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唐勇:回忆我的母亲

  • 作者:赵丽丽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6-04 19:14:26
  • 被阅读0
  •   每年入冬以后,妻子、女儿或者姐姐总是提醒我马上就是你的生日了。自从妈去世后,每当这个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妈妈离开我们又一年了!俗话说“儿的生日,是娘的难日”。腊月初四是我母亲去世的忌日。去年腊月初四妈妈去世整整五周年。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也就相隔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从去年冬月过生日的时候我就想写点什么来纪念我的母亲,因为忙一直拖延下来。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思绪的野马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很多年前......有些是我的记忆,有些是我听过的“故事”。像电视剧一样在我脑海里循环播放着,对母亲的思念挥之不去,所以特以此文来纪念我的母亲。妈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同时又是多灾多难并与命运抗争的一生。

      ——写在前面

      母亲的原生家庭

      首先还是从她的原生家庭说起吧!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跟妈妈一起去外婆家,过年去拜年还要住上几晚,那时候的妈妈应该是最快乐的,脸上的笑容也是最真实的,掩饰不了的!同样那也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母亲的出生还是在解放前,四九年农历正月十三。用她自已的话说我出生的时候还是蒋介石管天下,应该说生于民国三十八年。从我懵懵懂懂的年幼到懂事再到现在,在我眼里她是最顾及亲情的人,虽然自已过的并不幸福,但是她对兄弟姊妹个个照顾有佳,也许是言传身教的作用吧,这一点对我和我姐的影响深远!

      从我妈妈的口中,我听过很多她关于她原生家庭乃至我外婆家庭的故事。我的外婆是解放前我们县里一个有名的大户人家千金小姐,妈妈的外公算是拥有田地比较多的地主。一辈子生了一个儿子(妈妈的舅舅,取名为和尚),一个女儿(取名为尼姑,也就是我的外婆)。取名为“和尚”、“尼姑”据说好养,可是偏偏妈妈的舅舅十几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女儿,也就是我外婆了。所以家人对我外婆是格外宠爱。解放前一个大地主家庭的独生女可想而知,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小姐生活。用我妈妈的话说外婆在娘家是坐绣花楼的,家里有佣人、家丁、丫鬟,裹着小脚,不下楼的。我外婆嫁给外公本身就有很多的传说,外婆出嫁时送亲的队伍之长,陪嫁之多在我们周围一带被传为佳话,什么前面的人都进家门了,后面的挑夫队伍还在大桥头(有一两公里之长),排在最前面的陪嫁品是枣红发亮的大棺材,娘家送嫁的人员前面骑的是高头大马,好不威风!这些当然是我小时候从老人家那里听到的传说,还有从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另外,妈妈的爷爷是怎么认识她外公的,她外公又是什么原因才把千金小姐许配给我外公的,以及解放前我外公还去那边收过租,后来解放了就放弃收租,但是还有人主动送租交粮等等这些传奇故事。当然这些不是重点就不宜多说,否则就偏题了。总之,我妈的原生家庭最初是很不错的,应该是有很厚家底的。后来因为我外公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据说最严重的时候是双目失明,举双拐。一个在娘家时坐绣花楼的千金小姐,嫁到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而后丈夫又身体不好,外婆的生活可想而知。听说他们有很长的时间就是靠娘家的陪嫁品、金银手饰等来换取别人的体力劳动。请别人干点什么事情就给一个金戒指或金耳环什么的。如此一来再多的陪嫁品和金银手饰也就慢慢的消耗殆尽了。慢慢地外公的身体奇迹般好了起来,家庭生活趋于平稳,我的外婆就再也没有地主家大小姐的光环,也需要为柴米油盐,尤其是那么多孩子的一日三餐发愁了。外婆先后生了十个,我的小舅叫十花子就是那样排过来的。有四个夭折了,剩下了两个女儿,四个儿子。我的妈妈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和四个弟弟。

