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色的韩家坝,让多少游子如醉如痴。
我喜欢在春天的时候来韩家坝,氤氲的空气,遍野疯长的花,奔流不息的大富水,还有中午晒得人皮肤隐隐作痛的阳光,一切显得那么炙热,那么质朴,恰到好处。
很多时候,我会沿着河堤的绿荫道走下去,不知不觉地走着走着,视野变得宽广起来。站在临河栈道边,仿佛听到韩家坝在环村的青膏墙下发出悠长回响,听到这座穿越世纪、望向远方的古寨在深沉呼吸。
缠绕着韩家坝的大富水,九曲十八弯,足有八里长。宽敞的河滩上,一丛丛苇子在悠闲地摇动着叶片。当秋天来临的那一刻,荻花萧萧飒飒,如雪如烟,洒落一地寂寥,让众多慕名而来的游人如醉如痴……
多少人随着淘尽风流的浪花远逝了,多少事物在古寨的遗存中一点点被消蚀。此刻,从村文化广场传来阵阵乐舞声,悠然泛起一份专属于这座韩家坝的独特记忆。
最令人难忘的是,初春一到,被油菜花田包围着的韩家坝,早早就能闻到油菜花和泥土混合的气息,金黄色铺天盖地,“金色韩湾”由此得名。一则是这里的油菜花,确实花大、鲜黄色对称,在市场上比较抢手。实际上是寓意这里风水好,为吉祥之所,蕴藏的人杰与财富之多。
海德格尔在《我为什么住在乡下》中说:“人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所以,无论四季如何流转,韩家坝这个寄托美好愿望的如意场所,始终提醒着人们,回到乡野吧,感受人与自然的连接。
二
传奇的韩家坝,有好多美妙时光。
楚地多水,原本在水一方的韩家坝,在过客匆匆的千百年中,清洗了刻满斑驳的时光,为人们留下一些可资凭吊的风景。可以想象,在这块锐意葱茏的土地上,有过鼓角争鸣的硝烟与劫难,也有过创业者的艰难跋涉与月下吟唱。
据韩氏族谱记载,公元1404年,明武毅将军韩兴断然辞官,携家眷从原籍江西乘船溯汉江入大富水,最终择居在被河水环抱形似葫芦的这块宝地。湾村因座落在葫芦的“把”上,而得名“韩家坝”。600多年来,韩氏家族门户兴盛,还保留“一家姓”的原始风貌,费孝通先生曾把此誉为“人类部落文明的活化石”。
在韩家坝,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传奇时光。这里的树与花、人和事、屋与路,一切都像是千百年前就注定的那样,有古老的情韵,有崭新的活力。也许,古寨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那些消失的总会穿过岁月重返人们身边。
有人说,韩家坝是“金线吊葫芦,代代出英豪”,这并不是夸张之说。
这里曾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带。发生过扫封建、打土豪的大革命,还为湘鄂西根据地和红军提供钱物急需。这里是新四军五师的游击区,峒商们倾其所能,捐钱捐物支援抗击日寇。在这里,使敌人闻风丧胆的韩其大短枪队,寡不敌众遇难于此,烈士的鲜血染红这片热土。
这里是垌商富贾的策源地。鼎盛期的膏盐矿区,韩家坝籍的峒商就有五家。“韩诚记”是垌商首富的商号,一家两代三掌门人,从发迹至辉煌后衰落都极为传奇。尤其是末代掌门人韩信庭,早年参加过共产党和大革命。之后,他热心地方公益,带头捐资修建应城公园和西河中学,倾力捐钱捐物支援新四军五师抗击日寇,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现如今,以韩家坝峒商为题材的两部小说《大富水》、《大峒商》已经问世,一部以“韩诚记”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峒商》即将开拍。韩家坝,更像一册内涵丰富的史籍,摆放在中华楚天的书架上,在匆忙的光阴里默默等候,一群群有心之人前来翻阅与品味。
三
振兴中的韩湾村,有更多美好可歌可泣。
进入新时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韩湾村跨入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点行列。政策扶持加乡贤捐资,突出产业致富和乡村游的项目如火如荼,村容湾貌发生深刻变化。
韩湾村俗称“乌龟地”,距市区仅10余里,是休闲方便的好地方,好多游人热衷于骑车或步行而来。走进韩家坝,蓝板屋、篾架房等建筑有型无章,布局似迷宫。村中的月池堰、状元桥,韩诚记大花园的洋楼,以及环村护寨的青膏墙、壕沟、门楼依稀可见,一派古风古色。
回归创业的应城垚鑫农业发展公司落户韩湾后,运用合作社等模式,引领宗亲种植大棚蔬菜、大棚水果和大棚花卉。韩湾香芹、韩湾韭菜、韩湾壩酒、韩湾香油、韩湾饺子、韩湾臭干子等绿色食品,渐渐成为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一批又一批乡贤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返回韩家坝,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出力。创办的老人幸福食堂,一村人赡养一村老人,开农村养老模式探索之先河,受到各级的肯定,游人更是惊喜点赞。红色教育基地“竹园馆”落成后,游人将在这里,细细领略金色韩家坝的传奇时光。
又是一个傍晚,远处崎山如黛,余晖里的韩家坝又亮又清澈。那些淡雾间的亭台楼阁、高树低花,那霞光里的流水小桥、民居古渡,无一不可入画。人们津津乐道的正是这里的田园风光,因为美得别致,才成为网红打卡地。
返城的人沿着河堤赶路,有位诗人突然停下来吟道: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呵,逃离城市来到金色如期的韩家坝,你不妨放慢脚步,在此好好和生态与乡恋展开一次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