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从卫辉正阳风电场转战汤阴鑫贞德风电场工地时,赶到宜沟镇时时间还早,难得有一个上午的空闲,我对李宁说一起去岳飞庙看看。
汤阴岳飞庙在汤阴县城西南,挨着庙宇打造的几条仿古建筑街道设计建设的并不精细,时代的特色与气息也就打了折扣。不过,这些并不能掩盖岳飞庙的盛名,它在中华大地众多名人古迹中依然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岳飞,字鹏举,河南相州人(今安阳市汤阴县),作为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未能尽展平身之志,却含冤而死。全国有六十多处祭拜岳飞的庙宇,在他的出生地的这座应该有着更加深重的意义。
岳飞庙门朝西,由三面牌坊构成凹口形,蓝色的琉璃瓦罩顶,垒次堆叠的斗拱反复精巧,正中牌坊上悬挂着“宋岳忠武王庙”的白底黑字牌匾,外斜的两面牌坊下左壁书写着一个硕大的白底红色的“忠”字,右壁是一个“孝”字。牌坊北边的院内簇拥着一棵茂盛的国槐,深绿色覆压天空,散发着盎然的生气。
走进庙门,南边敞轩祠内供奉着宋义烈将军施全,祠外露天地上依次跪着张俊、王氏、秦桧、万俟卨、王俊的生铁铸像。施全祠正对着岳飞庙的殿门,外侧红色廊柱上一副白底黑字的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豪放的草书真有气吞山河的气势。英雄远去,历史不能重回,强烈的对比之间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人们无以排遣的愤概,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着爱憎。
民族融合发展前进的历史,充满辉煌也饱含悲辛,每一个王朝的衰朽带给人民的除掉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同时伴随浓重的灾难和无尽痛苦。岳飞所处时代正是金人南侵,南宋小朝廷力求苟安一隅之时。北伐抗金,收复故土应该是当政者的要务,以岳飞为代表的将领们正是带着收复河山的壮志以实现一次次大捷。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明明是最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岳飞的军事胜利在利益集团的精于计算面前成为障碍。名族道义如何,光复故土怎样,人民的生死与归家的期盼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
从殿门走进,院内空荡安静,两侧院墙上镶嵌着一块块高高低低的碑刻。灰黑的底色间凸显出大小不一的文字,或健硕,或飘逸,流露出无数已经远去的人对岳飞的景仰、缅怀。我仔细看着每一块碑刻上的文字,其中滇南陆应谷的一首“
汤阴谒岳忠武祠”让我驻足很久:
汤阴祠庙松杉老,少保英灵河岳新。
南渡曾闻扶正统,中原何处觅斯人。
徒看古殿栖鸟雀,尚有邻翁薦藻蘋。
太息天涯半豺虎,拜公遗像一沾巾。
此诗写于咸丰癸丑菊月,此时的清朝已经江河日下,内忧外患不绝,诗人面临国家衰萎纷乱,发出的感慨如同暗夜中的倾诉,希望有许多岳飞似的英雄人物出现,砥柱中流。其实,岳飞初时北伐,并不是孤身奋战,先有宗泽屡破金顽,后有岳飞、刘锜、吴璘等将领各个击破金兵。倘高宗、秦桧不执意媾和,上下齐心,同仇敌忾,也许历史就会改写。可惜,国有英雄而无明君,最后的结局就是在屈辱中渐渐消亡。
沿碑廊尽头的仪门走进中殿,院内参天巨柏耸立,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看过多少仰慕凭吊者的身影,也倾听过多少压抑愤懑或慷慨激烈者的心声。单檐斗拱下的正殿中门门楣上悬挂“乃文乃武”四字,两侧门楣和窗户上依次悬挂有匾牌。中门左右配有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自古带兵打仗的将帅,少有文武全才者,岳飞算得是文韬武略中的佼佼者,凛然正气,彪炳千古。假若真能达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的境地,那么国家又有何灾患不足以消弭?嗟乎,当权者本性脏污,上下其手,让山河染血,生民哀啼。
进入殿内,身着戎装,手仗佩剑的岳飞塑像肃然端坐,目光炯视前方。他的头顶上方是其手书遗墨“还我河山”四字匾牌,厚重的笔墨气吞山河,浓郁的墨香中有种壮怀激烈的精神,绵绵不绝。还我河山,是多少国破家亡时忧国忧民者的心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的悲吟,当他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失地时喜不自禁地纵笔抒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陆游在弥留之际,发出最为悲怆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生命之光熄灭的那一刻,陆游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家山故国,重回故里。只可惜,山河故乡是永远无法回去的牵挂,诗人无望的心愿和爱国情怀化作悠悠缕缕的遗恨。到了岳飞之世,面对山河破碎,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英雄们,毅然扛起奋争的大旗,向侵略者发出最强的嘶吼。他们没有止步于哀叹,而是吹响冲锋的号角,发出山呼海啸的声音,席卷中原大地。虽然历史发生转折,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可谁又能抹灭他们的功绩?