      我的妈妈最大,年幼时家庭经过了这么大变故,外婆从地主家的千金小姐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农妇,需要操劳一家生计。按理妈妈需要接过父母的重担。而我的外公外婆却对这个长女仍然视为掌上明珠。这一点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整个社会普遍文化水平低下,那时的普通人家吃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不少人,更不要谈什么读书了。但是,我的妈妈却到太湖中学上了初中,后来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广大农村,大有作为”,学校发一把铁锹,发一套《毛泽东选集》,她也跟着回到了广大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那个年代有初中文化的人是比较稀罕的,何况妈妈是个女生。并且因为她个子不大,外公外婆也不怎么让她从事体力劳动,家务也做得少,外婆教她一点绣花、做鞋之类的活。她懂事以后我外公身体也好了,在供销社工作过一段时间,以至于在吃大食堂的时候甚至是1958~1960年那个特殊的年代她都没有怎么饿过肚子。这样看来外公外婆对妈妈算是富养。她在原生家庭里过的日子,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胜过90%以上的家庭了!

      母亲的不幸与命运多舛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婚嫁的年龄,我的母亲虽然个子不高,属于小巧玲珑的类型,年轻时长得很漂亮,加上在家庭里当作掌上明珠,没有干过多少体力劳动,那时还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分子,当时有很多人到家里去提亲,后来我的外公外婆千挑万选,选择了我的父亲。原因是看中了婆婆(我的奶奶)能干,个子大,粗活细活都会干,家庭成分也好,算是“根正苗红”。读书时我的父亲与母亲当时都在太湖中学,父亲是比母亲高两届的校友,还算有文化。在当时那个年代,家庭成分好,男孩子也读了些书,婆婆也能干,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想也没有错。但是妈妈自从嫁入了唐家,仿佛并没有外婆想像的那么好。特别是从我哥哥生病后,也就是她厄运的开始。从我记事起,我的家庭就是一个不幸的家庭。我母亲生了四个,我上面本来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排行老四。排行老三也就是我头上的哥哥出生七八个月就因为高烧夭折了(这是我听妈讲的)。排行老大的哥哥比我大五岁,长辈们经常提起大哥小时候是如何如何的聪明,如何如何的可爱。可是,不知是我母亲命中注定还是老天对她的不公!也就是在我出生前,哥哥四五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延误了时机,虽然后面经过多方诊治最后命是保住了,但是留下了终身残疾(右手完全瘫痪,右腿能走路但是行动也受限)和癫痫病,到今天为止仍然属于重残,靠吃国家低保和残疾补贴过日子。从哥哥五岁时开始,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慈母所吃的苦和所受的罪那是可想而知的!从我懂事起就看到哥哥癫痫病发作时母亲的愁云惨淡,我就知道我的母亲一直是过着非同常人的生活。小时候的哥哥性格顽劣加之脑子也不好使还经常发癫痫病,小学校长以安全为由不予接收。多少次妈妈苦苦地求情,最后读了二年级后就辍学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家不上学也经常受同龄孩子的欺负,与别的孩子打架时因为嘴笨,落下一个“惹是生非“的骂名,当着别人的面妈妈总是笑脸给人赔不是,并顺手给家里孩子打几下算把事情平息下来,从来不与人起争执!但是我的母亲从来没有放弃过哥哥!

      特别是等哥哥成年以后,哥哥显然不算是正常人,说娶媳妇的事情谈何容易?但是作为母亲,她从来没有这样认为!从哥哥二十多岁开始,一直到四十岁,她托过多少媒人,跟别人讲过多少好话,跟人一起翻山越岭跑过多少“冤枉”路只有她自已清楚,哪怕她自已也知道希望很渺茫,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仍然是不遗余力的做着百分之百的努力!甚至为了我哥的婚事还被别人骗过钱,她都从来没有抱怨过。可怜天下父母心,何况是家里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正常孩子的母亲!也许是她的执着感动了上苍,在哥哥快四十岁的时候,终于“修成正果”,哥哥结婚成家了并且接连生了两个儿子,这也许是我母亲一辈子里最高兴的事情,也是她老人家在生命里最后的几年里拼尽全力,把大孙子养到八岁多,小孙子养到五岁半后油尽灯枯,她带着“幸福”的期待和牵挂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二0一八年腊月初四她走了,永远地走了!我再也听不到她的叮咛和唠叨了。

