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张克庚:坐井说天阔,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 作者:凝尘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5-05 18:58:37
  • 被阅读0
  •   01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神话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芜湖著名学者周非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过《中国神话》。神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有日神、月神、雷神、火神,有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灵神,由财神、灶神、二十八星宿神,林林总总,神与鬼又是形影相随。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故事都是关于,鬼魅狐妖,弄得晚上不敢走夜路,路过坟地汗毛直竖、心口直蹦。现在的中国人相信神鬼存在的应该寥寥无几了,是什么时候,神(鬼)从我的思想的天空淡去,散去的呢?在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影无踪了呢?应该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的吧,1897年严复把赫胥黎的《天演论》、1919年马君武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翻译过来,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又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五四运动开始,反封建反传统的社会革命、思想启蒙风起云涌,经过历次的革新运动,我们接受了唯物主义和进化论,我们深信世界是物质的,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我们采信了人是从猿猴进化来的,不是女娲用泥土捏出来的,“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相信牛鬼蛇神就是封建迷信,就是愚昧无知,是要被革命的洪流冲刷的污泥浊水,是要被打倒在地并踏上一只脚的。一百年过去了,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也无法撼动它了,鬼神像新冠一样,说没就没了。

      可是这个世界笃信上帝真主的却是大有人在,不只是非洲的某些落后国家里有人信,像美国(西方)这样发达并且自诩为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国度。它们的主流社会和相当多的精英全还都在信奉着上帝呢,人是上帝造的,不是猿猴进化来的,这就不可思议,奇了怪了,他们还信口雌黄说中国人没信仰。我们是不信鬼神信马列,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啊!这有什么不对呢?信上帝难道是科学和文明吗?

      02

      今天的中国人似乎不再热衷于谈论孝(道)了,不像过往年代,孝与不孝是挂在嘴边的,绝对是茶余饭后家长里短的高频词。孝与不孝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是性命攸关的,是上纲上线的。在漫长的时代里,孝都是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核心观念,既是家庭伦理,也是天下伦理,因为只有在家孝顺父母长辈的人,才有可能忠于朝庭忠子职守的。曹操就是被奉为“孝廉”而步入仕途的,奉孝廉曾是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像科举取仕一样,存在了好多年代,许多朝代像汉、宋等都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的人是没市场的,像过街老鼠一样,我小时候听老师和长辈讲过“二十四孝图”的故事、什么“卧冰求鲤”“尝粪忧心”“郭巨埋儿”……有的过于极端残酷(忍),内心是不认能同的,但一个不字也不敢说。父母死了守孝三年,即使像张居正一样贵为宰辅,父亲死了、不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哪怕皇帝下诏“夺情”,也是受天下士人耻笑的。曾国藩就是在湖南老家守孝,恰逢太平天国起事,奉上旨就地办团练护乡守院,遂有后来的湘军,立了不世之功的。

      从商代就有“孝”字,古字型是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是尽心尽力的伺奉父母长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孝字与我们渐行渐远,逐步淡出我们日常的语境,很少再被人们提起了呢?是因为现在“父不慈而子不孝?是“久病床上无孝子?是现在全面小康了“寒门出孝子”过时了?还是像有人说的:孩子本质上是父母激情快活的产物,不必苛求孩子的孝顺。抑或是“忠孝难以两全”?现在人生活压力大,内卷竟争太激烈,都不容易,不忍再提“孝”字了?孝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也是革命应该扬弃的对象?

      我在一些城乡的宣传画廊里偶然还能看到一些孝道的宣传和孝老爱亲的典型模范,似乎我们的主流文化还是认同孝(道)的,遗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没有了“孝”字……

      03

      前一段时间,网上“孔乙己文学”有些泛溢,流行的段子不少,比如“考上大学觉得自己是范进,毕业后发现自己是孔乙己,后来觉得自己是骆驼祥子也可以,毕竟有车有伴也能过一生,万万没想到最活成了阿Q,直到临死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闰土,给地主家做了长工一辈子”。不少人就跟着起哄,这源于央媒陆续刊发的一些励志鸡汤——“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困在花祈(长衫)里”、“卖土豆豆腐日收入九千……”没想到一百(多)年前吴敬梓、老舍、鲁迅笔下的人物又复活了,我们的社会一夜之间又回到从前?不会的,沉舟侧畔千帆过”,是我们一些人的认知似乎还停留在百年之前,有点像刻舟求剑。

