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张德祥:渤海湾浪漫的回想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10-20 00:05:07
  • 被阅读0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昼夜不舍的“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杯诗歌大奖赛”颁奖会,虽过去8年了,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今日之我也非昨日之我。可慢慢回想起来,仍觉得涛声依旧,浪漫依旧。

      那天,时值傍晚,倾城已万家灯火,夜色渐深渐浓。我正聚精会神在央视《焦点访谈》中捕捉着什么,蓦然案头的电话铃声骤响。《鸭绿江》杂志主编田永元先生,在电话另一端遥远却亲近地告诉我:“你的作品《祝福,中铁渤海人》在征文中获奖……”听罢,我心之大海骤生波澜,久久不能平静,就像久渴的禾苗喜逢甘露一样突现生机。对《鸭绿江》以至主编、编辑和各位评委的鼓励和厚爱充满万般感激。我从心里珍视这份终生难忘的荣誉,特别看重这一来自大海深处的力量。所以,我下定决心,尽管自己学疏才浅笔拙,也要把这一事件记录下来,以留存后人。

      约十级以上的大风刚刚掠过,受惊数日的渤海湾就像被驯服的猛兽,一下子变得岑寂、宁静、温顺许多。碧空如洗,海水湛蓝,海岸风光恢复并呈现往日一样的旖旎。近海处一群又一群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振翅低旋、翱翔。逐渐西沉的太阳,愈沉愈大,不遗余力地把大海匆匆涂抹得一片金黄。

      根据大连市海事局的天气情况通报,“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杯诗歌大奖赛”颁奖会,在推迟一周后,2008年12月13日在中铁渤海铁路轮渡2号船上隆重举行。这是中国诗歌史上少有的一次别开生面,十分富有诗意,蕴含大海韵味和气息的颁奖会。虽时值隆冬,可登船望远,码头上熙来攘往热闹非凡。步入渡轮舱内,见鲜花盛开,满船飘香,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盎然。

      下午4时,巍峨壮观、一体乳白色、腹内满载数十辆车皮和上千名旅客的渤海铁路轮渡2号船,像似一幢能自由奔跑的五六层高的楼厦,随着汽笛一声长鸣,由大连旅顺羊头洼港启航,一路强劲地向烟台四突堤港进发。在渡船悠哉游哉、不知不觉地启动中,颁奖会于富丽堂皇的多功能厅揭开神秘面纱。著名诗人、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雷抒雁先生不乏大家风范、一脸诗情与正义,代表评委会把评奖情况介绍完,即开始颁奖。当主持人宣布到我的名字时,我愕然像从诗林突兀飞出的一只羽毛未丰的笨鸟,两眼发直,两翅发僵,颇有受宠若惊的慨叹。说实话,习诗30年,纵然是一只笨鸟,可由于不停地振翅练飞学唱,那参差不齐、大大小小的红本子绿本子就像燕子衔泥做窝,也摞了一堆。不过,参加像这次这么规模、这么震憾、这么多的名师大家,这么样惊涛骇浪的颁奖会还是第一次。即使我的自控力再强,也无法按捺我过速的心跳。在雷抒雁、韩作荣两位老师为我和另一位二等奖获得者、著名军旅诗人宁明颁奖时,我们四人开始怎么也协调不好,我与宁明被几个摄影记者像摆弄木偶一般不停地摆来摆去,奖杯、证书等物件在手里硬是不听使唤,折腾数遍,最终也没遂记者的愿。场下有人玩笑:“像第一次得奖”。这话有八成是冲我,宁明还好些,因为他是当兵的,况且大校级,而又年轻,训练比我有素得多,后来看宁明大校给我寄来的照片,果然如此。他的站姿与尊容,都不乏一个军人的风度和亮度。不过当时心里想着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邓荫柯老对我宣读的颁奖辞,倒使我油然从紧张到放松。那一句句颁奖辞连接起来如同一条金属的链子,重重地套在我本来骨质增生的脖颈上,又像似一条滚烫的诗的鞭子策我浑身燥热。但我并没被那些过奖的溢美之词击昏,因我知道自己姓啥,吃几两干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大船的晚宴上,还真有一股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的劲儿,因了我与邓老同桌,我也顾及不了同桌的雷抒雁、韩作荣、李秀珊他们怎么想,借酒斗胆向邓老求教,邓老直言赐曰:“诗里新的东西还显得少些”。闻后,我深感一语中的,不是我拣好听的说,我真的乐意听别人说不,那样能让我清醒,让我能看到非诗乃至伪诗的一面,借以净化诗心,擦亮诗眼,端正诗路,强化诗之软肋。尤在名家面前,更来不得半点虚伪。什么是新东西呢?我理解就是“新思维”、“新视野”“新角度”。多年来,就诗歌的思维向度和创作艺术而言,一直是我所困惑和我所孜孜追求的,在传统与现代手法的架构与结合上,我尚需进一步科学探索与创新,以期尽快找到早日打开阔步通向诗神的突破口。

