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张德祥:泉水叮咚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10-19 00:04:39
  • 被阅读0
  •   长白山林海深处的泉阳火车站外,上行方向有一条河,叫泉阳河,属二道松江河水系,拥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是泉阳人乃至曾经的泉阳人的母亲河,尤是当年筑路人的生命河。那河日夜淙淙、潺潺的流水,宛若母亲甘甜的乳汁,曾含情脉脉养育我一家人十数载。我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留下只言片语,也是一种感恩。

      泉阳河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河,即便在吉林省白山市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芳名,只是一条淡淡的、细细的、弯弯的曲线罢了。可它却像似一条晶莹、碧透,五光十色的彩练,日夜叮咚由美丽的天池那边漂来,朝滚滚的松花江漂去,来有影去有踪,来去匆匆,曾给当年的铁路人带来许多滋润和福祉。当年,河之北岸车站铁道两旁,约数十平方公里地域内,曾住满两三千户人家,家家住的全部是平房。结构有砖瓦的,也有学大庆先生产后生活、学大寨先治坡后治窝,盖起来的“干打垒”大坯房,我家住的就是那种干打垒式的大坯房。铁路新线虽居住条件艰苦,可人们也苦中有乐。距我家房前估摸50米远,大下坡有条浅浅的小溪,此乃小溪是泉阳河的一条很小的支流,除了冬天,哗哗啦啦的小溪水,一年三季,日夜天籁般放歌鸣唱。这里的水和泥土与我们最亲,特别对于孩子们更亲。夏日,尤其阳光脆响的伏天,许多天真无邪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身穿小裤头,仨一伙俩一串,经常泡在天水一色、波光粼粼的小溪里抓鱼、捞虾(小龙虾,当地称蝲蛄或虾爬子)、洗澡,互相泼水嬉戏、打闹。有时为了逃避阳光的炙烤,孩子们居然全身泡在水里,只将脑袋露出水面,一个个脑壳像似一只只葫芦头在水上漂移着。小一点的男孩子有时全身赤裸,仿佛一条条大泥鳅,在水里窜来窜去。有时又站起身子,伸出手来,在头顶捕捉飞来飞去的红蜻蜓。羞得让人感到特别可爱。大人们从这里把水挑回家浇菜地、洗衣裳、和泥盖房子;有的大人或穿上又肥又长的水衩下到深水里捕捞蝲蛄。在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蝲蛄乃山里人餐桌上一道上等的美食。冬天,孩子们在屋里憋闷得不行,就跑出屋外,在小溪结成的冰面上,坐着自制的木爬犁滑冰溜,这也是山里孩子在寂寥的冬季里,比较好玩的游戏了。他们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玩得兴致最浓时,常常会忘记回家吃饭。我五岁的女儿曾两次因滑冰溜将肩摔成脱臼。可找人端上复位后,没有两天还依然我行我素,每次玩起来依然忘乎所以,溪水与冰雪仿佛像一个天然大磁场,对山里孩子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带给他们那么多的快乐和欢欣。

      泉阳河的水以及泉阳的地下水是国家二级水。水质好,硬度高, 碳酸钙的含量大。无色、无味、无臭,几乎纯净得一尘不染。当年河的两岸曾驻扎一支千余人的铁路施工队伍,泉阳河水曾养育他们数年之久。不止施工生产用这河里水,日常生活包括做饭也用这河里水,经一般消毒处理后就能使用。那水甜甜的,一杯白开水喝光,杯底不见半点白碱之类的沉淀物。多年来,富含碳酸钙极高的泉阳河水,不止为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的筑路工注入蓬勃生机,也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资源。火车刚通到这里时,地区水塔和车站水鹤正在建设中,机车用水也是用这河里的水。每次机车停在桥头上,上水师傅用水泵直接将经过化验合格的河水,汩汩抽进机车水柜,机车才水满汽足,多拉快跑,把山里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也把山外各种生产、生活物资不断地拉进山里来。其实,那顽强托起铁道与列车飞奔的桥墩,何尝不是这河水与沙石与水泥凝心聚力,三位一体的合力支撑!

