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渴望自己能变得更出色,但无论你想要做成什么事,都没有捷径。所有看似风光的背后,都藏着无尽的汗水;唯有热爱,才是生活强有力的助推器,它会赋予你能量,促使你不断探寻生命的更多可能。
——题记
有支歌里唱到:“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不行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你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多少艺人的名作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熠熠生辉。如今,有一位杰出的后起之秀,他就是刻瓷专家“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余省。
励志的青春
有句话叫做:“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不久前的一天,刘余省收到山东省轻工系统寄来的荣誉证书,他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喜讯传开,获得众人的称赞与喝彩。县电视台栏目组的人马不停蹄,专程赶到刘余省刻瓷工作室,进行现场节目录制和采编。之后,笔者闻讯,特慕名前来他的居处,对其进行了深入采访,从而揭开了他20余年刻瓷背后的故事。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刘余省,是成武县党集镇郑庄村人。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辈勤劳善良宽厚的美德,吃亏是福的理念,深深地印在他心里。他家里所有大人孩子,其人品都让远近村里的人们竖大拇指,父母的言传身教奠定了他做人与生存的准则。正如有人说的:“盛开的鲜花都曾经历风霜雨雪,锋利的宝剑都需经过千锤百炼”。的确,这世上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但凡希望自己有所成就的人,就少不了要吃苦,少不了努力地付出。
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及天赋的资质才能,却不是一样的。因天赋的优势,刘余省在他上小学时就是班里的尖子生,平时与期末考试都是在班级名列前一、二名,并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在绘画方面也凸显其不一般的才能。直到升入初中,他的成绩在所有新生中排名第一,风华少年就小有名气。但命运好像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当他上到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其它原因,便提前退学失去了升高中的机会,上大学也成为他一生中的梦想。
俗话说“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好在他从幼年时起,就特别爱看小人书和连环画,从而对绘画与书法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他所在的成武是刻瓷名县,时常会欣赏到一些刻瓷名家、老师的作品,艺术的魅力感染和熏陶着他。自己又具有书法与绘画的特长,1996年他就爱上了刻瓷这门艺术,2002年开始专业刻瓷。他坚信,任何一项事业若想取得成功,必须少不了智慧加勤奋加运气。但智慧和勤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运气更不是每次都会光顾自己,所以要想成功,必须要先练好自己的技能与耐力。
首先,要在白瓷器上用墨书写或绘画。刻瓷,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是在没有彩绘的白瓷上刻上绘画或文字。其次,依据瓷器上的墨稿用钻刀刻划、凿镌。传统技法有钻刀法、双勾法和刮刀法。钻刀法是用小木锤均匀地敲打高碳钢钻刀,使之在瓷器表面形成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的排列,构成所需要的画面或字体。双勾法是用锐利的金刚钻石刀沿字体或画面的外轮廓刻划,用双线表现字体和画面。刮刀法是先用双勾法刻出字画轮廓,然后再将双线间的瓷釉刮去,以便填色。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绘图、刻瓷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疼,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还是坚持,一锤一凿,一遍又一遍地着手、细心地琢磨推敲。后来跟随楚老师刻牡丹多年,又从智绪明老师那里学习到山水技法的多种刀法,期间自己又悟出了一些独特的刀法,他的作品得到同行业人士和老师的高度赞扬,并被誉为“刻瓷第一刀”。
十年“磨一剑”