      母亲的嘱咐与重托

      我母亲自从我的哥哥五岁生病以后,命运就永远地与哥哥绑在了一起。我作为她的小儿子绝对算是除了我哥以外她最亲近的人,一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仿佛也帮不上什么忙。年少的时候就更不用讲了,等我成年以后我越来越明白我母亲的处境和想法。说心里话,曾几何时,我还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我母亲四处张罗给哥哥娶媳妇,我心里也质疑过,这样的人怎么娶媳妇?娶了媳妇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有了孩子怎么办?但是自从我与她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卧谈会”以后,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更加理解了一个母亲的心境,更加明白了她为什么要不顾一切的去为哥哥努力!

      那是二00八年的春节,那时我已经结婚生女了,女儿有两岁多,那年春节从深圳回到老家过年因为大雪封路,特别不容易,有多少人被堵在公路上铁路上几天几夜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年真的是特别的冷,冰雪也特别的厚。年后经常看到新闻以及听到消息说哪里哪里又出交通事故了,哪段铁路又停运了,加上正月十三是我母亲五十九岁的生日,过完那个生日她就六十了!所以我就决定春节后迟一点去深圳,过完元宵再走。那是我这些年在老家里过的最长的一个春节了,在这个春节里母亲多次与我谈到哥哥的婚事的问题,看得出来她的急迫与焦虑。意思是我与姐姐都比哥哥小,我们都结婚成家了,她也有了外孙和孙女了,有些许的满足,但是同时也一直有遗憾!春节期间亲戚朋友来拜年的,邻里之间来窜门的,人来人往,每次她有些话与我说了一半又有人来了,她有些意犹未尽,也有些时候我看得出来她是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有很重的心事,所以我提前就跟她提议说你生日那天晚上,我与你一起睡。当时她甭提有多高兴,很久没有在她脸上看到这样久违的笑容了,此刻我心里也特别的满足!

      日子过的真快,马上就到了正月十三了,那天我们到街上给她订了一个生日蛋糕,给她过了一个算是比较正式的生日,当我们让她吹灭生日蜡烛的时候让她许了一个愿,打开灯时看到她脸上洋溢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一定猜得到她心里所许的愿望是什么!这也许是她最快乐的一天。生日那天晚上我与母亲抵足而眠,差不多开了整整一个晚上的“卧谈会”,那时冷晚上睡得早,差不多晚上八九点就上床,一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真正睡觉。那天晚上,她谈到了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大概意思是人活着不应该就是为了眼前,应该有一些远期的目标和愿景。“一房灯火一房亮”,如果不给哥哥娶媳妇,她活得肯定不开心,不管生活如何困难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在都要尽最大的努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她的信念是非常的坚定的!她的话一度让我哽咽,让我觉得自已很渺小,没有真正完全地理解她老人家这么多年的心愿!花甲之年仍然初心不改,母爱的伟大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另外,说到最近几年来她所做的哪些努力,托人给哥说了哪些人,各人的情况怎么样,最后又是怎么不了了之等等情况。特别就提到了最近的一个,也就是我现在的嫂子,人个子矮,脑子应该不是很聪明,她也很担心基本的生活能不能维持,有没有生育能力等等。还有她最担心的是她年纪大了,如果结婚生了孩子以后她能管多少年?希望以后她不在了,我能扶持一下哥哥,支持侄子上学等,说以后会给我带来诸多的麻烦和生活上的压力等等。想到前几天她跟我说话总是感觉到她欲言又止,可见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但是除了我,这样的大事她又还有谁可以托咐呢?我知道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在征求我的意见,更应该是她对我的重托!同时我也知道这事情有很多人都反对,包括对我们家一直不错的屋下人以及有很多亲戚朋友。反对的理由是我们家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本来就不容易,再娶一个这样的人进门,这日子怎么过?另外,这样的身高哪里还能有生育能力呢?这一点仿佛是最“致命”的,这与我妈传宗接代,“一房灯火一房亮”的思想也是相悖的。这一点她自个也是最没有底的,所以她也就犹犹豫豫问这个问那个,仿佛是想找一些思想上的支持,希望有人支持她去推动这个事情,可是基本上遇到的答案都是持否定的态度,但是我妈仍然不想放弃,所以才与我商量寻求她心中最后的答案。