      前不久,我从电脑卫星地图上纳罕地发现,也从网上瞧见:泉阳河的上游约两公里处,已开发成泉阳湖,湖水来自上游的天然地下泉水,湖里养有虹鳟、金鳟等多种名鱼。湖之对岸还建有一爿长白山啤酒厂和“泉阳泉”矿泉水厂,矿泉水在央视的助推下远销全国各地。泉阳河下游、镇区西南,还修建一座泉阳岛。小岛环山,曲径通幽,周遭树木参天。夏可划船垂钓,冬可滑雪溜冰。这里的铁路,向北早与延边的和龙接轨。向南旅客列车可直达沈阳以至更远的地方。过去只有昼夜四趟慢车,现已增至十多趟,而且还有了快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三十多年,泉阳以及泉阳河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华丽转身,不得不让世人刮目相看。2008年我赴沈出席《鸭绿江》诗歌颁奖会,返程时在沈阳北站一下就买了五瓶“泉阳泉”矿泉水,在旅客列车上,一路水喝干,情未断,回味无穷,心绪与汽笛一同向后飘着长长的思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由衷的敬畏长白山,感谢那里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它的美丽、富饶,青山、绿水,以及肥田沃土,曾赐予我们许多在其它地方得不到的东西。在那居住的十多年,一年烧柴、吃菜都花不了多少钱,烧柴上山去拉,拉一冬够烧一年。这里冬天取暖用柴量很大,卧室取暖用火炉,厨房与卧室之间的火墙因煤紧缺,一般都不用,,只能用木柈烧干锅取暖,每次把玻璃窗上的霜烤化,将水缸的冰烤化,于是屋子暖了,炕也暖了,人也暖了,水也能用了。每户房前都有一畦很阔的菜园子,有的还在早已采伐过的荒地上又开掘出一片片菜地来。许多人家自种的黄瓜、豆角等基本能自给,冬天窖藏的白菜、萝卜够吃一冬。采蘑菇、捡木耳、打松籽更是山里人一大快乐和享受。每到收获的季节,男女老少即背着背篓,成群结队钻入大山里,有时那阵势就像人们由乡下进县城赶大集一样热闹。雨水较多的日子,偶尔足不出户,就能在自家柈子垛上捡到蘑菇、木耳。这种多少年一遇、天掉馅饼的美事,虽极罕见,但绝非天方夜谭,我就两次食到自家柈垛生出的木耳。一次自餐了,一次招待了山外来客。那木耳色香味美、口感极佳,得来全不费工夫,岂不是天意?常年栖于大山里的人家,几乎家家备有人参、天麻,以及由人参、天麻泡制的健身酒。鹿茸,虎骨等极品虽不是家家有,可是鹿茸酒、虎骨酒,以及鹿胎膏可以买到。我辽宁盘锦老家已故的三叔,年轻时因冬天在苇塘趴冰卧雪割苇、运苇,中年患上严重的腿疼病,后服用由我托人从抚松县城买的虎骨酒治好。我爱人生第一个孩子之前曾三次习惯性流产,第一个孩子就是服鹿胎膏才保住了生命,而且彻底改善了子宫的生态环境,确保后两个孩子都安然来到这个世界。

      长白山给了我们很多好处,特别给予我三个儿女,我也把整个青春韶华给了林海和雪原。可是,我在长白山也心存憾然,乃至愧欠:十多年我未能身临其境、零距离地拜访一次鬼斧神工的造物主、触景生情接受一次长白山天池和瀑布的启迪和洗礼。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前几天我由太原回泉阳搬家,到家没几天,《吉铁工人报》记者张荣(后升任通化铁路分局党委副书记)来泉阳采访,顺便为我送行。临走时他约我与他一起去看长白山,不巧因第二天我去沈阳申请搬家车皮而未成行,倒成我一生中最美丽的痛。虽如斯,不过能聊以自慰的:1975年夏天,我爱人在车站上班时,乘休曾与沈阳军区的人一起登过长白山,看见过天池,让我至今还沾着光,躯体内还保留着天池泉水的温度呢。再说,每当八月末九月初,天晴气朗之时,我只要站在地势较高的“王字房”铁路宿舍前,朝东南方向,冥冥苍穹之下,穿过一峦接一峦的山峦,两眼即可遥望到长白山的制高点,以及天池外围的基本轮廓。蓝天之下,凸兀的山头白雪茫茫。天池雄奇、巍峨、壮观的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哲人说:距离产生美。那天池美得就像在我的心里矗着一样,直到今日只要一想起,就觉得泠风拂面,心高气爽。现在虽仅剩渐行渐远的记忆了,甚是一些零乱的残枝碎片,可我心亦足矣,因我毕竟目力所及,曾不知多少次看到过长白山头,想象过天池的模样。

