑,将妻子送上未盖顶的麦把堆顶。自己小杈将麦把叉给站在堆上的妻子。
妻子按照秋生的指挥,先将一只麦把的麦穗部分伸出堆外,然后再将另一只麦把压在伸出麦把的半腰处,左右按此顺序,也是三只一排,六只一组,一层层堆着,待到第二层时,左右往里缩,一个压一个,环环相扣,直至人字型顶出来,再放下一组。
最后一只麦把被秋生的妻子踏实放在把堆上,她顺着秋生递来的竹篙,下到谷场上。此刻的秋生正在用小叉将蓬松的把堆拍了几圈,才满意地离开场头。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灼热的太阳烤得大地生烟。秋生的麦把伫立在场头承受着阳光。
平整水田、薅秧草、拔秧、施肥、栽秧……望着前两天还是金黄一片麦田,现在变成绿油油的秧田,秋生深深地舒了口气,刚才机工通知明晨排到脱粒。感觉自己一步也没慢,正好赶上趟,不快不慢,正合适。
第二天,脱粒的一行来到场头。安机、拉把堆……
粒脱到一半时,麦堆里面热气腾腾。
惊愕。无语。
原来,是那五只躺在河坎上潮把惹了祸。这五只潮把正好被秋生堆在把堆的中央,经过这两天高温的熏蒸,引发附近麦把发霉。据说,秋生被妻子骂了好几天。
不知真假。反正一个麦收季,秋生的脸都是阴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