      其实站在我自已的立场上来说,我也是不愿意的,第一,我是不愿意她这么累,在目前的情况下家里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的,洗衣做饭,挖地种菜。如果再找一个这样的人进门那是如何是好呢?第二,这个人如果没有生育能力,那不是她想要的;如果有生育能力,生了孩子,两个这样的大人还再加上一个孩子,我又远在外地,即使在经济上给家里一点支持,妈妈每日的劳作负荷那是要成倍增加的。当时只要我也一起反对的话,这件事情肯定就要到此为止了。但是感觉到她是想从我这里得到肯定的答案,我看到她的那种不甘心,那种多年的努力仿佛有了一线曙光,我不忍心这么快这就样破灭了她的希望!如果她大半辈子所追求的事情一直没有结果的话,她是不会开心的,她的精神世界会永不安宁。我咬咬牙,肯定的说:什么事情都去思前想后,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的什么也办不成,你大胆的去托人办吧,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支持你,以后一定会支持哥哥的孩子上学的。如果就是不生孩子也就是添一双筷子的事情,你不是说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吗?那一刻她长叹了一口气,说娃啊,只要我在我再累都没事,我要是走了以后都是你的负担啊,尤其是孩子读书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难哦!

      母亲短暂的快乐与持续的痛苦

      后面的事情就一切也顺理成章了,妈妈托媒人去商量了,不多久也就谈婚论嫁了。哥哥结婚我没有回家,因为那时我在深圳,在公司里接管着一个最大的部门,升任了部门经理,部门有一千二百多号人。那个时候工作压力也是相当大,请假也不好请。哥哥结婚前夕,我多次打电话问家里准备和置办的情况,那时的妈妈接电话的语气和声音我能清晰的感受到她是快乐的。声音洪亮,爽朗的笑声也实实在在的感染了我,让我觉得妈妈有这样的精神状态,也真是值了!那段时间我的心情也特别的开心,我管理的部门绩效也是蒸蒸日上,超指标完成公司的目标,自已也是既加薪也晋级。我与妈妈的快乐同步,真好!

      二0一0年初,嫂子怀孕了,当年的国庆节大侄子出生了!后来听我妈讲嫂子怀孕期间她真的是操碎了心。例如多次拉着板车一步一步的把嫂子拉到县医院,给嫂子拉去做孕检和产检等,每次听到医生说一切都很正常,她都会高兴的给打我电话分享。怀孕期间让哥嫂他们夫妻分开住,她与嫂子一起睡,以便随时掌握“肚子里的动态”,生怕有一点点闪失,那种每天的提心吊胆的担心和小心翼翼我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那段时间是何其的艰难,那十个月的时间对她来说又是何其的漫长?

