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蔡宝鑫:刘春华——饱蘸深情书写锦州红色“圣地”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9-24 12:41:02
  • 被阅读0
  •   国庆节前夕,在英雄城市锦州,有一本《与英雄对话》的诗集在文朋诗友、教师学生中流传。从湖南来锦州探亲的王教授从亲友手里“夺”过这本书,欣喜地说:“这才是你们给我最珍贵的‘锦州好礼’!”这本诗集的作者是刘春华,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纪念辽沈战役胜利暨锦州解放76周年,她把多年来饱蘸深情书写锦州的近百首诗歌编印成册,赠与亲友,这也是她出版的第四本诗集。

      基因: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很多年过去,刘春华给人的感觉依然是这样的映像:一袭白衣黑裙,戴着眼镜,披着一肩秀发,文静优雅知性,总是喜欢坐在“梅园书院”里,膝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

      刘春华,就职于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研究和指导工作。她酷爱读书,爱好文学创作,致力于传播红色文化,系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诗集《梅园听雪》《青春的诗简》和《红船颂》三部,《青春的诗简》一书被全国300余家大学图书馆收藏。她的《红船颂》《重温入党誓词》《与英雄对话》《锦州的苹果红了》等多首诗歌被广为流传,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色诗人”。她本人被评为“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个人”“辽宁省第十届读书节最佳读书人”,家庭被评为“锦州市最美家庭”“辽宁省最美家庭”“辽宁省文明家庭”。

      刘春华出生在朝阳市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语文教师,母亲是粮食局的总会计师。父母对她从童年就开始的知识熏陶,令她终身受益。那时,父母隔三差五领着她们姐妹观看露天红色电影;在家中,父亲只要闲下来就教唱她们红色歌曲,这些,成为她家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她童年记忆里最美好的画面。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西墙中央,端端正正挂着个大镜框,里面镶嵌的是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照片;大镜框两侧挂着两个小镜框,里面镶着的都是毛泽东主席像章,至少有60余枚。母亲不止一次告诉刘春华,她最敬仰的人就是毛泽东。

      刘春华从小就学习好,喜欢读书写作。值得记忆的是,在辽宁大学读大二时,她挥笔写下自己的第一篇红诗《纪念一二·九》。诗中写道:“血迹早已擦干/回顾后我们还要向前向前/泪水早已流尽/我们要让蕴积在胸腔的烈火/猛烈烧燃/我们要勇敢地走来走来/踏着时代的巨浪/再次把天下的兴亡负担……”

      1996年7月1日,刘春华光荣且庄重地举起右拳,面向党旗,向党宣誓。那一刻,她激动得泪流满面。之后,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她以《一颗红心永向党》为题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在一次征文活动中,她把入党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歌《重温入党誓词》,后被广为传诵。

      刘春华的家庭是四代党员之家:姥爷是建国初期入党的老党员,母亲是有着6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姐妹五个都是党员,爱人是党员,儿子汪汨涵读高三时就入了党。目前,作为中国新时代新锐影视编剧、导演的他,创作拍摄的《沂蒙英雄》《浴血誓言》等近10部红色题材电影已在央视、爱奇艺、院线等上映,反响很好。他们一家三口相约:将终身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孕育:为景色绚烂而唱响心扉,为光的明亮而燃起希望

      刘春华说,在红色锦州,她真正走入红诗深处,触摸红诗心灵,抒写新时代红诗篇章,是她随军调任锦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之后。

      2008年7月,刘春华刚调任锦州不久,参加了市委举办的诗人易仁寰先进事迹报告会,深受感动和震撼,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易仁寰曾参加抗美援朝,后担任过锦州市文联主席、市文化局局长、市委统战部部长等职,为锦州宣传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1月因病逝世,锦州市万人空巷,社会各界自发为其送行,市委市政府追授他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楷模”荣誉称号。他的政治抒情诗成就很高,著名作家、诗人冰心、臧克家、贺敬之等都曾给易仁寰写信,给予他高度评价。读着锦州市作家协会编印的《易仁寰诗集》,刘春华如获至宝,一首首诗就像一支支火炬,又一次点燃了她认真对待工作生活、创作红色诗歌的激情之火,红色的种子就在她的心中播种和孕育。

      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气质和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这里是“辽宁党建策源地”“抗日战争起始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解放战争转折地”。在锦州,有无处不在的红色印迹;在锦州,有载入史册成为地标的红色人物;在锦州,有融入血脉的英雄情结……关于锦州,后来刘春华写过《唱支情歌给锦州》:“……锦州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经典的红色传奇/辽沈战役的第一声炮响/黑山狙击战的勇猛顽强/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依然在风雨中肃立//梁士英舍身炸碉堡的气概/白老虎连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配水池战斗打开了通向锦州的大门/马云飞为了新中国的胜利血洒辽西……”从某种意义上说,锦州就是刘春华的“延安”。她说:“锦州这片红色的土地给了我红色的灵感。创作红诗,让我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归宿。”

      确定了创作方向后,刘春华开始手荡双桨,划两条船。白天在单位兢兢业业工作,尤其是在工作中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又促进了她的红诗创作;晚上和一些节假日进行读书、写作,谢绝一切不必要应酬,与文字、电脑、台灯为伴,那灯光给了她寒夜中的温暖和光明。

