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石吉刚——公心

  • 作者:杨文迪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09-12 11:21:57
  • 被阅读0
  •   孩提时,我最依恋老奶,一日不见,如故三秋,急忙仰望星空。因为老奶说,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地上人没了,天上就会多出一颗星,照亮夜行人的路。

      当时不明白,只觉得好奇。长大后,我才知晓,老奶说的话,虽不是真的,但蕴藏着朴素的仁爱情怀,现在想来,我依旧会动容。

      少年时,妈妈教我唱过一首歌,时至今日,常常萦绕在脑际,时时飘荡在耳畔:“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我清楚地记得,妈妈每每吟唱,脸颊挂着泪珠,眼睛泛着星光,喃喃自语,“没有毛主席,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老人家是一心为公的大英雄!”

      当时,似懂非懂,不知其意。

      读书后,我知道了秋收起义,学习了遵义会议,掌握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读懂了《八角楼上》,背会了《沁园春·雪》,理解了《为人民服务》,才真正参透了《东方红》歌曲背后的深意,才洞悉了妈妈那溢于言表的情愫,才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大学时,学校举办国庆歌咏比赛,我们系的老主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歌曲《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叫映山红的花。第一次将映山红与红军联系在一起。第一次走进了老主任的精神世界,看到了他严肃外表遮掩下那颗赤诚滚烫的心。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一度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每每想起,总会怦然心动。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忙碌的工作,将它转化成了潜记忆,淡出了视野,抛在了脑后,以至于很少想起。

      今年五月的一天,碧空如洗,阳光明媚,风清景明,莺歌燕舞。我跟洛阳文学院的朋友们一起畅游嵩县天池山。

      看到了漫山遍野怒放着的血红色小花,很是好奇,便问随行的导游,她脱口而出,“杜鹃!”我眼前一亮,“杜鹃不就是映山红嘛!”她莞尔一笑,“对,就是映山红!”

      我肃然起敬,驻足静立,耳畔突然响起了那首歌:“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对着那矮小茂密的灌丛仔细端详起来。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石径旁,在陡峭嶙峋的悬崖峭壁上,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映入眼帘的是花的世界红的海洋。它们是那样的姹紫嫣红,它们是那样的热情奔放。红的直逼你的眼,弥漫在瞳孔中,深入到骨髓中。人家红花都是绿叶来陪衬,方显高贵傲娇。映山红倒好,红艳艳的一片,完全淹没了映衬它们的绿叶!

      在一米长的枝条上,密密地爬满了血红色的小花。花瓣外翻,轻盈飘逸,像极了美人的唇。丝丝花蕊,俏皮灵动,像极了蝴蝶的须。我不由地心生怜惜,生怕如此繁多的花朵压弯了枝条。

      细细端详之后,蓦然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花朵繁多,但是次第有序,前花开过,后花相随。让人惊叹的是,前花即便衰败依旧不离枝头,虽早已化为纸质干花,但依旧向着苍穹傲然挺立,笑得狂野,红得发紫,宛如一簇风中的玫瑰。更让人称奇的是,前花发挥余热,却丝毫不占分量。如此谦卑有序的映山红,堪称花之君子人之楷模!

      我明白了,为啥要把红军比作映山红;也明白了,老主任为啥如此酷爱《映山红》。

      沿着青石铺就的天梯拾级而上,一块硕大无朋的飞来石,“咻唿”一下,坠入眼帘,充盈了整个眼球。它是整个天池山最神奇的景观,从不同角度看,宛若古灵精怪的孙悟空,不断地幻化成仙桃、海螺、金蟾等造型。

      最为神奇的是,它竟然在伟人仰卧处幻化成一只娇小可爱的青蛙,跳进主席的怀中!

      少年时,毛主席忧国忧民立下豪言壮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青年时,毛主席壮怀激烈地写下了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毛主席对青蛙情有独钟。

      毛主席溘然长逝后,仰卧在神州大地飞来峰顶,怀中紧紧揽着三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前面的稍大,居中的最小,后面的最大,像极了他弥留之际心心念着的三个游子!可不是我胡诌,这里有科学根据哩!据河南计量地理科学院的专家测量,三块石头的表面积竟然分别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土地面积在数据上基本吻合。你说,神奇不神奇!

      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某种昭示吧!香港和澳门分别在1979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的怀中,前面两个小石块的周围石缝中神奇般地长出了郁郁葱葱的草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唯独后面那个酷似青蛙的大石块,依旧寸草不生,游离在外,格格不入,落寞孤寂,黯然神伤。不得不让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主席他老人家多么渴望台湾这个游子也能幡然悔悟,找到归途,早日回到中华大家庭,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呀!

      瞻仰了伟人仰卧景观,导游带我们近距离观赏了这块变化莫测的飞来石。

      沿着狭窄悠长的石径艰难前行,一度手脚并用,终于登临了峰顶,体验了一把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

      从远处看,这块重达两万吨接触面积仅十个平方的巨石,犹如天外来客,又如王母娘娘遗落人间的一颗仙桃。走近细看,方才知道,巨石与下面的岩体紧紧连在一起。

      原来,它们均来自于地壳深处的软流层,岩浆侵入地壳裂隙逐渐冷却而形成坚硬致密的花岗岩。只不过二者之间的接触带是斑铜矿的矿脉,岩体松软,易于风化,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淋,斑铜矿灰飞烟灭,巨石逐渐与下面的母岩剥离,这才成就了我们眼前看到的飞来石景观。

      正如诗人李铁城所言,“疑是补天石,偶然落世间。风来吹欲动,犹恐再升天。”这块飞来石,虽然雄浑厚重,但是不失灵动秀美,仿佛有一种衣裙飘飘的仙风道骨感觉。

      我终于明白了,毛主席心心念念着的游子,原本就是母亲身上的心头肉,只是远行的游子暂时迷失了方向,这才没能回到母亲的身边。

      不信,你瞧!就在伟人仰卧的山峰不远处,一道山岭飞奔而来,横亘在眼前。它那雄浑矫健的龙脊上,不长绿植的裸岩赫然铭刻着“公心”二字。它掩映在周围那碧波如茵的森林中,宛若天成。这难道不是苍天在向世人昭示,毛主席的夙愿就是那颗忧国忧民的公心吗?

      在返回洛阳的途中,经过了田湖镇程村,我吃惊地发现,在公路北侧的绿树红花中,一排排连栋别墅拔地而起,大有铺天盖地之势。导游告诉我,这是县委县政府正在全县范围内掀起的美丽乡村工程的一个缩影。

      我彻底明白了,毛主席教导培养的党员干部,完全延续了他的优良作风,传承了他一心为公的品行。拥有如此爱民的好干部,中国何愁没有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那一日?

      夜幕降临,沉沉的帏幕上星光闪烁,我再一次抬起了深邃的目光,在夜空中仔细搜索,像小时候那样虔诚认真。

      因为我坚信,深蓝色的帷幕上闪烁的那颗璀璨夺目的星星,一定就是我们万众敬仰的毛主席,他在天上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也为迷失方向的台湾指引一条回家的路。

    【审核人:雨祺】

        标题:石吉刚——公心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0445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