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秋的味道(散文)

  • 作者:一路顺风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0-15 21:52:34
  • 被阅读0
  • 四序更迭,岁月如歌。时至秋分,时序之刀把秋劈成两半,送去前一半的浓烈与炎热,迎来后一半的清爽与宜人。春的生发,夏的茂密,到秋来,就是饱满成熟,收获希望。一年四季,在我生命的记忆岩层里,镌刻最深的还是饱满而充实的秋。秋,使我盼望过;秋,也使我苏醒过;秋,更使我细细地品尝过。

      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大多总是悲怆而凄切的,或离愁别绪,或吊古怀今,或遇坎坷不平。借秋风秋雨秋霜秋叶,抒发自己的郁闷情绪,那是古代贤达表达的一种高迈情怀了。欧阳修在《秋声赋》里写道:“念谁为之戕害?亦何恨于秋声!”大意是说,(人)应该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可见,人的际遇与时令没有什么关系。而秋瑾借古诗“秋雨秋风愁煞人”的遗言,表达了一位巾帼英雄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秋天,在古人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意味着悲凉与肃杀的色彩,“自古逢秋悲寂寥”,“春女思,秋士悲”,由此可以想象出秋天的萧瑟之气。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酸腐文人,那就是一种故作高雅的矫情了。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秋的象征意义,只盼望着秋的到来,其目的最直接,那就是能吃到新成熟的东西了,特别是秋熟了,就能吃煮玉米煮洋芋。那细细品尝过秋的甘甜与快意,至今总是拂之不去。

      正是在秋分这个时间的节点上,浮想联翩。想起在小时候,是缺吃少穿的年代,特别是农人,每年都盼望着秋的早日到来,秋熟了,就能吃到新粮了,日子就好过些。夏粮产量低,而且生产队打碾了夏粮,交公粮,留籽种,还要留点过春节的夏粮,社员分到的夏粮就不多了。社员的自留地,大多都种玉米和洋芋,因为玉米洋芋产量高,能度生活。各家的自留地基本上不种夏粮。

      夏粮最先成熟的是青稞,所以,尽管青稞的产量并不高,但最先成熟,到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能救急,各生产队总要种一定面积的青稞。到春天开种的时候也最先种青稞和扁豆,我曾经听到大人们都在春播的时候说,现在种在地里,几时能吃上呢。

      如果年份好,风调雨顺,青稞这种作物是最济人的。农历六月初,一片一片田地里拔出穗子的青稞,不过两周时间,穗子向下弯着。摘一个穗子,放在手心一搓,嫩嫩胀胀的颗粒,一掐,挤出牛奶一样的白汁儿,放在口里一嚼,甜甜的,好吃极了。很快的,一整块一整块的青稞开始一抹一抹地开始变了颜色。人们都兴奋地说:“青裸扯黄路(方言,快成熟的意思)了,能很快吃上青稞面了”。再过几天,远远望去,葱葱绿绿的庄稼地里,唯有一块一块的青稞,像绿色地毯上的黄斑块,特别显眼亮丽。人们都说:“天放粮,地开仓”了,总算盼到夏粮熟了。

      有一年秋天,秋雨绵绵,天气阴阴沉沉,雨下一天,睛半天。断断续续一个多月。收割到打谷场的青稞又没法打碾。生产队叫社员把摞在打谷场的青稞,各给各家磨搓,或在碌碡上甩打。再用簸箕簸去“衣子”。秤了,记了斤数,暂拿回去救急,年底决算时长退短补。

      拿回来湿湿胀胀的青稞,母亲放在锅里炒熟,在石磨上推成炒面。暂且每顿吃一点炒面,再吃些菜,日子总算可以向前度了。

      要吃饱肚子,还是要盼到秋分时节,各家各户自留地里的洋芋玉米能吃了。洋芋的长成,要到深秋,秋分前后,每棵洋芋的根部,总有一个先长大的洋芋,把地皮胀裂一条口子,用手指在胀破的口子上一剜,剜出一颗新洋芋,然后埋好地皮,让其余长在根上的小洋芋继续成长,到深秋挖洋芋时,小的洋芋也长大了。这时的玉米颗粒尽管还嫩嫩的,但正好煮着吃。各家各户有了煮玉米煮洋芋,肚子才真正吃饱了。

      那时候没有化肥,社员的自留地里全上的人粪尿、猪粪,就连鸡粪也收集起来上地。社员的一点自留地,都是精心侍弄,好粪都上在自留地。自留地的庄稼,一家比一家的长得好,自留并不多,但能解决大问题。

