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乡村养猪记(散文)

  • 作者:芹芹森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0-15 09:05:13
  • 被阅读0
  • 儿时的乡村,养猪是每家每户的习惯,几乎无一例外。每年,母亲也会加入这个行列,喂养着两头,甚至更多的猪只。然而,养猪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它不仅耗费体力,更是一项劳心劳力的工作,常常伴随着脏污和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味。

      我们家的猪圈,就坐落在老屋厨房的后侧。只需推开厨房的后门,跨过那条浅浅的屋檐沟,再前行几步,便能抵达。这猪舍,四周由石头堆砌,仅在入口处装有一扇木门。顶棚上,被厚厚的稻草层叠覆盖。尽管如此,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雨水依旧会透过稻草,点点滴滴地渗入。地面则是由木板拼接而成,每当人踩踏上去,便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而在猪圈的底部,则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粪坑。它不仅是猪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家肥的宝贵来源。

      紧挨着猪圈的底部,楼板之上,有些地方的木板间隔甚宽,宽得足以容下一只成人的脚掌。每次我踏上这些楼板,总会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心里既害怕踩到猪的粪便,又担心脚会陷进那些宽阔的缝隙里。

      无论客人,还是我们自己,如果内急,就得小心翼翼地踩上猪圈的木板。用眼睛找好角度,尽量利用那些缝隙来解决需要。一股浓烈的臭味和粪坑里回荡的声音,总是让人感到尴尬万分。尽管如此,我们也只好默默忍受。毕竟这是当时唯一的办法。方便之后,我们更是小心翼翼地移动脚步,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踩错地方。尽管这样的设施显得十分原始,但在当时,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猪在生活习性上没有固定的排泄区域,它们会随意排泄。因此,定期清理猪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那时候,我是家里的小帮手。虽然心里有诸多不情愿,但看到父母那么辛苦,我也就咬咬牙,帮着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次走近猪圈,那股猪粪的味道真是难以形容。清理猪粪时,我总是尽量屏住呼吸,硬着头皮去完成。

      母亲对养猪始终怀有一份执着,尽管这一路上充满了坎坷。每当她带着希望买回一群小猪,精心照料它们,却常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目睹它们在猪圈中相继死去。这样的打击,对母亲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但她从不在外人面前流露出悲伤。每个夜晚,她依旧会准时提起装满猪食的桶,默默地走向猪圈。看到母亲不愿相信猪已经死去,仍然坚持着日常的照料,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终于有一天,母亲似乎在清晨的曙光中豁然开朗。她不再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迈出了家门。她邀请了一位颇有名气的风水先生,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母亲希望能从风水先生那里,得到一些宝贵的建议。

      尽管母亲平日里,总是精打细算。但在这件事上,她毫不犹豫地掏出了钱包。风水先生在仔细查看了猪圈的布局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指出猪槽的摆放位置不太理想,需要重新调整方向。他还提到了茅草屋顶的漏雨问题,这使得猪圈变得过于潮湿,对猪的健康不利。

      母亲就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认真地听着风水先生的整改建议。为了猪仔的健康成长,她决心满满,立马行动起来。首先,母亲叫来了村里的瓦匠师傅,将猪圈的草棚掀掉,换上了瓦片。接着,她和父亲一起,借助绳子与扁担,将猪槽挪到了向阳的位置。细心的母亲,还不忘将石灰洒在猪圈的楼板上,进行消毒处理。最后,她抱来了一堆干草,为猪仔们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和卫生的环境。

      母亲仔细检查了猪圈,直到确信一切都稳妥无误,她心里才感到踏实。于是,她挑选了一个赶集且吉利的日子,去猪儿市场买回了三只活泼的猪仔。从那时起,割猪草就成了孩子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时候的农村孩子,从小就懂得勤劳和自立的重要性。割猪草,就是其中最基础的劳动之一。这项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考验着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只要不上学,孩子们每天早饭后就得背着背篼,走向山坡或田野,寻找那些猪儿爱吃的草料。孩子们喜欢结伴而行,一起走到山坡或田野。一旦发现目标,就赶忙弯下腰,一手扶住猪草,一手握着镰刀,开始快速而专注地割起草来。

      在我们家,哥哥是第一个学会割猪草的。即便在上学期间,他也从未耽误过割猪草的活儿。每天清晨,他斜挎着书包,同时也会带上那个有些磨损的背篼,走向学校。到了学校后,他会将背篼静静地放在教室外面的墙角。放学铃声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背起背篼,踏上那条熟悉的乡村小路。小路两旁,连同路边的土地,都成了他寻找猪草的场所。

