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徐良华:由“三夏”所想到的

  • 作者:赵丽丽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6-04 19:12:49
  • 被阅读0
  •   “三夏”是农村最忙的季节。记得小时候,是插双季稻。每年4月底5月初,刚栽插完早稻,就忙着收割油菜籽,紧接着整地,栽种棉花。“夏收”、“夏种”“夏管”,谓之“三夏”。

      在那个物质还不是十分丰富的年代,农业的收成对于家庭,地方和国家都显是非常重要的。每到“三夏”时节,县、乡、村干部一律下基层指导“三夏”工作,涝时组织排涝,旱时调度灌溉。为支持“三夏”,学校还放“忙假”,一般放假7天。家家户户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三夏”季节,菜园里蔬果还未“瓜熟蒂落”,“三夏”季节,是农家最累的季节,也是生活较清苦的季节。端午节就成了农家真正的节日。苋菜,枷子,辣椒等蔬菜陆续上市,家家户户做小麦杷,炸油条,角酥。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劳累一阵子后也可到县城买点衣服,放松一下。

      几十年过去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耕种。农业种植结构也有了大的调整,由原来的两季稻改为一季稻,由棉、油轮种改为稻、麦轮种,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的“三夏”,不是每家每户的事,也不显往日的繁忙。

      “三夏”季节仍在,农业基础地位仍在。今年清明节后,雨水较多,光照少,小麦灌浆受影响,加之几次大风,小麦倒伏较多。收割时,平均每亩产量500斤左右。种植户把成本一算,没利润可言。农业受“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决定它很难有大的收益。

      我平时比较关注农业或三农这方面的事及信息。有的人常感叹农村凋零了,农业萎缩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大部分人外出务工,农民非农收入远远超出依附农业的收入,农民的新生代绝大部分都走出去了。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打造。乡村也越来越靓丽,生活环境和条件是越来越好。农村不是凋零了,而是冷静了。

      .现在农业种植都是机械化耕种,规模化经营。若是风调雨顺年景,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产量比原来高得多。但不同的是,过去收成后,留足吃粮,将剩余农产品出售后的收入或供孩子读书,或积累改造自家住房之用,这样的生活就满足了。现在家家戶户都有小汽车,孩子都在外成家立业。农业的收入要满足这些物质需求就显得力不从人心。

      农业不是萎缩了,是农业的收益比重下降了。其实,这是时代的进步。

      2017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提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重要地位。“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但我们不能把“产业振兴”理解为是农业种植业振兴。在实际中就存在这种偏差。一些地方为振兴农业,大搞设施农业,大棚经济,绿色有机农产品等等。初心是好的,实际效果并不佳。从每年大宗农产品总量上看,每年都是增产。农民,农业做出了应有的功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在应是在稳产,高产,品质上下功夫。具体在水利建设,良种,良机,良田等方面下功夫,在确保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在土地流转上下功夫。

      产业振兴,是要做到一、二,三产联动。

      望江申洲纺织厂有员工一万人。我二妹在申洲纺织厂上班,她平均每月工资6000元。她在厂里属于中等收入。一万员工每年所获工资收入7.2亿元。一个申州厂所创造的收入相当于我们祖祖辈辈开辟的60万亩耕地全部收入。这还不包括其他相关联的经济效益。招商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真招商”,“招真商”,终于打造出了望江纺织主导产业。

      困绕农村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三留人员”。可以这么说:每一个留守儿童,都会成为问题儿童;每一个留守老人,都难有幸福的晚年;每一个留守妇女,都过不上正常的生活。只有在县内就业就不为“背井离乡”,也就没有“三留人员”。

      没有厂家可用资源,没有产品市场,招商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但每个地方也可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逐步打造出自己的主导产业来。我县曾有过棉花主导产业。后来因为棉花劳动用工成本过高,棉花产业逐步萎缩,消失了。

      前几天在抖音上欣喜刷到棉花机播及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望江召开。棉花与水稻在产业发展上不一样。水稻轧米后即到终端客户。棉花可轧花,纺纱,制布,印染,制衣。每一个环节都增值,每个环节都产生税收,每个环节都吸纳劳动用工。

      只要在良种,良法,良机上下功夫,棉花生产就能做到全程机械化生产。

      棉花能做到全程机械化生产,在种植环节其亩产效益就超过其他农产品亩产效益。并为产业振兴打下基础!

