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陈永兵:“时代楷模”张连印

  • 作者:陈永兵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5-25 19:03:01
  • 被阅读0
  •   2021年10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迎来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当代愚公”“绿化将军”张连印。

      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张连印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

      这位中等个头、黑红脸庞、穿着一身迷彩服站在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正中央、向台下观众敬礼的嘉宾就是我曾经的师长、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张连印将军。

      在视频回放张将军40年戎马生涯,退休不褪色,回乡18载,植树205万株,造林1.8万余亩的英雄壮举和聆听他亲属、战友、乡亲们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短片时,让我泪流满面,既感动又辛酸。

      感动的是,已是76岁高龄的老将军在2003年退休后,退而不休,毅然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山西左云县,回到生他养他的老家张家场村,自掏腰包,自带干粮,义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沙丘,且无怨无悔一干就是18年。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的张家场村,位于全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也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更是老将军曾经生活过十九年的家乡。全村有17754亩土地,可耕地只有6346亩,其余11000多亩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站在家乡的荒山上,望着一片片光秃秃的沙丘,老将军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是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成人的。小时候,家里穷得连鞋子都没得穿。

      1964年,19岁那年,乡亲们敲锣打鼓把他送到部队去当兵。由于表现出色,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40年的军旅生涯,他从一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的一名高级干部。

      从省军区副司令员岗位退下来的老将军解甲不懈志,18年来,始终心怀乡亲养育之情,扎根在风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边缘,将昔日连绵的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仅如此,老将军还不图名不图利。为造林倾尽所有,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全部奉献给乡亲们,毅然提出“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只图改变家乡面貌,为后人留下一片“林荫”。老将军的行动不仅让乡亲们打心底里佩服,也让我深深地敬佩!

      辛酸的是,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即使身患癌症、脑梗,老将军依然奋斗不止、不愿意放弃。

      2011年,将军被查出肺癌。手术前,他默默地把欠下亲朋好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他实在等不及,在第二年开春时,便拉着老伴,坐了一夜火车,又辗转客车回到张家场村。

      林场的树越来越多,绿荫越来越大,但将军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

      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在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到张家场村。他告诉乡亲们,“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想的尽是种树的事。

      幸运的是,似乎是命运对好人的眷顾,已患癌症、脑梗十多年的他在忘我的种树中创造了令人不敢想象的奇迹,肺癌被钙化,身体逐渐健康起来。

      如今的他,依然走路飞快、步履矫健、精神抖擞,看不出是一个曾患肺癌、脑梗直至癌细胞扩散十多年并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重症病人。

      写到这儿,许多与老将军相处中的往事不禁涌上我记忆的心头。

      那是三十一年前,我在原63集团军188师后勤部任战勤参谋时,老将军就是我的师长。他给我的印象是和善坚毅、长者风范。

      1991年下半年,我从564团政治处组织股排职干事被选调到师后勤部任战勤参谋,负责后勤系统内的战备、军事、行政、训练、兵员等具体事务的组织计划与协调。围绕后勤首长身边工作,常为师首长撰写讲话材料,办理临时交办的事务。

      有一次,军区首长要来师里检查指导工作。由张师长代表师党委综合汇报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根据部首长要求,我负责后勤保障部分的材料撰写。

      接受任务后,我加班加点,查找资料、翻阅材料、汇总文稿,整整忙了一个通宵,总算撰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3000多字的汇报稿,早上一上班,我就来到师长办公室门口,准备将文稿送到师长手里。

      这是我第一次直面师长,也是调到师机关后,第一次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不知道能不能过了关,心里没底,一直忐忑不安。

      带着疲倦、带着不安,我轻轻敲门并喊声“报告”,师长在屋内答道“请进来!”我推开门,向师长敬礼,将文稿轻轻放到他办公桌前,说声“请首长审阅!”师长抬头,看了我一眼,放下手中的笔,微微笑着问我说,小陈呀,辛苦了!家是哪里的呀?今年多大啦?到机关来适应不适应呀?……

      我一一向师长作了汇报,师长满意地点头,一边翻阅我送来的文稿,一边告诉我回到办公室后再准备找一些补充材料,说上午等通知再碰头研究。

      回到办公室,我一边按师长要求找材料,一边等通知。大约十点左右,我接到科长电话,要我立马赶到师招待所会议室开会。我匆忙赶到时,其他部门撰稿人员已经到了。师长正跟他们一一提出修改要求,说这段应该这样写,那段应该再精简点……

      轮到我了,师长说,小陈,你刚来,后勤情况不太熟,这样吧,我说,你记,我们一块儿修改。我的脸瞬间红了,思绪有点发懵。赶忙打开笔记本,找了个角落悄悄坐下,一边听师长讲着,一边快速地记录。

      师长告诉我,这次综合汇报的后勤部分重点是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后勤管理暂行规定》的试点经验,这是首长和上级机关关心关注的。