中殿东厢房为五贤祠,供奉着周同、宗泽、韩世忠、梁红玉、何铸的塑像。西厢房为部将祠,供奉着牛皋、杨再兴等人的塑像。人们景仰岳飞,同样没有忘记和他同时代的许多英雄。在当时以高宗为首的主和国策下,岳飞的主战思想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他的主张同样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不是南宋小朝廷的懦弱无能,一切或许大有可为。
穿过中殿来到后殿,正中是“三代祠”,东厢房里有岳母的塑像。岳飞的成长离不开伟大的母亲教导,历史上有无数英雄人物,唯独岳飞和他母亲之间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歌颂英雄,也以岳母的塑像昭示着家风家教的重要性。西厢房内墙壁上张贴着岳飞庙修建的历史沿革图文,按照时间顺序清楚细致,人们不愿放过每一个细节,表达着对于岳飞的无限崇敬之情。南宋孝宗追封岳飞为“武穆并封为鄂王”,从那时开始,就在汤阴为岳飞建庙祭祀。岳飞庙后来屡遭损毁,现在保留下来的庙宇建于明景泰元年,后又不断扩建,遂成如今形制。清朝时期,虽然实行的是重满抑汉政策,可在雍正、乾隆、嘉庆、咸丰时期,对岳飞庙的建设修缮都很重视,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投入许多心血。无论是为了统治需要,还是基于历史的真实,岳飞的功业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沿后殿返回至前院,从东南角往东经过圆形拱门,是一条往北的长廊,廊壁上镶嵌着现代中外名人凭吊岳飞的碑刻。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岳飞的事迹与精神穿越时空,他的爱国情操及敢于争先的献身精神在当下的时代更有着积极的教益。
碑廊尽头是空阔的院子,院内圆形的水池间堆砌着一座假山。院子东面是新建的岳飞纪念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布罗列着几个展区,将岳飞的生平事迹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图文、雕塑、实物和电子屏幕场景再现等多种形式体现,更加生动立体的重现了岳飞英勇悲壮的一生。其中北馆建筑围出一个圆形场地,靠近北面中心立着一尊高大的岳飞石雕塑像。塑像后面墙壁高处,用镀金镌刻着两首词,左边是《满江红.写怀》,右边是《小重山.昨夜寒蛰不住鸣》。历史是一层最厚密的网,编织者总有其最冠冕堂皇的逻辑,在大的趋势面前,岳飞纵然手握千军万马,气吞万里如虎,可以直捣黄龙,可昏聩无能高宗,只图苟安,岳飞又能如何?纵然有冲天壮志,经天纬地的才能,最后也只能是无限江山,归复无期,英雄叹息,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跳出时间看历史,似乎更能清晰地接近真相。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当时,各路将领的抗击金人南侵,岳飞带领的军队作战最勇猛,取得的战果最辉煌,反而结局为何却最悲惨?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岳飞冤死无限哀婉叹息,把最憋屈的愤怒汹涌地倾泻在以秦桧为首的几个权奸身上,只不过是为了找补一些情绪上的平衡。当时和岳飞齐名的抗金将领有七位,吴玠和吴璘一直为朝廷重用,多有建树。刘光世被罢去兵权,后善终。韩世忠被罢兵权后善终,生前为岳飞冤案多有鸣不平。杨存中不仅有才,且善于逢迎,尤得恩宠。张俊深得高宗宠信,成为谋害岳飞的帮凶,最为人所不齿。独岳飞被谋害,含冤而死。岳飞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岳飞的立储直谏遭到宋高宗猜忌,有人说兵权太盛为宋高宗不容,还有人说是因为岳飞死过于刚直,不善权变,吃了秉性之亏。可能这些都是造成岳飞冤死的诱因。人性是复杂善变的,在权利面前尤为自私,作为耿直忠正的岳飞只是凭本心而活,在国家道义面前,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身安危。
走出岳飞庙出口,我才注意庙门前广场上正在搭建一个舞台,幕布上写着“2024秋季新兵欢送会”的字样,在此欢送新兵,为之壮行,真是再合适不过。我想起胡铨有一首题岳忠武王庙的诗: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虎三千士,支持乾坤十六年。
堪恨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议,万姓颦眉亦可怜。
国家战乱纷争之时,不仅寻常百姓盼望有英雄人物力挽狂澜,朝堂之上有识之士何尝不希望英杰的出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战争是常态,分裂和动荡也是常态,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希望重建家园的心声成为何等殷切的期盼。人们追思岳飞,敬仰他忠勇爱国,敢于争先,不苟且偷生、贪图荣华富贵。我整天面对蝇头微利的生活,搞得晕头转向,惴惴然不知所以,在民族大义面前真可谓寥寥了。