有人说:“开始做一件事的斗志和干劲很重要,坚持下去的毅力也很重要。把最初追逐梦想的勇气,变成此时此刻的坚持,你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说刘余省是个天才,一点也不为过。无论他做什么事都是无师自通。只要是他看到过的,就会把技巧学到手,在艺术上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像郑板桥的竹子,徐悲鸿的奔马一样,作品都透着一股灵气,像他自己的人品一样,让人一看就喜欢。每一幅作品上,都配有自己书写的墨迹,无论他的书法还是绘画,字字刚劲有力,俊逸潇洒;绘画线条清晰优美,细腻高雅,像他的心底一样,嫣然一池净水,给人一种透彻心底的清新感。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在2015年首次参加的青岛刻瓷作品艺术大赛上,他初次崭露头角,分别拿到一个金奖和一个银奖,受到国家级大师、专家评委王一君的高度赞扬,并由其亲自给他颁奖。自此,他得到很大的鼓舞和增强了信心,毅然投资创建起自己的刻瓷工作室,之后在南方的浙江杭州,也注册了一个名为“刘余省刻瓷艺术有限公司”。
驻足在他的工作室,眼前仿佛呈现一个雕刻艺术的陈列馆,四周摆满了一摞摞、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瓷盘子,以及各式各样、高低规格不一的花瓶,还有不少琳琅满目的刻瓷作品。有刻山水草木、飞禽走兽的,还有花鸟鱼虫、飘逸灵动的仕女,及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等……形状有圆的、扁的、长的、方的,真可谓无所不有,多彩多姿。
在他的作品里,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幻化成的一朵朵美丽的花;还有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双飞的蝴蝶及采花的蜜蜂;撒欢的小猫,欢叫的喜鹊。更有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小动物,配上了隐隐的群山和苍翠的松柏;望着一枝傲雪的红梅旁边,站着一位优雅美丽的古代淑女,云鬓高挽,长裙飘舞;从一丛丛富丽堂皇的牡丹,到一束束娇媚艳丽的玫瑰;加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观飞流直下的瀑布,清澈透明的溪水和开屏的孔雀等等,恰似正在游览者美丽的大千世界。
近些年来,他的部分刻瓷作品,以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销往国内各地,有些还作为高档礼品赠送外国友人与客户。他与智老师合作的部分作品,曾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作为民间名家收藏和展出,并作为国礼赠送和销售给重要外宾。
更上一层楼
为进一步更好地提升自己,刘余省多次外出到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河北的唐山等地学习考察,加深了解刻瓷艺术,熟稔瓷釉的厚度与习性。由于刻瓷用刀十分讲究,有钻石刀、尖刻刀、扁刻刀,而且,每一种刀具的运刀方向、力度又可形成许多刀法。各种刀法灵活运用、组合变化,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
在烧制好的釉瓷上,依靠艺术家深厚的书画功底、娴熟的刀法和典雅的色彩技巧,才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创造出胜于宣纸画的独特艺术。所以,刻瓷欣赏的最大看点就是刀法的运用和排列组合,只有根据构图要求将点刻法、线刻法、面刻法三大刀法合理编排,才能恰到好处地将画面的笔墨情趣、金石韵味、素朴典雅等特点充分表达出来。刘余省深知,用刀笔在瓷盘上造像,不同于在纸上绘画,要做到惟妙惟肖,刻画出人物的神韵气质,必须借鉴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揉和传统与现代技法于一体,点线结合,虚实并举。常与高层的专家、名人、大师接触交流,使自己的刻瓷艺术很快达到了精湛的水平,得到高层专家的认可。
一个洁白底色的小小盘子,刻上各色各样的花卉,比真实的盆花更加耐看和亮眼,再加上每一丛花朵旁,都配有一首雅致的小诗,端庄秀丽的字体力透纸背;刻在瓷盘上的老虎,更是栩栩如生;关公圣帝勒马回身,手舞青龙偃月刀,怒目圆睁须髯飘飞,策马扬蹄长鸣,一副威震八方的雄风!若收藏放放置于住所,何尝不是一种陶冶身心的高雅艺术。
现刘余省每年出手的刻瓷作品不下一百多件。每件价值在三千元左右、或十万(获金奖大件),甚至二、三十万的不等。一些高质量、高品位用户前来定制雕刻的越来越多,有些机关部门、公司企业等单位前来定制的也络绎不绝,作品一直供不应求。人常说:“命运不会辜负任何一位努力的人”。近10多年来,刘余省相继在国家、省、市级大赛获得第十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山东省轻工系统首席技师”、“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等20多项荣誉,20多年的风雨路,终于绽放出了他人生的精彩。
展望未来,刘余省说,今后他打算将与残联合作,把特殊教育当做自己的服务对象,免费传授技艺,帮助残疾人就业和创业,保障其正常生活以回馈社会造福民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刻瓷艺术任重道远,雕琢自我,镌刻人生,让这神奇的艺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如孔雀开屏,绽放异彩!