      哥哥的眼睛就像捕猎者一样锐利,专注地搜寻着合乎要求的绿植。每当发现猪草,他就会迅速举起镰刀,“唰唰”地割下来,一把一把地放入背篼。他不会放过任何一种猪儿爱吃的草。无论是路边的野草,还是田埂上的嫩叶,他都能一一辨认出来。他总是要等到背篼装得满满当当,才心满意足地踏上回家的路。

      后来哥哥去镇上读初中,课业加重了。妈妈担心这会影响他的学习,就不准哥哥在上学时割猪草了。这时,姐姐接过了哥哥的背篼。再后来,随着我渐渐长大,也开始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背上背篼,拿起镰刀,加入到割猪草的行列中。虽然开始时,我动作略显笨拙,但妈妈总是耐心地指导我,告诉我哪些草是猪儿的最爱,哪些草是有毒的,不能割。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学会了这项技能,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其实,我在第一次独立割猪草时犯了一个错误。记得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刚学会割猪草,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好奇。于是,我约上堂妹,欢快地飞奔到白云寺的那片坡地。

      我俩发现了一片长得特别茂盛的“猪草”,我甚至没有多想,就兴奋地挥舞起镰刀。堂妹也不甘示弱,我们俩一边割草一边嬉笑,不一会儿,背篼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我背着沉甸甸的收获,满怀喜悦地向家里走去。可是,我的双脚刚踏进家门,村里的王大叔就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原来,我们割的不是猪草,而是他家的燕麦,而且几乎割掉了地里的一大半。妈妈听了,脸上的表情既尴尬又无奈,她只能一边陪着笑,一边承诺会赔偿王大叔的损失。

      王大叔走后,妈妈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责骂我。她只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既有失望,也有期待。她对我说:“孩子,观察事物要细心,做事千万不能毛手毛脚。”她的声音虽然很轻,但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每次割猪草之前,我总会仔细辨认,确保不会再次误割别人的庄稼。

      我们农村孩子的童年,就是这样,在试错中不断成长。我时常望着蓝天,想象着村外的世界。妈妈说,只要掌握了文化知识,就能走出山村,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被这个想法深深吸引,希望自己也能像哥哥一样,走进学堂。为了满足我的愿望,妈妈只有拼命养猪。除了一两头肉猪,妈妈还养了几只母猪。她想通过卖猪仔,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支付我们的学费。

      为了减轻父母的劳累,我清早出门上学时,也会背上背篼。放学后,我就会扯满一背篼猪草,背回家。农村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就得在学习和劳动中不断交织、转换。除了野菜,我们有时也会割红薯藤。每年秋天,只要下午的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就得往家里赶。九月的风,虽带着凉意,却送来了肥硕的红薯藤。母亲吩咐我们,必须尽快把地里的红薯藤割完。我猫着腰,穿梭在藤蔓之间。镰刀轻轻一挥,藤蔓便纷纷落地。那段时间,我的手被红薯藤的汁液染得黑乎乎的,难看极了。在我感到腰酸背痛的时候,会向妈妈诉苦。妈妈哈哈一笑,说到:“小孩子,腰还没长结实呢,怕什么痛?”听到这里,我只好忍着痛,继续劳动。

      有时,我正埋头割红薯藤,突然跳出一只青蛙,吓得我扔下镰刀就跑。姐姐有时会戏弄我,故意大声尖叫:“蛇!蛇!”吓得我浑身发麻。当识破姐姐的恶作剧后,我又为自己的胆小自嘲地哈哈大笑。笑着笑着,我才记起母亲要求我们不要把藤蔓弄得太乱,否则大人们挖红薯的时候会很费劲。眼看夕阳渐渐西沉,我们的影子在土地上拉得老长。虽然背上的汗水浸湿了衣服,但我们并没有停下来。

      看着那些被我们割好、堆放整齐的红薯藤,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虽然很累,但想到猪儿们能饱餐一顿,大人们也能轻松一些,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的身影一直在土地上慢慢移动,直到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地平线。我们才收拾好工具,背着满满的红薯藤,踏上回家的路。

      在那些辛勤劳作的日子里,我们不仅为自己家的猪儿割红薯藤,还会帮助他人。我的小学老师是一个民办教师,她家里也养了猪。每到周末,妈妈会陪我一起,给老师背几背篼红薯藤。每次,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背到老师的家。看着猪儿们争先恐后地抢食,我的心中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快乐。这些小小的红薯藤,不仅喂养了猪儿,也喂养了我对乡村生活的记忆和对老师的敬意。通过这些简单的行动,我学会了感恩和回报,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质的收获,更在于心灵的充实和成长。

