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门浮桥擅风月
碧波无横舟,古渡一浮桥。在古城零陵,在朝阳岩之下、东风大桥之上,有一座古老的浮桥,它横跨在两岸竹木摇曳、清澈澄碧的潇水河之上,连贯起东山、西山两座柳宗元笔下的名山;它所在的位置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被贬零陵解闷散心之地,也是大旅行家徐霞客登陆上岸的码头,这浮桥就是永州乃至湖南闻名遐迩的大西门浮桥。
大西门浮桥,初名为“黄叶渡”。据清康熙《永州府志》载,零陵大西门浮桥所在地“旧名济川,即古黄叶渡”,直至元朝始“造舟为梁”(桥),重修于明朝,有近800年的历史。其桥18只木船浮于潇水上为梁,以铁链联结镇固于两岸坚石上,面铺木板,两侧设栏杆。(而如今的浮桥建于2019年,浮桥呈直线型,共有30艘钢质舟体,通过钢质平台连接组成,平台上铺设防腐木地板,侧边安装仿古木形式栏杆,刷仿木纹朱红色漆,浮桥上还建有栏杆柱头灯,吊臂灯。)
零陵大西门浮桥曾是零陵河东河西通行的要津。隔河如隔海,过去,零陵潇水河上没有桥梁,河东到河西,河西到河东,坐的是木船,木船小、质量差、往来频率低,特别是安全问题不得保障。春和景明、风平浪静的日子还可以,但一旦天空下雨,河水急涨,木船在风高浪急的河中划行就异常危险,船沉人翻的现象不时发生。为此元代时期,零陵县令在今城池西大门至河西的潇水上面建造浮桥,至明代重建,桥名也寓意深刻,名“平政桥”,取古代贤文中“君子平其政”之义。至明代万历年间,林汝沼首倡重建浮桥,经郡伯叶万景、少府张守刚、别驾胡文衢会商上报,于明万历十八年动工,召集工匠聚集材料造船30余只,区分排列,以铁链联结镇固于两岸坚石上,面铺板如砥,两侧设栏杆。第二年五月浮桥建成,一时当地为之轰动,零陵人民交口称赞,竞相争过。清朝顺治进士、时任零陵县令李如汸吟诗歌诵:“长虹远架郡城西,水色天光入望迷。树绕河流山外去,鸟翻云影 岭边低。泠泠清磬双林近,落落疏砧万户齐。日暮欲归归未得,渔歌四起晚烟霞。”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大西门浮桥修建好后,潇水河两岸之人不再为过河提心掉胆,也不再担心无船过河担搁了时间,大大拉短了河东河西距离,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力的促进了两岸的交流,也大大减少了坐船引发溺水事故的发生,真是善莫大焉。上学的学生、卖菜的小贩、看病的大夫、做生意的商贾、离别的亲人……每天浮桥上过往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桥上有团聚有离别,有欢笑有痛苦,浮桥见证着世事盛衰、时光变迁。
大西门浮桥横贯河东河西两岸,跨越潇水河之上,处于零陵古城的核心地带,也是风景最佳处,上游有香零烟雨、鸟沙炊烟、朝阳旭日等景点,东边有恩院风荷、绿天蕉影、山寺晚钟等名胜,西边是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愚溪,当年的柳宗元就在愚溪里披蓑垂钓,抒发心中的郁闷,感受千万孤独,这里还有闻名遐迩的全国历史文化名街柳子街,可谓是万众宠爱集一身。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天朗气清 秋高气爽的九月。站在大西门浮桥上,澄澈的潇水自南向北带着水草的芬芳如妩媚多情的少女款款而去,天上白鹭在朝阳岩、回龙塔之间飞来飞去,远处的青山、近处的鳞次栉比楼阁和河两岸的杨柳秀竹倒影在水中,好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而在月明星稀、天干地净的夏日夜晚,河两岸东山景区、零陵古城和大西门浮桥上的灯光亮起来了,照着河面如撒下碎银,泛起粼粼的波光,那灯光和月光相映照着零陵古城,照着潇水河,照着东山,从远处看潇水河如一条银河,大西门浮桥就如天上的街市,而飞阁流丹、连绵起伏东山景区、零陵古城就如人间仙境、天上琼台,惟妙惟俏,美仑美奂。站在浮桥上沐浴星光月光,吹着河风“咏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又是何等的惬意。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西门浮桥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2019年重建,其间已有800年,它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新桥变旧、旧挢换新、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似一位不屈不挠的老人,昂首屹立在江边,它搁浅了多少难忘的时光,沉淀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感动,又藏匿了多少诉不尽的忧思……谁也不清楚。如今随着零陵城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潇水河上一座座钢铁水泥大桥横空出世,大西门浮桥成为昨日黄花,人员往来不再显得那样重要,浮桥倒更多的成了风景,但它往昔所做出的贡献永远留在人们心里,它的故事代代传承。(零陵唐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