      我知道,置身亲自登临长白山天池很酷,不过也很苦,尤其很险。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那次我爱人登天池时,下山就被困在半山腰一段崎岖、陡峭且险峻的小路上。逼仄的小路窄得米余,人只能背靠山体,屏住呼吸,一步紧挨一步地横着向前移动,脚下就是高削的悬崖峭壁,呲牙裂嘴般的狰狞。因路窄,土层薄而且软,踩一脚像踩棉花一样,走起路来心懔腿颤,那才叫命悬一线呢!稍有闪失就可能呜呼。伫立风中的爱人几次吓得“妈呀妈呀”地呼叫,那声音惊动前后很多人。后由解放军同志小心翼翼地保护,才惶惶走下山来。现在山上路况尽管好多了,可我已朝如青丝暮如雪,渐入耄耋之年,欲想了却当年未登天池之憾,岂不是一枕黄梁梦?可我真的做梦都想啊!想在40年后的今天,回访一次泉阳,再投大山的怀抱:看看那里的山,看看那里的水,看看那里的树。尤其看看那里美人松一样的人,看看那里固若金汤般的铁路,以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大瀑布。重温一下那里的冰天雪地,还有曾温暖我一家人十数载的那铺大土炕,拾回当年的青春岁月。或依然伫在铁路地区宿舍前,再次深情遥望长白山,倾听门前的小溪潺潺、泉水叮咚,看自己的夕阳红,那该是一件多么悠哉、快哉、幸哉的事情啊!

      我特别想见,时任通化铁路分局记者站的记者张荣先生,这人很朋友,可我心里总觉对不住他。那次,我去沈阳要搬家车皮,完全可以缓两天,陪他一同去看长白山,以了彼此心愿。后来不知他去了没,什么时候去的。我把车皮请下来后,可因地震三个月之后我才装车搬家。据说,1976年10月28日,我携一家人由泉阳返太原,当晚在通化转车时,他和《吉铁工人报》社董副总编,专门到火车站看我,冒着大雨,找了几趟列车没有找见我,过后我们都很遗憾,若是现在肯定不会发生这种事了。他对我的第一本诗集的出版竭力相挺,对我写作帮助很大,在我写作最热火的时候,他曾竭力为我加油、助燃,让我到老也忘不了他。心里就像想念长白山、想念泉阳河以及松花江一样想念他。太想时,我就翻出我们在砬子河车站,一起采访时的黑白合影。尽管那照片已经泛黄,可每次看后都有一种新鲜感。

      作者简介:张德祥,辽宁盘锦人,现居山西太原。曾任中铁三局文联秘书长,山西省企业文联主席团委员,铁道部文学职称和文学奖评委会评委。在《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世界通讯》《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中国企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文化报》《人民铁道》报《山西日报》《辽宁日报》《青海日报》《西藏日报》《人民代表报》《精神文明报》《山西政协报》《山西工人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以及《当代华文文学》《中国铁路文学》《山西文学》《城市文学》《都市》文学《首都文学》《鸭绿江》《黄河》《火花》《九州诗文》《中国诗萃》《大众诗歌》《天涯诗刊》《当代诗人》《山东诗人》《北岳风》《辽西风》《中华风》《香稻诗报》《诗潮》《诗神》《诗选刊》《长江诗歌》《夜郎诗歌》《中国诗歌网》《中华诗歌网》《中国散文网》《东北作家网》《辽宁作家网》《大家文学网》《搜狐网》等近百家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150多万字。曾获第六届中国铁路文学奖、山西省文联创作一等奖。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曾多次获省部级和全国征文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以及最佳作品奖。作品入选50多种选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二级文学创作员。传略被收录《山西作家名录》《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作家艺术家大辞典》,出版诗集《铿锵生涯》,主编报告文学集《铁血丹心》。

    【审核人:站长】

        标题:张德祥:泉水叮咚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0746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