      孔乙己、祥子、闰土他们活的不快乐么?“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快乐与否,其实在每个人心里装着。孔己脱不脱长衫,要不要像祥子一样去拉板车,送外卖,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外人不必指指点点;闰土做着长工,一辈子平安,没冻着饿着,用不着你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头论足;至于祥子,为自己小小的理想去奔,过程本身就很充实,就有快乐在里面,用不着外人操心怜悯。我们不是作家,无须深刻地剖析和关注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出身、禀赋、机遇、时代,不可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幸福和成功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你能说今天考上公务员事业编就是成功的幸福的?你能说央媒报道的卖土豆豆腐日收入九千(即便是真的)就一定是快乐和幸福的?人与人是有差别的,有人说,有时候的差别比人与动物的差别还大,就像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虽然这只鹰是鸡窝里卵出来的,和小鸡雏一起长大的。孔老夫子是承认差别的,不然就不会有“因材施教”这样伟大的教育思想,材质有不同,他虽有弟子三千,成为贤人的只有七十二,比率仅为2.4%,相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高中考升学率。今天的人们至少在表面上是不承认有差别的,一些出租车司机说起时事来,自以为比市长都要高明,学生成绩不好家长一味归咎于勤奋努力不够,或是教育不公,有权有钱人家能请更好的家教,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要说家教管用,孔鲤最有可能成为孟子、荀子、韩非子的,一中教师的子女,应该个个都是985。应该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平民化模糊了这种差别,大家既然都有相同的名字——本科,就应该有大差不差的就业和预期,结果差别出来国,就怨言社会不公,甚至愤怒也就油然而生,央媒的“脱下长衫”不过是个引信。央媒的宣传技巧在这一点上确实生涩,宣传不等于说教。

      人总是很难做到眼睛向内,找自身的差别和短板,却很容易眼睛朝外挑剔世道的是非善恶。社会总体是公正的,还总是在朝着更公正的方向艰难前行,绝对的公正永远不会有,即便在上帝那里也是,可是我们总是在无端地纠结着这一切,不愿承认差别的存在。

      04

      近日在荔枝新闻上看到一则消息,柯庆施纪念像在上海福寿园落成揭幕。柯老辞世已经快60年了。据称是我们党内最早见过列宁的人,所以尽管比毛泽东小九岁,毛居然在多个场合称其为柯老,柯老也以毛主席的好学生自居。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坛的重量级人物,今天的人们知道柯老的已经十分稀少了。柯老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他在1958年向中央提出: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备受毛泽东的赞赏,以至人民日报1959的元旦社论直接以“乘风破浪”为题,他在1963年提出要“大写十三年”并指出“《海端罢官》是借古讽今,眼光是犀利的。柯老有超强的政治坚定性,百度上载有他说过的两句话:对于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服从到盲从”,我相信他他是由衷的。七八年前,我偶然在某直辖市的党报头版头条上,看到一篇署名文章说“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时隔近半个世纪这两种说辞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出语惊人。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就是不偏不移(易)、中正平和,中庸之道是修身之道也是处世之道、为历代圣贤士大夫所追捧。“致中和”是一种大境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中国人说话处事讲委婉含蓄隐忍节制,深藏不露,点到为止,恰到好处,不走极端。同样,中国传统文化讲“忠”就是把心放在中间,不偏不倚,心意集中,中心不二就是忠,其本义就是尽心竭力,心在上就是“忐”心在下就是“忑”,既不能左,也不能右,更不能昧心说话做事。因为有这样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认知,所以不少人类似柯老这样的表述感到不能理解,有人给扣上唯心论的帽子,每个人认知是的不同的,不必苛求,不能苛责,更不能怀疑。毕竟如何理解表达是每个人的境界和权利。就像爱一个人一样,可以风轻云淡,内热外冷,可以山盟海誓,死去活来。

    【审核人:雨祺】

        标题:张克庚:坐井说天阔,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6135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