      送走多彩的春,迎来浓绿的夏,度过苍凉的秋,告别寒冷的冬。披星戴月,天道酬勤。几年来,刘春华共创作了600多首红诗。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刘春华出版了诗集《红船颂》,精选原创红诗113首礼献党的百年华诞,油墨飘香,沁人心脾,受到社会各界称赞,诗歌也被大家纷纷传诵,辽宁省第十届全民读书节开幕式和锦州市第十届全民读书节开幕式还对这本诗集进行了重点宣介。她非常感慨地说:“红船,是党的摇篮,是党的百年辉煌历史的见证,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宣传干部,我谨以诗集《红船颂》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图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集《红船颂》出版后,有一天,刘春华忽然发现:自己书写锦州红色“圣地”的内容没有写全,只是写了一部分,她下定决心要弥补这一缺憾,因为她早已把致力抒写红色情怀、致力传播红色文化作为终生追求,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件事情做好。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她踏上了在锦州范围内的“红色出征之旅”。就这样,一路“写”下去,刘春华带着读者穿越时空的力量,点亮英雄城市的红色“圣地”。

      刘春华写锦州的第一首红诗是写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小时候,她经常听父亲讲述辽沈战役的故事,尤其是辽沈战役纪念馆建成后,父亲特地带着读高中的她来参观,她被革命英烈的事迹深深震撼了。在随军调任锦州工作后,她第一时间拜谒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当她手捧一束洁白的菊花敬献在烈士墓墙前,了解到牺牲的烈士有六万多人而且大多都是年轻人时,她的眼泪哗哗流淌。虽然距离她第一次来辽沈战役纪念馆已经过去10多年,但对她心灵的触动依然如雷霆炸响。她含泪写下了《与英雄对话——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哦,我年轻的共和国英雄/昨夜我梦见你叩响我的门窗/把那首老歌深情弹唱/依旧是你微笑而年轻的脸庞/闪耀神圣而永恒的光芒/你说在生命的那一端/如今,已如你所愿/在当年英勇洒下热血的地方/你当年的理想已如/美丽的鲜花 灿烂地绽放”。

      配水池战斗遗址,刘春华先后虔诚地拜谒10多次,被营长赵兴元等的“打铁汉”精神深深震撼、浸染。2021年6月下旬,凌海市翠岩镇党委邀请赵兴元将军的儿子赵远征和周长青等新中国第一代英雄模范后代讲述父辈的故事。白天,刘春华陪同赵远征等人在配水池战斗遗址参观;夜晚,她打开电脑,红色诗行在键盘上跳跃。最初,她想写一首二三十行的诗歌,但一进入创作境界,就无法停笔。那是整整一个夜晚,那是一次凤凰涅槃,那是一次心灵净化,那是一次灵魂升腾……6月20日上午,活动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所在地牤牛屯村党史教育基地举行。刘春华走上台,现场朗诵刚刚创作完成的159行红色长诗《配水池战地的黄花分外香远》,声音或激昂,或哽咽……赵远征被深深打动,不由自主走上台,与刘春华共同朗诵,台下掌声一片,这幕场景成为活动现场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同志们啊,你们可知道/配水池战斗打得是血流成河心惊肉颤/我们全营只有20多人活了下来/只有6人还能把身子挺站/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傍晚/我们击退了国民党军30多次反扑/把顽固不化的守敌全歼/我们俘虏了150多个敌人/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配水池的上面……”后来,配水池战斗遗址保护中心将这首红诗排成红色情景诗剧,演出场场都“爆”:领导称赞,观众叫好,很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在锦州苹果廉政文化中心,刘春华挥笔写下《锦州的苹果红了(散文诗)》:“……仰望苹果如火的鲜红,品味着高尚与卑鄙,竟是不吃与吃这样如此简单的底线;纪律与自觉,在红了的苹果树下受到检验;人民的苹果,从此高挂在共产党人的心间……”

      翻开刘春华的诗集《与英雄对话》,读者从目录中就看到这些诗歌的名字:“《我要去锦州》《这一站,就是锦州》《有一种美好,叫锦州》《锦州力量》《有一个旋律,曾在锦州久久响起》《明朗的风把锦州吹遍》《11月2日,让我们在牤牛屯点燃一堆篝火》《我把白老虎连的故事讲给你听》……英雄不泯,浩气长存。英雄城市,锦绣之州,刘春华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递红色信仰,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前进力量。

      在锦州,朗诵团队、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在有文艺汇演的时候,都把朗诵刘春华的红诗作为一种时尚。《唱支情歌给锦州》发表之后,好评如潮,受到省市委领导关注和肯定。锦州市委党校青干班把学习朗诵她的红诗,作为每期学员的必修课。锦州文友十八子一度情绪低沉,偶尔读到她的诗歌就爱不释手,成为忠实粉丝,精神状态也不再抑郁……

      刘春华说,自己虽然已经写完锦州的红色“圣地”,但关于锦州的红诗永远写不完,书写红色锦州的脚步永远在路上。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当刘春华在电脑上,敲完一首新诗时,她嘘出一口长气,掀开清晨的窗帘,旭日东升,正如电脑中刚创作完的那首红诗,在心中冉冉升腾……

      蔡宝鑫,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人:站长】

        标题:蔡宝鑫:刘春华——饱蘸深情书写锦州红色“圣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0786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