(原创首发)
——题记
有支歌里唱到:“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不行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你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多少艺人的名作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熠熠生辉。如今,有一位杰出的后起之秀,他就是刻瓷专家“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余省。
励志的青春
有句话叫做:“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不久前的一天,刘余省收到山东省轻工系统寄来的荣誉证书,他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喜讯传开,获得众人的称赞与喝彩。县电视台栏目组的人马不停蹄,专程赶到刘余省刻瓷工作室,进行现场节目录制和采编。之后,笔者闻讯,特慕名前来他的居处,对其进行了深入采访,从而揭开了他20余年刻瓷背后的故事。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刘余省,是成武县党集镇郑庄村人。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辈勤劳善良宽厚的美德,吃亏是福的理念,深深地印在他心里。他家里所有大人孩子,其人品都让远近村里的人们竖大拇指,父母的言传身教奠定了他做人与生存的准则。正如有人说的:“盛开的鲜花都曾经历风霜雨雪,锋利的宝剑都需经过千锤百炼”。的确,这世上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但凡希望自己有所成就的人,就少不了要吃苦,少不了努力地付出。
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及天赋的资质才能,却不是一样的。因天赋的优势,刘余省在他上小学时就是班里的尖子生,平时与期末考试都是在班级名列前一、二名,并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在绘画方面也凸显其不一般的才能。直到升入初中,他的成绩在所有新生中排名第一,风华少年就小有名气。但命运好像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当他上到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其它原因,便提前退学失去了升高中的机会,上大学也成为他一生中的梦想。
俗话说“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好在他从幼年时起,就特别爱看小人书和连环画,从而对绘画与书法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他所在的成武是刻瓷名县,时常会欣赏到一些刻瓷名家、老师的作品,艺术的魅力感染和熏陶着他。自己又具有书法与绘画的特长,1996年他就爱上了刻瓷这门艺术,2002年开始专业刻瓷。他坚信,任何一项事业若想取得成功,必须少不了智慧加勤奋加运气。但智慧和勤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运气更不是每次都会光顾自己,所以要想成功,必须要先练好自己的技能与耐力。
首先,要在白瓷器上用墨书写或绘画。刻瓷,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是在没有彩绘的白瓷上刻上绘画或文字。其次,依据瓷器上的墨稿用钻刀刻划、凿镌。传统技法有钻刀法、双勾法和刮刀法。钻刀法是用小木锤均匀地敲打高碳钢钻刀,使之在瓷器表面形成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的排列,构成所需要的画面或字体。双勾法是用锐利的金刚钻石刀沿字体或画面的外轮廓刻划,用双线表现字体和画面。刮刀法是先用双勾法刻出字画轮廓,然后再将双线间的瓷釉刮去,以便填色。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绘图、刻瓷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疼,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还是坚持,一锤一凿,一遍又一遍地着手、细心地琢磨推敲。后来跟随楚老师刻牡丹多年,又从智绪明老师那里学习到山水技法的多种刀法,期间自己又悟出了一些独特的刀法,他的作品得到同行业人士和老师的高度赞扬,并被誉为“刻瓷第一刀”。
十年“磨一剑”