      产业振兴了,人就回流,乡村也就热闹了,县域消费就可拉动,消费内循环也就能形成。

      吃望江炒饭,品故乡风情

      母亲91岁高龄。独自一人在家守望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我家的土地己流转给了村里种植大户耕种,可母亲依然对它关注情深。望村前麦黄豆长,看屋后花开树绿,这几乎成了母亲晚年日常生活内容。这种对土地依恋所带来精神慰藉,是城里任何养老条件都替代不了的。

      我和哥哥轮流回家照顾母亲。每次轮到我回家照顾母亲时,我都是到达县城后,到三号路“黑毛炒饭”店吃一碗丰盛的蛋炒饭,然后挑选一些母亲爱吃的小炒菜带一份回家给母亲。

      吃一份望江炒饭,人到家了,心也回家了。

      望江炒饭最大特色是价廉物美。十元钱一份吃饱为止。一碗炒饭,配搭二三十余种望江地方食材加菜籽油炒勺的小炒菜,健康又美味。

      一份炒饭,浓缩了望江小城的烟火,也凝聚了这方水土浓浓的乡愁。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妈妈的味道总是唤起儿时的记忆。

      望江是座滨江小城。望江六十余万亩土地,其中有一半沃土良田是父辈们用双肩从江滩湖滩中挑筑而来的。长江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在那粮食短缺的年代,望江人看到这块土地开发的价值。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此。但这也注定是一场艰难困苦的博击。筑堤开荒,缺吃少衣,洪水泛滥,蚊虫鼠害。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遇到大水灾荒之年,即使良田淹没,没吃没穿,父辈们也没有外出逃荒,而是选择坚守!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坚强地生活下去!在与洪水博击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满满的湖水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宝贝。鱼虾肥硕,莲藕粗壮,菱角清脆,蒿禾遍湖。还有湖岸随水摆摇的无须草。靠山吃山,临水吃水。缺粮少米的年代,巧妇们也能做到无米之吹。杂鱼,藕心菜,菱角米,蒿巴,土虾子,这些湖水中的天然食材,通过妈妈们的一双巧手,炒勺出了一道道鲜美的莱肴。这些菜肴,即有食材的甘甜,又带泥土的芬芳。生态,味美又营养。

      巧妇们还为自已体力过重的男人炒一碗猪油蛋炒饭;为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炖一碗炒米炖鸡蛋。饱含着爱的美食味道更醇香!

      每到逢年过节请客,巧妇们变着法子炒勺出丰盛的菜肴来。猪血豆腐汤,油渣炒青菜,米粉炒辣椒,还有淹渍的红薯叶茎干正好食用,却又少许原有的苦涩味。饱含友情的菜肴更让人回味!

      这些当年舌尖上的美味,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今天具有望江特色的美食。

      如今望江大街小巷有几十家“望江炒饭”店。从早到晚食客盈门。屋里屋外,坐着站着的食客中,有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还在城里务工。他们可不是缺吃少穿,也更不是挣点打麻将的本钱。他们还在为孩子买房、读书尽自已的一点力。也为自已养老减少孩子们的一点压力。

      望江人的成功标准不是追求个人的大富大贵,而是“做人上岸”。这就是把父母赡养好送老归终,把子女培养好成家立业。于此,也就圆满地完成了人生任务!

      是什么支撑着先辈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坚守把子女培养成才,成家立业;是什么支撑着晚辈们在外奔波打工也要在县城买栋房子把家里老人孩子安顿好?我想,这应该是生活在这里人们的文化内涵吧:尊祖敬宗,继业承德。“华夏首望,中古家族”辉煌800年的琅琊王氏,他们的成事秘诀在望江卧冰池故地也许能找到答案。效法先人,永远记得自己从哪里来,来干什么。承前启后,通过生命的接力来完成家国的理想。把自已有限的生命,融入到家庭家族的历史长河中,把自己看作是历代祖先理想和精神的实现者和传承者,在对孩子的成长,憧憬和信心中得到慰藉。历史文化的发展就在这种生生不息的创造中延绵不绝。把自己置于天地,祖宗,父母,己身,子孙,过去,现在,将来连接点。做好已身的事情,完成好已身任务,生固欣然,死亦无憾。做人上岸,人生圆满,在这充满浓浓人情和家族理想的历史中获得永恒!

      望江是孝文化之乡。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出于此。望江人不轻易越雷池一步,但一定是守土尽责,兢兢业业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今日之望江为全国闻名鱼米之乡,全国优质农产品基地县,全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这里具有全国最能吃苦耐劳固守家园的产业工人!

      望江炒饭一定会长久地飘香下去。因为这是妈妈的味道,是浓浓乡愁,也是望江人的文化传承!

    【审核人:站长】

        标题:徐良华:由“三夏”所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17564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