      一到秋分前后,玉米和洋芋都勉强能吃了。很多人家已经开始煮着吃玉米洋芋了,我总是嚷着母亲煮玉米洋芋吃,但母亲说,还早些,洋芋还小,玉米太嫩,吃得早了浪费,到收获时,就不多了。叫我先剜几个新洋芋和饭,暂不能大量地剜更多的洋芋煮着吃。我口里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埋怨母亲太抠了。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多么不懂细水长流的道理。

      总算盼到母亲放了口话,叫我提上竹篾筐剜一筐洋芋回来,再砍几棵玉米,每人两棵,不能多砍。我兴致勃勃,提上竹篾筐,直奔自留地,猫下身仔细看,瞄准一棵洋芋根周围裂的口子最大的地方,用手指一剜,一个白白胖胖的新洋芋,如孩儿的笑脸,我小心翼翼地摘出来,母亲叮咛过,不能用力拔,以免伤了大根,其余小洋芋就长不好。到玉米地,我只挑棒子大的玉米,从棒子尖头部分拨开一点皮,露出亮亮的玉米颗,用指甲一掐,流白水的太嫩,不砍,流稠汁的就正好。

      把砍的玉米扛回家,母亲剥玉米皮,洗洋芋。我首先剥掉玉米杆子上的叶子和护皮,亮出黄中泛红的玉米杆。用牙折掉杆儿上的硬皮,那玉米杆的芯儿,嫩嫩的,直流水。咬一节,一嚼,蜜汁似的甜。特别是不结玉米棒的独苗玉米杆,是纯红色的,像玛瑙棍儿,比结了棒子的玉米杆更甜。那时候没有化肥,种玉米,是纯农家肥,玉米杆是甜的。以后上了化肥的玉米杆是绿色的,汁水的味儿像菜水,不甜。

      母亲煮玉米洋芋了,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心里真有说不出来的那种高兴劲儿。到晚饭时,玉米洋芋终于煮熟了,母亲一揭草锅盖,满院子都能闻到香味儿。我像猴子一样直奔锅台前,不顾刚开锅时熟洋芋的烫手,抓一个洋芋,手烫得左手换右手,跳出厨房门。“烫手的芋”的记忆,至今难忘。母亲看到这一幕,笑着说,贼娃子,老是嘴急。那时的旱地种的洋芋,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淀粉含量大,煮熟的洋芋,皮儿全裂开,一剥皮,咬一口,品尝到的是真真实实的蛋黄味儿,香得入骨入髓。母亲煮玉米,为防止糖份流失,剥了外皮不剥内皮,待煮熟一剥皮,玉米是原汁原味的香。

      秋分时节,能吃的不仅是玉米洋芋,还有自家种的南瓜,各种蔬菜。南瓜的产量比洋芋还高,而且套种在玉米和洋芋的空隙,不占土地面积,一箭双雕。母亲炒的南瓜菜,特别好吃,煮南瓜也很甜的。生产队也及时打碾,分一些青稞扁豆等粮食,饿肚子填得饱饱的,真好!

      斗转星移,过了几十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什么都不缺了。一年四季,日子一样过,再不盼秋了。想吃什么有什么。现在的孩子,连过年都不盼望了,因为过年吃的东西,平时常能吃到。现在的孩子过年,主要是图玩,图热闹。

      绚丽多彩的秋天,清凉宜人,“天有万物敬人”,这是上苍馈赠人类的最美时节。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瞭望四方,天地万物,把最亮丽的一面展示给人间。万里晴空,天高云淡;一望无际的田野,秋粮收割正忙;枫叶在万绿丛中点点泛红,像繁星一样散落人间。秋风缕缕,瓜果飘香。秋,是成熟的;秋,是饱满的;秋,是富有诗意的;秋,更是尽情品味的。

      回想起来,秋,给小时候的我,带来的总是快乐。

      秋,给城市带来丝丝凉意,更给大大小小的菜市带来新鲜气象。新上市的各色蔬菜,水灵灵,翠绿翠绿;琳琅满目的各种新水果,真是诱人。慢步于这人声鼎沸的菜市,浏览,欣赏,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买了几串葡萄,提回家,想品尝一下今年秋的味道。

      我是一个自幼没有出息的吃货,所以,舌尖上的记忆,历久弥新,总是难以忘却。

      

      2024年秋分于银川

      

      

      

      
    【审核人:站长】

        标题:秋的味道(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1205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