      随着季节的更迭,田间的作物也在不断地变换。在南瓜长势喜人的季节里,我们会在日暮时分,背着背篼,拿着镰刀,轻手轻脚地走进南瓜地。我经常学着姐姐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挑选那些最鲜嫩的藤叶。我们的动作很轻,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到那些娇嫩的藤蔓。

      每一次割下一片叶子,我都会轻轻地把它叠放在背篼里,直到背篼被装得满满的。然后,我们便会背起那沉甸甸的背篼。背篼里的南瓜叶,随着我们的步伐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

      自从整改了家里的猪舍之后,养猪的过程基本上还是挺顺利的。可是,偶尔还是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记得有一天早上,母亲去给猪喂食时发现了异常。猪栏里最大的那头猪,肚子胀得老大,躺在猪圈的木板上,已经没有了生机。那天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家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那时候,我还不太理解死亡的含义。我脱口而出:“该死那头小猪,让大的活着。”妈妈急忙伸手捂住我的嘴,制止了我的话。她焦急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呀?两头猪都好好的,不行吗?大猪没了,你也不能说小猪呀。”在妈妈的潜意识里,总觉得小孩子的言语,能影响到现实。

      在我们家,猪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每一笔开销都早已计划好,就等着猪出栏换钱。因此,一头猪的死亡对母亲来说,打击之大,简直如同剜心之痛。

      在我们家,猪不仅是家庭收入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母亲辛勤劳作的见证。记忆中,那些养猪的岁月里,母亲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她得跟父亲一起,照料地里的庄稼。傍晚收工回来,母亲顾不得休息,就忙着做一家人的晚饭。

      晚饭后,母亲依然不得闲。她用双手提起那个沉重的鼎锅,放在柴灶上,往锅里倒满水,点燃了柴火,然后叫我去烧火。在我将锅里的水烧至沸腾的时间,她赶紧拿起刀,迅速将猪草细细切碎。厨房里,那个大鼎锅总是被火烧得热气腾腾。母亲将切碎的猪草和红薯藤混合,倒入沸腾的水中,接着撒上几把糠料,在水中搅拌均匀。随着水分的逐渐蒸发,猪食渐渐变得浓稠,散发出一股特有的香气。

      这时,母亲会叫我扑灭柴火。然后,她自己会咬紧牙关,小心翼翼地将一锅热腾腾的猪食倒入木桶中。提着沉甸甸的木桶,她步履稳健地走向猪圈,而猪圈里的猪儿们似乎早已感知到晚餐的到来,发出一阵阵哼哼声,仿佛在急切地催促着。母亲迅速地将食料倒进猪槽,猪儿们立刻争先恐后地大吃起来。直到听到它们唰唰的吃食声,母亲紧锁的眉头才逐渐舒展。

      每年的九月、十月,是给猪催肥的关键时期。妈妈总会精心挑选最甜的红薯,仔细地切成小块,再与金黄的玉米面混合,煮成营养丰富的猪食。每当猪圈里的猪儿们争抢着吃食,妈妈脸上的笑容就会多起来。在她的眼中,这些猪似乎已经变得膘肥体壮。母亲总说,猪养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家里的日子能不能过得红火。因此,她总是不遗余力地确保猪儿们得到最好的照料。

      养猪的过程除了辛苦、费神之外,还会遭受突发状况。我清晰记得,为了给猪准备食物,妈妈被疯狗撕咬的情形。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妈妈借着月色,在院子里宰猪草。当时,只有我和哥哥在家里。突然,妈妈发出的一声惊叫混合着狗吠声,划破了夜的宁静。原来是一只体型很大的疯狗,在袭击妈妈。

      那时候,我和哥哥年幼体弱,根本无能驱赶外物的突然袭击。慌乱之下,妈妈捡起地上的一节竹棍,奋力地与疯狗搏斗。哥哥此刻站起身,操起扁担,准备出门保护妈妈。妈妈却大声说:“快把扁担扔给我,你们赶快去里面的屋子,拴好门,不许出来。”

      看见那头眼睛闪着绿光的疯狗,不断向妈妈扑去。我和哥哥躲在门后,心怦怦直跳,非常担心妈妈的安全。妈妈一边挥舞竹棍,一边跑向我们的方向,弯腰捡起扁担。她的手不停挥舞着,用几乎嘶哑了的声音呵斥着。经过一番周旋,虽然妈妈腿上和手上,都受了伤。但疯狗在妈妈的勇敢抵抗下,终于灰溜溜地逃走了。
    【审核人:站长】

        标题:乡村养猪记(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1187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