      大孙子的出生着实让妈高兴了一阵,但是高兴完了就要面临着每天的分分秒秒。孙子从出生的那一刹那起就是她的事了,孩子的洗洗刷刷,换尿布,喂奶,伺候媳妇的月子,再加上全家的吃喝拉撒,一桩桩一件件,事无巨细。可不是一天两天啊,晚上要多次起来喂奶,换尿布,白天的事情还要正常干,也是想不到休息和睡觉的,我现在都是无法想像她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很难支撑的。好不容易把大孙子养到两岁了,很可爱也很聪明,令人欣慰!都会走路了也稍微轻松一点。又传来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信息,嫂子又怀孕了并且有四五个月。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建议要生下来,母体的特殊加上时间太长如果引产可能对大人有生命危险。哎!换作另外一个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但是对于我哥嫂这样的情况来说,对于我妈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吓。我的妈妈本身就是佛教信徒,一生向善,听到医生这样讲就果断的下定决心,顺其自然再生一个。大孙子两岁半时小孙子又出生了。这两年多抚养照顾大孙子的工作又重新来过一遍,并且大孙子也只有两岁多还要人照看。这中间还有很多事呢,因为嫂子身材矮小特殊,两个孩子的分娩太湖县医院都不敢接收,都是到安庆市立医院出生的。另外,大侄子因为血管瘤到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做手术,小侄子因为疝气和小肠下坠也到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治疗。其间得到很多人的帮忙,我姐姐把自已上初中的儿子一个人放在家里,一同前往安庆市立医院。大舅娘家的女婿永华开车一起送到安庆市立医院,我家房下的四保在安庆,两个孩子的出生都得到他的鼎力相助,并买了很多的生活用品,奶粉去看望,到半夜了还一起守着,子时孩子出生了他打电话向我报喜......我哥哥嫂子是不懂事,这些人和这些事一直都记在心里!这都是我们家,尤其是两个侄子的恩人哪!往事不堪回首,当时的妈妈过的什么样的日子?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持续五六年的严重体力透支,这也为日后的积劳成疾埋下了祸根。

      我相信那段时间妈妈的心情是愉快的,只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才能那样去做。试想一下,换作是一个普通人仅仅为了一份工作,哪怕给再高的薪资带着各种不满去干那样的工作,是干不了多长时间的,我妈干的这些活可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呀,何况是五六年之久呢?但是心情再好,精神再愉快,人都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铁打的机器还有磨损,还要保养呢!身体再棒的年轻人那样的严重体力透支也会累出病的,何况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呢!长期的睡眠不足,休息不好导致了她有老年痴呆的病症倾向,我在2017年春节的时候就有发现有些不对劲,有时她看一个地方很长时间,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目光呆滞,我喊她一声才回过神来。另外,有时反应比较迟钝,事情干了一半突然停了下来,不知道干什么了,炒菜忘记放盐是常有的事!这应该是老年痴呆的症状,当时不算太严重,但是细心一点的人应该可以看得出来的。但是,那样的家庭只要她一天不倒,不躺在床上都是要烧火作饭的,管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的。那时的我真的气愤,不理解,疑惑等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我当初答应妈妈到底是对还是错?如果不这样的操劳她是不是身体要好一些?为什么家里那么多人一个个都是这样光吃饭不做事,指望一个人这样的伺候着?这些问题怎么解决?那个春节心情始终难以平静!我当时想把她带到合肥,让她与那个家庭隔离开来,我不相信妈妈走了,他们就会饿死的。但是妈又执意不行,认为这不行,那不行的。说几个大人都不懂事,也不做事情,两个孩子都太小了,大的才上学不久,小的才三岁多不到四岁,到时候饭都吃不到嘴。大人饿肚子就算了,谁管孩子?哎,我是无话可说,真为难哪!那个时候我特别的无助,此刻特别相信命运,难道我妈就该是这样的命?好像只有这样想才想得通!有一天晚上我实在忍不住,心疼妈妈,又怕坏情绪影响杉钐回老家过年,也不能破坏我在孩子面前顶天立地的父亲形象。于是那一晚我早早地上床,用被子蒙着头,任泪水肆意地流!