      会上,一等奖得主、一位著名女诗人的获奖感言,至今在我心里还保存着极高的温度,产生浩瀚的影响。年过半百的她身患绝症,生命受到巨大威胁。这次诗人兴会对她来说,几乎是与诗与友的一次痛苦的告白,甚至是一次生命的绝唱。她数十年如一日对诗的追求无怨无悔。以生命为代价,坚持与诗相拥相守,用诗为自己取暖疗伤止痛,延续生命进程,涂抹人生色彩,足以证明她对诗神的虔诚,让人听了无不潸然泪下。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由衷地表达了向她学习的决心:让诗歌与生命同在,并为生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元素和动力支撑,将有限生命进行到底,亦将诗歌进行到底。2010年《鸭绿江》第一期下半月刊,李勇先生撰写的卷首语《信念是事业成功的灯盏》对这位女诗人同病魔殊死抗争的非凡毅力,以及坚忍顽强的创作精神给予高度评价,文学终于成为她生命的最后辉煌。来自浙江的女诗人利子朗诵的宁明作品《渤海轮渡》,声音极富磁性,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使作品收到极好的宣传辐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诗人与听众的想象空间,以及放眼未来、纵横驰骋的创作欲。那种扣人心弦、撼人肺腑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以及视觉的冲击力,让人亲感身临其境:天海相连,云水相依,海阔、浪大、船高。正像诗中所言:“大船的汽笛/对海水说了声/起航了---/水,哗地一声/便为船让开了一条道路……”那海的苍茫,船的壮观,水的涛声,鸥的倩影,以及中铁渤海铁路轮渡人的豪情壮志,渤海湾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令人抚今追昔,一路遐思。据主人向我们介绍:渤海铁路轮渡营运后,大连至烟台的距离缩短了1600公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沈山、津浦和胶济线的运输压力,成为连接沿海与内地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由此可见,烟大轮渡铁路正是一条打开瓶颈、疏通渤海湾咽喉、与渤海湾生死与共的交通命脉。

      东道主、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文工团的俊男靓女们,或诗或歌,或舞或蹈,或琴或弦,把每一个节目都演绎到一种虽不最高也是很好的艺术境界。尤其男高音任希君演唱的那首高亢的《敢问路在何方》直奔这次诗歌征文主题,让人浮想颇多,心思如潮:我想,烟大渤海铁路就在我们的脚下,因为我们的脚下是大海,那是人类的故乡;是渡船赖以生存和奔跑的最坚硬的土地;是中铁渤海人的希望与光明之所;是我们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想到这些,我们何尝能忘了曾经的渤海湾上那些勇往直前、奋发有为的开路先锋?所以,我特别感谢征文活动的组织者,尤其是《鸭绿江》杂志社和辽宁省新诗学会。他们非常富有创意,索性把我们从城市钢筋水泥的森严壁垒中,引领到这片盛满春天故事,美丽、富饶、湛蓝的大海,也把铁路诗歌由陆路引领到海路,为文学特别是为中国的铁路诗歌注入了大海一般的生机与活力。使铁路诗进一步融入大社会,融入大潮流,融入大时代。也进一步由刚性抵达韧性,创造了刚柔相济的艺术之美。同时,感谢中铁渤海人以哪吒闹海的精神为我们开辟了这条通向远方通向未来的海路。正如著名诗人、作家,当代中国铁路文学当之无愧的领跑者田永元先生,在他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海路》(荣获辽宁文学奖)一书中说:“这是在现实与理想间,一条被信念和智慧衔接的道路”!我进一步想:渤海铁路轮渡,就是筑路工从天上采下铺在海上、照耀于苍穹的五彩斑斓的虹啊!会上,永元主编赠我的《海路》,现正在我奔跑的文学路上,为我的奔跑扬帆、助力着。