      他说,《暂行规定》是军队基层后勤全面建设的一个基本依据,我们在撰稿时,要重点把握四个环节,即从摸清物资装备底数、发挥现有物资装备效益、按照编制标准配齐物资设备、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上,把全面落实《暂行规定》的基本思路、试点做法、经验教训和当前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结合起来、融合进去,实事求是来写,这样的材料,才是上级首长和机关同志真正想听、想要、想看的东西。

      师长的一席话,对我启发很大,让我茅塞顿开,也受益一生。

      在战勤科工作一年多时间,我先后给首长们撰写讲话材料30多篇、调研报告10多篇,在《后勤》《后勤学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5篇,其中部分调研报告和研究文章被《基层后勤理论与研究》一书收录,荣立三等功一次并提前一年晋升副连职。

      说到这个三等功,又不禁让我想起了1991年夏秋之交,在张家口下花园地区举行的那场全师摩托化步兵实战合成演练,想起那六天五晚的不眠之夜,也想起师长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张家口位于河北西北部,是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四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坝上草原四季分明,夏秋季干燥、炎热多风沙,有塞外明珠、塞外山城之美誉。

      那年九、十月份,全师官兵在师长率领下,冒着炎热酷暑,千里挺进长城脚下,驻扎在下花园地区一个靠山坡的屯子里。屯子不大,百十来号人家,我们分散住在老乡家。乡亲们非常热情,腾出自家最好的房子给我们住。

      因屯子里没有通水通电通路。演习那几天,我们吃水靠老乡用马车到五里外的桑干河里拉,用电靠发电机。这个小屯子,也是我们后勤部所在的指挥所,战勤科又是指挥中枢,负责系统内组织指挥、战术演练、后勤保障等。

      作为战勤参谋,此次演习中,我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给师首长提供情况分析判断、保障需求测算、兵力编成部署、拟制保障命令……

      张师长作为演习总指挥,多次来我们驻地,与我们同吃、同住、同演练,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他常告诫我们,后勤官兵一定要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雨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按照师长“缺什么训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后勤参谋人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采取专题辅导与强化训练结合、单项作业与综合演练结合等多方法,对我们战勤参谋人员组织理论辅导、作业练习,以考促训。

      指挥帐篷里,我们站在沙盘旁,聆听师长给我们分析判断敌情、我情及战场环境对后勤保障行动影响与要求,精准测算物资、卫勤、军事设施、运输投送保障等需求,研究保障力量编成与部署方式、主要保障行动和保障重点,怎样拟制提交保障命令文书预案等。对一些重要文书预案,师长还坐下来亲自帮助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

      短短几天里,面对缺水、缺电和炎热酷暑、蚊虫叮咬,我们几位参谋人员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份内份外,人人没有合眼,趴在作业桌前,拟制各种条件下的作战保障命令文书预案。饿了,咸菜就馒头啃上两口;困了,洗把脸打个旽,醒了再接着干。一周下来,人人都脱了一层皮,掉了好几斤肉。

      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全靠手写誊抄,人工作业,我一个人就撰写文书达20余份四五万字,战时文书拟制能力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受到师长点名表扬并在演习结束表彰时荣立三等功。

      后来,在工作中我和师长接触也较多,经常陪同他到基层部队调研指导工作。他对我们年青军官也非常关心,常找我们聊天谈心,问长问短,没有一点官架子。

      有一天,我们坐在一个四方桌上吃饭。师长看到我,便招呼我坐到他身边。边吃师长边笑着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想找什么样的女朋友?还对坐在旁边的师王副政委开玩笑说,师机关有不少女干部没有解决个人问题,像小陈这样的帅小伙“肥水不能流外人田”。

      师长的话说得我脸一下子红了,也不敢直视他的眼神,更不好意思回答他的问话,王副政委也笑着问我有没有这个想法呀?师长要为你做媒呢!

      后来,虽然没有让师长操心为我做媒,但师长的话和师长对我们一个年青人的关心、爱护、培养的恩情却一直记在心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的张连印将军把一生不变的初心写在雁北大地,写在家乡的土地上。他把家乡当“战场”,把一片荒坡沙丘变成一片林海,体现了对家乡故土的情意,对家国乡亲最深的情怀!

      远远望去,如今的张家场村,房屋漂亮整洁,道路树木成行,干涸多年的十里河不时能听见欢快的河水声。昔日的穷山恶水处处天蓝水碧、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人生不可复制,精神却能共鸣。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具有像将军那样的特殊经历,却可以有将军那样的品德。老将军造林治沙,靠的不是特殊的经历、特殊的身份,而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信念如炬,初心如磐。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建设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将军为榜样、像将军那样,以“红心永向党”的忠诚擦亮党员底色,以“雄心担使命”的坚韧砥砺干事成色,以“初心永不改”的情怀鲜明为民本色,把初心融进灵魂,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审核人:雨祺】

        标题:陈永兵:“时代楷模”张连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ren/1991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