      母亲最后的病痛和我永远的遗憾愧疚

      带着烦躁和忐忑不安的心,我还是要返程的,如期的回到了合肥,毕竟我还是要上班,要养家糊口的。我最近一直在想,如果我妈能再多过几年,杉钐再大一点,像现在这样上大学了,我没有小孩子的中考高考的思想包袱,也不需要每天接送上学,我是不是可以暂时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多陪陪妈妈,如果她实在不愿意去合肥,我是不是可以在家里小住些日子呢,这样或许对她的病情有缓解。哎!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什么事情都没有后悔药的。人虽然回到了合肥,心里想的事情全是家里的那些事,有时候想多了烦躁不已,会影响到自已在家里或者上班的情绪。有时候自已也刻意的想去“回避”,不去想这些事,可是心里的压力始终都在!那段时间恶梦多了,也经常说梦话(小吴跟我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的身体肯定是没有好转,一直是慢慢的加重了。国庆节我回家了,当我再次看到她的时候,心碎了!与春节的时候相比还不如,身体好像都变形了,肩膀一边高一边低,有时候还讲胡话。即使是这样,家里的一日三餐还是她在搞!这时候,我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果断地提出来要把她带到合肥,不能再在这样的家庭里待了,一定要她与这样的家庭进行隔离。国庆节后我把她带到了合肥,是打算过年的时候我们再一起回太湖的。可是她过的并不开心我是知道的,脑子清醒的时候时刻惦记着两个孙子,时常念叨,我心里也实在是烦闷,但是没有办法。脑子不清晰的时候会说胡话,家里每个人都很烦躁,搞得最后还有家庭矛盾。最后等不到过年,她就要回家。

      哎,这是她最后一次到合肥!后来就再也没有踏进我合肥的家门了,在我的心里是我永远的遗憾和愧疚!后面回到太湖家里以后,基本上就是与死神做最后的斗争。经常出入太湖县医院,中间还摔过一次,期间我往返太湖也不下五次,主要病症就是老年痴呆、脑梗,中间两次进入ICU,摔了以后还进行过“牵引”的手术。哎!我现在都不愿意再去回忆这样的情形。最后一滴“蜡烛油”也烧尽了,母亲于公元二0一八年农历腊月初四离开了我们。从此,辛劳一辈子,多灾多难的母亲,为残疾哥哥的操劳也算是结束了。对于母亲来说也算做是一个解脱吧!留给我的只有思念,后悔,遗憾!明天就是母亲节,五年多过去了,守孝五年易满,思母百世难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母亲!

      说给妈妈的话

      妈妈已经远去,人死是不能复生的,但是日子还是要继续的。对您老人家我再也无以为报了,我只有把所有对您的遗憾和愧疚,都体现在我对您老人家的承诺里,接过您手中的接力棒,把两个侄子抚养成人。目前姐姐是帮了大忙的,建辉的放学后日常都是姐姐在照顾,真的不简单哪!她是侄子的恩人!但愿这些您在九泉之下有感知,如果您也很欣慰,我和姐姐就都知足了!

      妈,您走以后的事情跟您报告一下:姐姐家儿子,您的外孙海彬2020年就入伍了,两年前就转士官了,海彬在部队很努力,也很优秀,多次获奖,一切都挺好的!你的孙女杉钐在2020年中考考入合肥一中,于去年考入了西北政法大学,虽然高考有些失误,但是孩子在学校很听话,成绩也不错,她目标很明确,三年后她肯定要考研究生的。您的两个孙子也都很好,大孙子建辉现在在双语学校里读初二,成绩非常不错,这次期中考试他在班上稳居第一名,总分以与第二名拉开30多分的成绩保持班级第一,全年级是第五名,与全年级第一名仅有8分之差,班主任老师跟我说他是有希望进太中实验班的。小孙子奇博目前还在村里小学上五年级,成绩也还可以。因为学校人少没有比较,暂时不好评判。我计划等奇博上初中了也送去双语学校读书,希望他也能像他哥哥建辉一样就好了。

      您的孙辈们目前来看个个都很不错,我相信在您老人家一辈子积德行善的护佑之下一定都会成为栋梁之材,这些都是您老人家的名望!尤其是两个孙子,是您一手带大的,没有您就没有他们!我现在跟建辉,奇博一直都是这样教育他们的,一定要记住您这个奶奶,您的生平事迹要在我唐家代代相传,永不相忘!一定要记住奶奶叫彭胡珍,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农历正月十三,卒于公元二0一八年农历腊月初四日,享年七十岁!

      现在孙辈们他们一切都很好,妈妈,您安息吧!有事记得托梦给我。

    【审核人:站长】

        标题:唐勇:回忆我的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7564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