      诗人兴会更无前。这次诗人兴会,船内船外都体现了“无前”的社会效益和文学效果。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是中国超百公里铁路轮渡第一条;在此轮渡举办诗歌颁奖会是第一次;天时、地利、人和,尤其人们的精神面貌更无前。那天,农历冬月十六,苍穹早已升起一轮圆圆满满的明月,淡淡的星子摇曳,月光婆娑,海水荡漾,海风习习。40余名老中青三代诗人、作家和新闻记者血脉贲张,在披着一身月辉的大海上欢聚一堂,同襄胜举,共赏月夜里海上冉冉升起的诗之太阳,岂不是一种唯美和浪漫的愉悦?但,我想更多的还是洗礼与熏陶,回去后每个人都带回许多许多海水的力量,海风的滋润,海浪的启迪,特别是我们文学生命中,极其需要的那大量的盐分和钙质。

      在此,我不由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青岛海滨回来后学写的那首《鲁迅雕像》的诗:“人格塑造成钢/身躯凝固为岩/头颅不见半截媚骨/鉴你一生惜文如命/耗墨若水/身后才深深为你蓄满/永远永远/不能饮尽的浩瀚与湛蓝/纵然/你有甘为孺子牛的韧劲/大海也足够你挥耗不竭了。”(选自诗集《铿锵生涯》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这次颁奖会后,我更深地体会到当年的政治家和艺术家们,为什么要在海滨建造鲁迅雕像,雕像又为什么要面向市区,背靠大海了。大海是人类出生的地方,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我们这次浪迹大海,睡在渡船上,枕着起伏连绵的波涛,就颇有摇篮的感觉,颇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睁眼闭眼都是大海湛蓝、湿漉的梦,满脑有诗文的创作灵感流动,甚至冲动得诗兴大作,诗潮翻涌,非说非写不行。为此,我多次俯身舷窗处,用眼、用耳、用心向外看着、听着、想着,大面积搜寻着关于夜色、月光、海水、波涛和渡船如梦如幻、千姿百态的具象。时而,我还用手指轻轻、再轻轻地敲击舷窗,向大海发出无声的呐喊与呼唤。因为我有生第一次于深夜目睹大海的苍茫,以及由此发出悠远而浪漫的遐想啊!

      颁奖会上,我有幸认识了许多著名诗人和作家。为我颁奖的雷抒雁先生,不愧当代中国诗坛宿将,他许多脍炙人口,又轰动全国,抑或跻身于世界诗歌之林的诗歌作品一直令广大读者爱不释手。尤他写的那首《小草在歌唱》,大胆为“文革”反思,为张志新烈士正名,为正义与良知呐喊。实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文坛一缕强大的诗之光芒,更不失传世经典之作。作品对一切诗歌写作者启迪颇深。这次能在大海上见到他,并由他亲手为我颁奖,是我人生大幸,最美好的文学记忆。著名军旅诗人胡世宗先生是我同龄人,一见如故,他写诗早我20年,我乃半路出家,他是我的“前辈”,成就无可比拟。其人品纯美如诗,思想纯净若水,为人谦虚、坦诚。他赠我的名片上见不到任何闪光的头衔,连“中国作协会员”的字样都没有,只是光秃的名字。可他倒将自己的家庭住址、宅电、手机号、网址和邮箱全都告诉了朋友。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在长白山地区工作时,就常在《吉林文艺》杂志上读过他的军旅诗,特别是写森林和大海的诗。用今天的话说我那时就是他的追星和粉丝了,我后来慢慢浪迹诗途,应该说受他的一定影响,未承想40年后居然在大海上欢颜聚首,虽相见恨晚,亦颇感慰藉!原辽宁省文联主席牟心海,也是我久仰的一位著名诗人。在船上分手时,他特意赠我一册他签过大名的《牟心海短诗选》,书和人都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14日晚,我们由烟台返大连。3号船7022房文学气息浓重的烟草味,把我原本晕眩的头熏得倒加亢奋了。著名作家、诗人孙春平、柳沄、宁明、冰夫、魏国松等我们围坐了一圈,一直狂聊到午夜12点,丢在地上的烟头儿,被我扫了三遍,因翌日6点就要分手,谁也舍不得离开。大家谈文学、谈创作、谈小说、谈诗歌。满屋是文学的声音。舱外寒风凛冽,舱内提前刮起了一股又一股春天般温暖的文学风。大家的高屋建瓴、广学博识,对于我实际是一餐丰盛的精神夜宵,一次不交学费的文学讲座,焦渴的心田急切期盼播种,不久化作春华和秋实。