汤阴岳飞庙在汤阴县城西南,挨着庙宇打造的几条仿古建筑街道设计建设的并不精细,时代的特色与气息也就打了折扣。不过,这些并不能掩盖岳飞庙的盛名,它在中华大地众多名人古迹中依然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岳飞,字鹏举,河南相州人(今安阳市汤阴县),作为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未能尽展平身之志,却含冤而死。全国有六十多处祭拜岳飞的庙宇,在他的出生地的这座应该有着更加深重的意义。
岳飞庙门朝西,由三面牌坊构成凹口形,蓝色的琉璃瓦罩顶,垒次堆叠的斗拱反复精巧,正中牌坊上悬挂着“宋岳忠武王庙”的白底黑字牌匾,外斜的两面牌坊下左壁书写着一个硕大的白底红色的“忠”字,右壁是一个“孝”字。牌坊北边的院内簇拥着一棵茂盛的国槐,深绿色覆压天空,散发着盎然的生气。
走进庙门,南边敞轩祠内供奉着宋义烈将军施全,祠外露天地上依次跪着张俊、王氏、秦桧、万俟卨、王俊的生铁铸像。施全祠正对着岳飞庙的殿门,外侧红色廊柱上一副白底黑字的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豪放的草书真有气吞山河的气势。英雄远去,历史不能重回,强烈的对比之间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人们无以排遣的愤概,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着爱憎。
民族融合发展前进的历史,充满辉煌也饱含悲辛,每一个王朝的衰朽带给人民的除掉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同时伴随浓重的灾难和无尽痛苦。岳飞所处时代正是金人南侵,南宋小朝廷力求苟安一隅之时。北伐抗金,收复故土应该是当政者的要务,以岳飞为代表的将领们正是带着收复河山的壮志以实现一次次大捷。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明明是最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岳飞的军事胜利在利益集团的精于计算面前成为障碍。名族道义如何,光复故土怎样,人民的生死与归家的期盼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
从殿门走进,院内空荡安静,两侧院墙上镶嵌着一块块高高低低的碑刻。灰黑的底色间凸显出大小不一的文字,或健硕,或飘逸,流露出无数已经远去的人对岳飞的景仰、缅怀。我仔细看着每一块碑刻上的文字,其中滇南陆应谷的一首“
汤阴谒岳忠武祠”让我驻足很久:
汤阴祠庙松杉老,少保英灵河岳新。
南渡曾闻扶正统,中原何处觅斯人。
徒看古殿栖鸟雀,尚有邻翁薦藻蘋。
太息天涯半豺虎,拜公遗像一沾巾。
此诗写于咸丰癸丑菊月,此时的清朝已经江河日下,内忧外患不绝,诗人面临国家衰萎纷乱,发出的感慨如同暗夜中的倾诉,希望有许多岳飞似的英雄人物出现,砥柱中流。其实,岳飞初时北伐,并不是孤身奋战,先有宗泽屡破金顽,后有岳飞、刘锜、吴璘等将领各个击破金兵。倘高宗、秦桧不执意媾和,上下齐心,同仇敌忾,也许历史就会改写。可惜,国有英雄而无明君,最后的结局就是在屈辱中渐渐消亡。
沿碑廊尽头的仪门走进中殿,院内参天巨柏耸立,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看过多少仰慕凭吊者的身影,也倾听过多少压抑愤懑或慷慨激烈者的心声。单檐斗拱下的正殿中门门楣上悬挂“乃文乃武”四字,两侧门楣和窗户上依次悬挂有匾牌。中门左右配有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自古带兵打仗的将帅,少有文武全才者,岳飞算得是文韬武略中的佼佼者,凛然正气,彪炳千古。假若真能达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的境地,那么国家又有何灾患不足以消弭?嗟乎,当权者本性脏污,上下其手,让山河染血,生民哀啼。
进入殿内,身着戎装,手仗佩剑的岳飞塑像肃然端坐,目光炯视前方。他的头顶上方是其手书遗墨“还我河山”四字匾牌,厚重的笔墨气吞山河,浓郁的墨香中有种壮怀激烈的精神,绵绵不绝。还我河山,是多少国破家亡时忧国忧民者的心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的悲吟,当他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失地时喜不自禁地纵笔抒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陆游在弥留之际,发出最为悲怆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生命之光熄灭的那一刻,陆游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家山故国,重回故里。只可惜,山河故乡是永远无法回去的牵挂,诗人无望的心愿和爱国情怀化作悠悠缕缕的遗恨。到了岳飞之世,面对山河破碎,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英雄们,毅然扛起奋争的大旗,向侵略者发出最强的嘶吼。他们没有止步于哀叹,而是吹响冲锋的号角,发出山呼海啸的声音,席卷中原大地。虽然历史发生转折,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可谁又能抹灭他们的功绩?
