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走进响水耳目新

  • 作者:晓晖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6-06 21:36:11
  • 被阅读0
  •   走进大美响水,耳闻目睹气象新。

      2024年5月26日至28日,冬歌文苑响水采风团一行30人,在响水县开展了“走进响水”采风活动。

      我们首先参观了湖海艺文社作家会客室、书画展览室,和响水县美术馆、图书馆。所见所闻,深为震撼。

      会客室里,展挂着中国作家协会响水县十名会员的照片和简介。一个只有六十余万人口的县级单位,在全国作家的最高组织占领十席之地,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书画展览室里,书法和绘画作品吸引着大家驻足欣赏。文苑文友刘光明和张守权,见到一应俱全的笔墨纸张,不禁手痒起来,先后挥笔写下“响水论剑”和“响水更响”的条幅。我想,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即兴作品展示,也反映了采风团文友们的心声。

      参观了规模大、档次高的县美术馆和县图书馆,更是让我们无以想象。美术馆里,美术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图书馆里,分门别类、藏书无数。阅读者聚精会神,有老者,有儿童,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全神贯注,攀书山、渡学海,以知识追逐人生梦想。

      南河镇昌盛海洋小学,是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发动社会各界建立的一所农村小学。目睹将军亲手题写的“向海图强 精忠报国”的校训,我们看到了将军希望青少年“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少年立志、怀揣梦想、报效祖国、驰骋海疆的新一代。

      清荷莲韵,沃土留香。韩家荡,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传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曾经在这里学道成仙。

      响水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散文诗工作委员会主任周庆荣老师的老家就在这里。在当地人民以周庆荣的笔名重建的“老风书屋”里,藏书数万册,荷香伴书香。一番浏览后,我们围坐在硕大的桌子四周,倾听老风先生以诗意的语言,讲述深邃的人生感悟,传授精妙绝伦的创作经验,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当代知名诗人的成长足迹,感悟到些许写作技巧。“冬歌文苑江苏省响水县创作基地”授牌,更是拉近了我们与诗人的心灵感应与前行步伐。

      我深深感到,这次走进响水,犹如走进一个文学的“大观园”,真是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文化兴,则国家兴。我们所到之处,彰显了响水的文化魅力,展示了响水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

      为表达敬意和支持,冬歌老师向各参观点捐赠了由他主编的文集,多位文友踊跃捐赠了自己的文学作品。我的散文集《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书,也有幸进入响水县图书馆,将和更多的响水读者见面,此乃响水之行意外之喜,令我倍感欣慰。

      响水农业之兴,同样让我们耳目一新,过目难忘。

      乘车漫行在十公里长的西兰花大道上,我们目不暇接,左顾右盼。虽然西兰花的春季收获期已过,浩瀚壮观、碧波荡漾的西兰花海美景不再,但毛豆长势正旺。

      据介绍,这里的西兰花种植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十万亩西兰花海绽放心田,成为农民共同富裕的致富花。”响水同行介绍,为让西兰花保鲜,先将整颗西兰花分朵掰开,用热水过一下再装入塑料袋,然后放进电冰箱冷藏,即使两三个月都是颜色不变、口感依然。这又是闻所未闻的诀窍,让大家颇感受益。

      来到九丰蔬菜基地,如同一场现代高效农业的奇幻之旅,让我们欣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壮美杰作。在这个被誉为“全国高效特色农业的新标杆”基地,绿茵茵的瓜藤下,一个个百香果青脆圆满;随着铁丝网攀爬的南瓜架上,一个个南瓜金黄金黄。令我们赞叹不已的是西红柿片区,一棵西红柿竟然结果六层,闻所未闻的奇迹,在这里眼见为实。

      康庄五月,麦田一片金黄。走进大有镇康庄村,听取介绍,深受鼓舞;目之所及,气象妖娆。乡村乡野的气息,扑面而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饶与壮美,在这里精彩呈现。

      建国初期,这里成立江苏省第一个农业合作社。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一辈康庄人因垦荒种粮出名,1958年荣获周总理签名的国务院奖状。进入新时代,康庄人积极探索农业生产关系改革,努力推进规模化优质良种种植,快速实现绿色转型,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

      康庄村是冬歌文苑文友、驻京部队某部部队长张玉成的家乡。他动情地向我们讲述了在这里的成长经历和感受,讲述了过去被称为“苏北小兰考”的这个村庄的美丽蝶变。

      和康庄村党委书记张玉海交谈时,他谈到麦子进入成熟期宜干不宜湿时,不少人闻之生疑。听完张书记的详细解释,我们方才明白: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小麦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并有效吸收和储存水分,而且得益于小麦的叶片结构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并且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使得小麦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

      我这个出生在农村,初中毕业后回乡割稻收麦当了两年农民的人,又一次获取了麦子种植的新知识。走近麦田,举目四望,果然是垄高沟干。饱满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庆祝即将到来的丰收盛事。

      来到被誉为“苏北明珠”“美丽黄海”的黄海农场,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农垦宗旨、使命、精神和作风,在这里得以实践和传承,社会主义新时代文明在这里绽放光彩。

      响水采风到海滨,我们先后参观了陈家港网红海滩、江苏省银宝盐业公司海盐生产基地和响水港,又是一幅幅新气象映入眼帘。

      走进陈家港网红海滩,放眼眺望,海天一色;晴空碧海,风车悠悠;广漠滩涂,拾海者众。在这里,可以赤足跋涉滩涂,尽情拥抱大海。

      尤其令人惊羡的是,屹立响水近海的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坐享亚洲最大之位。国内首座200多座风机亮翅沿海,成为江苏省千万级海上风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江苏省银宝盐业公司海盐生产基地,这里年产盐量百万吨,目前是中国乃至亚州最大的产盐基地之一。放眼望去,盐田如画,风景秀丽,白色的盐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大地上的结晶。清新的海风吹来,似有一缕缕淡淡的咸腥味。一颗海盐,历经纳潮、制卤、结晶、采盐、堆坨、过滤等多种环节。目睹海盐的生产过程,制盐人的智慧与奋斗让我们肃然起敬。

      响水港是陈家港的一个港区。一辆辆货车来来往往,一座座吊塔巍然矗立,一张张吊臂忙忙碌碌。此情此景,让我的耳畔响起耳熟能详的歌声:“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的一抓就起来!”

      采风来到黄圩镇内的古云梯关。巨大的石碑,深厚苍劲的字体,向人们展示着这个“江淮平原第一关”的前世与今生,沧桑与巨变。

      云梯关东侧有座楼台亭阁。据同行的响水朋友介绍,古望海楼原为一座平台,台上造阁三层。抵御倭寇侵犯时,为了不为敌人所用,响水人民拆掉了阁楼,后重建七层浮屠即现在的“望海楼”。这是这片英雄土地的又一红色印记。登上望海楼亦难以望海,望到的是英雄的响水人民,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凝心聚力建设的美好家园。

      我们在响水几天,入住的灌河水韵精品酒店就在灌河堤坝边。虽然未曾听到“跌水轰鸣”之声,但有着“苏北黄浦江”之称的灌河,已经成为海河联运的重要通道;奔流不息的灌河水,鸣唱着激情澎湃的“向海之歌”。

    【审核人:站长】

        标题:走进响水耳目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7625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晓晖晓晖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8篇
      • 获得积分:155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