有人说:“开始做一件事的斗志和干劲很重要,坚持下去的毅力也很重要。把最初追逐梦想的勇气,变成此时此刻的坚持,你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说刘余省是个天才,一点也不为过。无论他做什么事都是无师自通。只要是他看到过的,就会把技巧学到手,在艺术上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像郑板桥的竹子,徐悲鸿的奔马一样,作品都透着一股灵气,像他自己的人品一样,让人一看就喜欢。每一幅作品上,都配有自己书写的墨迹,无论他的书法还是绘画,字字刚劲有力,俊逸潇洒;绘画线条清晰优美,细腻高雅,像他的心底一样,嫣然一池净水,给人一种透彻心底的清新感。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在2015年首次参加的青岛刻瓷作品艺术大赛上,他初次崭露头角,分别拿到一个金奖和一个银奖,受到国家级大师、专家评委王一君的高度赞扬,并由其亲自给他颁奖。自此,他得到很大的鼓舞和增强了信心,毅然投资创建起自己的刻瓷工作室,之后在南方的浙江杭州,也注册了一个名为“刘余省刻瓷艺术有限公司”。
驻足在他的工作室,眼前仿佛呈现一个雕刻艺术的陈列馆,四周摆满了一摞摞、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瓷盘子,以及各式各样、高低规格不一的花瓶,还有不少琳琅满目的刻瓷作品。有刻山水草木、飞禽走兽的,还有花鸟鱼虫、飘逸灵动的仕女,及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等……形状有圆的、扁的、长的、方的,真可谓无所不有,多彩多姿。
在他的作品里,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幻化成的一朵朵美丽的花;还有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双飞的蝴蝶及采花的蜜蜂;撒欢的小猫,欢叫的喜鹊。更有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小动物,配上了隐隐的群山和苍翠的松柏;望着一枝傲雪的红梅旁边,站着一位优雅美丽的古代淑女,云鬓高挽,长裙飘舞;从一丛丛富丽堂皇的牡丹,到一束束娇媚艳丽的玫瑰;加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观飞流直下的瀑布,清澈透明的溪水和开屏的孔雀等等,恰似正在游览者美丽的大千世界。
近些年来,他的部分刻瓷作品,以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销往国内各地,有些还作为高档礼品赠送外国友人与客户。他与智老师合作的部分作品,曾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作为民间名家收藏和展出,并作为国礼赠送和销售给重要外宾。
更上一层楼
为进一步更好地提升自己,刘余省多次外出到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河北的唐山等地学习考察,加深了解刻瓷艺术,熟稔瓷釉的厚度与习性。由于刻瓷用刀十分讲究,有钻石刀、尖刻刀、扁刻刀,而且,每一种刀具的运刀方向、力度又可形成许多刀法。各种刀法灵活运用、组合变化,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
在烧制好的釉瓷上,依靠艺术家深厚的书画功底、娴熟的刀法和典雅的色彩技巧,才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创造出胜于宣纸画的独特艺术。所以,刻瓷欣赏的最大看点就是刀法的运用和排列组合,只有根据构图要求将点刻法、线刻法、面刻法三大刀法合理编排,才能恰到好处地将画面的笔墨情趣、金石韵味、素朴典雅等特点充分表达出来。刘余省深知,用刀笔在瓷盘上造像,不同于在纸上绘画,要做到惟妙惟肖,刻画出人物的神韵气质,必须借鉴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揉和传统与现代技法于一体,点线结合,虚实并举。常与高层的专家、名人、大师接触交流,使自己的刻瓷艺术很快达到了精湛的水平,得到高层专家的认可。
一个洁白底色的小小盘子,刻上各色各样的花卉,比真实的盆花更加耐看和亮眼,再加上每一丛花朵旁,都配有一首雅致的小诗,端庄秀丽的字体力透纸背;刻在瓷盘上的老虎,更是栩栩如生;关公圣帝勒马回身,手舞青龙偃月刀,怒目圆睁须髯飘飞,策马扬蹄长鸣,一副威震八方的雄风!若收藏放放置于住所,何尝不是一种陶冶身心的高雅艺术。
现刘余省每年出手的刻瓷作品不下一百多件。每件价值在三千元左右、或十万(获金奖大件),甚至二、三十万的不等。一些高质量、高品位用户前来定制雕刻的越来越多,有些机关部门、公司企业等单位前来定制的也络绎不绝,作品一直供不应求。人常说:“命运不会辜负任何一位努力的人”。近10多年来,刘余省相继在国家、省、市级大赛获得第十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山东省轻工系统首席技师”、“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等20多项荣誉,20多年的风雨路,终于绽放出了他人生的精彩。
展望未来,刘余省说,今后他打算将与残联合作,把特殊教育当做自己的服务对象,免费传授技艺,帮助残疾人就业和创业,保障其正常生活以回馈社会造福民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刻瓷艺术任重道远,雕琢自我,镌刻人生,让这神奇的艺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如孔雀开屏,绽放异彩!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