中殿东厢房为五贤祠,供奉着周同、宗泽、韩世忠、梁红玉、何铸的塑像。西厢房为部将祠,供奉着牛皋、杨再兴等人的塑像。人们景仰岳飞,同样没有忘记和他同时代的许多英雄。在当时以高宗为首的主和国策下,岳飞的主战思想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他的主张同样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不是南宋小朝廷的懦弱无能,一切或许大有可为。
穿过中殿来到后殿,正中是“三代祠”,东厢房里有岳母的塑像。岳飞的成长离不开伟大的母亲教导,历史上有无数英雄人物,唯独岳飞和他母亲之间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歌颂英雄,也以岳母的塑像昭示着家风家教的重要性。西厢房内墙壁上张贴着岳飞庙修建的历史沿革图文,按照时间顺序清楚细致,人们不愿放过每一个细节,表达着对于岳飞的无限崇敬之情。南宋孝宗追封岳飞为“武穆并封为鄂王”,从那时开始,就在汤阴为岳飞建庙祭祀。岳飞庙后来屡遭损毁,现在保留下来的庙宇建于明景泰元年,后又不断扩建,遂成如今形制。清朝时期,虽然实行的是重满抑汉政策,可在雍正、乾隆、嘉庆、咸丰时期,对岳飞庙的建设修缮都很重视,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投入许多心血。无论是为了统治需要,还是基于历史的真实,岳飞的功业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沿后殿返回至前院,从东南角往东经过圆形拱门,是一条往北的长廊,廊壁上镶嵌着现代中外名人凭吊岳飞的碑刻。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岳飞的事迹与精神穿越时空,他的爱国情操及敢于争先的献身精神在当下的时代更有着积极的教益。
碑廊尽头是空阔的院子,院内圆形的水池间堆砌着一座假山。院子东面是新建的岳飞纪念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布罗列着几个展区,将岳飞的生平事迹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图文、雕塑、实物和电子屏幕场景再现等多种形式体现,更加生动立体的重现了岳飞英勇悲壮的一生。其中北馆建筑围出一个圆形场地,靠近北面中心立着一尊高大的岳飞石雕塑像。塑像后面墙壁高处,用镀金镌刻着两首词,左边是《满江红.写怀》,右边是《小重山.昨夜寒蛰不住鸣》。历史是一层最厚密的网,编织者总有其最冠冕堂皇的逻辑,在大的趋势面前,岳飞纵然手握千军万马,气吞万里如虎,可以直捣黄龙,可昏聩无能高宗,只图苟安,岳飞又能如何?纵然有冲天壮志,经天纬地的才能,最后也只能是无限江山,归复无期,英雄叹息,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跳出时间看历史,似乎更能清晰地接近真相。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当时,各路将领的抗击金人南侵,岳飞带领的军队作战最勇猛,取得的战果最辉煌,反而结局为何却最悲惨?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岳飞冤死无限哀婉叹息,把最憋屈的愤怒汹涌地倾泻在以秦桧为首的几个权奸身上,只不过是为了找补一些情绪上的平衡。当时和岳飞齐名的抗金将领有七位,吴玠和吴璘一直为朝廷重用,多有建树。刘光世被罢去兵权,后善终。韩世忠被罢兵权后善终,生前为岳飞冤案多有鸣不平。杨存中不仅有才,且善于逢迎,尤得恩宠。张俊深得高宗宠信,成为谋害岳飞的帮凶,最为人所不齿。独岳飞被谋害,含冤而死。岳飞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岳飞的立储直谏遭到宋高宗猜忌,有人说兵权太盛为宋高宗不容,还有人说是因为岳飞死过于刚直,不善权变,吃了秉性之亏。可能这些都是造成岳飞冤死的诱因。人性是复杂善变的,在权利面前尤为自私,作为耿直忠正的岳飞只是凭本心而活,在国家道义面前,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身安危。
走出岳飞庙出口,我才注意庙门前广场上正在搭建一个舞台,幕布上写着“2024秋季新兵欢送会”的字样,在此欢送新兵,为之壮行,真是再合适不过。我想起胡铨有一首题岳忠武王庙的诗: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虎三千士,支持乾坤十六年。
堪恨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议,万姓颦眉亦可怜。
国家战乱纷争之时,不仅寻常百姓盼望有英雄人物力挽狂澜,朝堂之上有识之士何尝不希望英杰的出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战争是常态,分裂和动荡也是常态,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希望重建家园的心声成为何等殷切的期盼。人们追思岳飞,敬仰他忠勇爱国,敢于争先,不苟且偷生、贪图荣华富贵。我整天面对蝇头微利的生活,搞得晕头转向,惴惴然不知所以,在民族大义面前真可谓寥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