      我是辽宁籍人,18岁离开老家,一晃50多年,星转斗移,天荒地老,可我的心一天都没有离开过辽宁。这次与会尤其因了文学的缘分,颇有重回故里的亲近感,看哪哪熟,见谁谁亲,甚至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溪一水。虽没留下太多的照片,可那海那船那水那山那花那树,特别那人那事那情那缘就像木板钉钉,都结结实实地钉进我有限生命中最难忘的那道年轮里。

      我一生想往大连。上世纪50年代在盘山中学读书时,就知道在我的辽南老家之南有个全国闻名的大连海滨城市。改革开放后,大连像镶嵌在渤海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加超乎寻常的婀娜、浪漫。遗憾的是,50年我几乎走遍全国大城市,就因为大连蹩脚在一条狭长的半岛上,才迟到50年后相见。又因在冬季,我哪也没去没看,就心痛地告别那些难以割舍的亲情和诱惑,匆匆地回了。不过,在星海广场集合等车时,我有幸目睹了百年城雕,亲眼见了城雕之上、造型像一部展开的大书一样的巨大的观海平台,首先在这里欣赏到大连的大海,这已足矣!

      静伫在大连星海广场城雕之上书形的观海平台,让我又遥想起青岛海滨的鲁迅雕像来。我想,正像一位作家说过的:我们无论来到哪条海岸,长多少海的耳朵、海的眼睛、海的鼻子以及海的嘴巴、海的心计,大海都永远是我们读不完、读不懂的一部大书。我还想,每一位来大海的赶海人,都该像大连“百年城雕”的跋涉者,双脚扎扎实实踏在大海湛蓝的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地读海,才能找到在大连读海的快感,尤其能找回在大南海读海的味道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渤海铁路轮渡的问世,就是渤海湾上一次盛大的春暖花开。有了这次花开,渤海湾才有了万紫千红,才越发潮涌潮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生长出一波接一波,一片又一片的繁荣和蔚蓝。今天的渤海湾,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横看竖看都已不是从前的渤海湾了。可是,我无限扩大想象,又进一步憧憬:未来,随着渤海铁路轮渡的发展,日夜畅通无阻地穿行在渤海海面的铁路渡船,若是能跑出高铁的速度该多好!

      作者简介:张德祥,辽宁盘锦人,现居山西太原。曾任中铁三局文联秘书长,山西省企业文联主席团委员,铁道部文学职称和文学奖评委会评委。在《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世界通讯》《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中国企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文化报》《人民铁道》报《山西日报》《辽宁日报》《青海日报》《西藏日报》《人民代表报》《精神文明报》《山西政协报》《山西工人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以及《当代华文文学》《中国铁路文学》《山西文学》《城市文学》《都市》文学《首都文学》《鸭绿江》《黄河》《火花》《九州诗文》《中国诗萃》《大众诗歌》《天涯诗刊》《当代诗人》《山东诗人》《北岳风》《辽西风》《中华风》《香稻诗报》《诗潮》《诗神》《诗选刊》《长江诗歌》《夜郎诗歌》《中国诗歌网》《中华诗歌网》《中国散文网》《东北作家网》《辽宁作家网》《大家文学网》《搜狐网》等近百家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150多万字。曾获第六届中国铁路文学奖、山西省文联创作一等奖。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曾多次获省部级和全国征文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以及最佳作品奖。作品入选50多种选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二级文学创作员。传略被收录《山西作家名录》《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作家艺术家大辞典》,出版诗集《铿锵生涯》,主编报告文学集《铁血丹心》。

    【审核人:站长】

        标题:张德祥:渤海湾浪漫的回想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0776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