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龙源口镇,有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阿育塔。
阿育塔,高达180米,底围约800米,宛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傲立于天地之间。当你站在它的脚下,仰望那巍峨耸立、突兀而起的巨大石峰,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敬畏之情。那陡峭的石壁,是大自然用巨斧精心雕琢而成。
从塔下至塔顶,山路崎岖艰险,需手脚并用攀缘。距顶40米处,铁柱铁链助力。行至此处,方见山顶小庙,内有铁铸菩萨。庙后观音台,风光尽收。惊觉阿育塔立于镇龙石上,高耸云端,下临苍龙潭,奇险令人叹!
登上山顶,一座塔矗立其上。说它是塔,却又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塔,它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铸就的杰作。站在塔顶,极目远眺,龙源口水库在几百米外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大地之上。
阿育塔位于举世闻名的“龙源口大捷”遗址附近,当你置身其间,眼前浮现出朱德手提花机关枪,带领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耳畔响起“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如轩、杨池生)”那激昂的红色歌谣优美旋律。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火红的杜鹃花。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好似天边燃烧的云霞。每一朵杜鹃花都像是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又像是在歌颂着如今的和平与美好。
阿育塔,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宠儿。它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又展望着未来的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座石峰、一座塔,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去追寻那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
传说在公元前273年的印度大地上,风云激荡,权力的争斗如汹涌的波涛,从未停歇。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在一场血腥的王位争夺中,踏着99个兄弟的鲜血,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早年的阿育王,是战火与杀戮的化身。他的双眼被权欲蒙蔽,心中燃烧着无尽的狂热。连年的征战,让大地哀鸿遍野,百姓在他的铁蹄下呻吟。那遥远的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曾经的宁静被他亲手打破。战火纷飞中,10万人命丧黄泉,15万人被无情掳走,家庭破碎,泪洒山河。那是怎样的人间惨剧,血与火交织成一幅绝望的画卷。
随着岁月的流逝,阿育王的内心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或许是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时的沉思;或许是在目睹百姓痛苦后的一次良知觉醒。总之,隐藏在他心底深处的良心与佛性,如沉睡的巨兽渐渐苏醒,开始压制那曾经不可一世的权欲与杀气。
他决心皈依佛门,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那一丝曙光,从此踏上了救赎与慈悲的道路。他积极地向全国各地派遣一批批佛教使团,那坚定的步伐,带着对和平与仁爱的渴望。他们走过山川,越过河流,将佛教的智慧之光播撒在每一个角落。庙宇在大地上崛起,如同一座座心灵的灯塔,照亮了人们迷茫的心灵。
那84000座奉祀佛骨的舍利塔,是阿育王虔诚的见证。而阿育塔,便是其中之一。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阿育王的转变,从杀戮到慈悲,从狂热到宁静。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
站在阿育塔前,你能听到那远古的风声,诉说着阿育王的故事。风拂过脸庞,带来一丝清凉,让人不禁思考:权力与欲望,究竟能把人带向何方?而内心的良知与信仰,又如何拯救一个迷失的灵魂?阿育王用他的一生给出了答案。
三
在龙源口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古老的传说交织在一起,为每一处景致都赋予了神秘而动人的色彩。先说那“飞来石”,它紧挨阿育塔,以其独特的形状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背后更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龙源口的苍龙江,本应是滋养大地的生命之脉,然而,每逢春夏之交,它却性情大变,逆流而上,直抵磨溪岭。磨溪岭中的藏龙潭,便成了一条凶残苍龙肆虐的舞台。那苍龙兴风作浪,带来的是山洪的爆发,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吞噬着附近的村庄、肥沃的田地和充满生机的菜园。
房屋在洪水中摇摇欲坠,农作物被无情地摧毁,往昔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瞬间破碎。村民们心急如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有些人不得不忍痛谋划举家外迁,背井离乡;有些人则被迫踏上四处流浪的艰辛路途。
当苍龙再次肆意妄为、闹事人间之时,恰巧被一位路过的神仙所发觉。这位神仙心怀正义,试图以自身的法术来制服苍龙,怎奈苍龙的力量过于强大,神仙的法术竟也无法将其降伏。无奈之下,神仙只得将这一情况上报天庭。天庭之上,玉皇大帝闻此震怒,立即请来如来佛祖施法相助。
如来佛祖亲临五行山下,面对作恶多端的苍龙,他目光如炬,飞起一脚,那力量能够撼动天地。一座刀削斧劈、形如尖塔的石峰瞬间被踢向藏龙潭,以千钧之势将苍龙死死地压在深潭之中,让其永世不得翻身。如来佛祖这一脚的威力实在太过惊人,连带另一块巨石也一同飞了起来,恰好落在了石峰的旁侧。这块随势而起的巨石,便是如今的“飞来石”,而那镇压苍龙的石峰,自然就是雄伟的阿育塔了。
当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凝视着“飞来石”与阿育塔,还能听到那远古的龙吟,感受到如来佛祖的浩然正气,以及村民们重获安宁后的喜悦与感恩。岁月悠悠,传奇不老,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让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心中都充满了对正义和力量的敬畏与向往。
春来,周围的草木抽出嫩绿的芽儿,微风拂过,像是在轻轻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夏至,骄阳似火,“飞来石”与阿育塔在光影的交错中更显庄严肃穆;秋临,金黄的落叶为它们铺上一层华美的地毯,诗意盎然;冬到,白雪皑皑,它们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宛如沉睡的巨人,等待着春天的唤醒。在“飞来石”与阿育塔的陪伴下,龙源口的人们将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四
这座塔,相传求子最为灵验。或许正是这份神秘的力量,让众多渴望新生命降临的人们,怀揣着希望踏上这片土地。绕到庙门后侧,一处狭窄的休息台映入眼帘。栏杆围住了这一方小小的空间,可当你探头俯视,那悬崖绝壁之下,云雾飘袅,置身于仙境之中,却又令人心惊胆颤。
衔接山梁塔腰的5间禅房,曾经内供佛像,只可惜现已损毁。但那些残垣断壁,似乎仍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庄严。登临阿育塔,并非易事,需借助附于岩壁的铁链。离顶40米处,至今保存的10节铁链依然坚固,铁链上悬着的那块铁牌,刻有“光绪丙戌年冬月吉日,西乡56都吴察九妻尹氏率侄子光庆敬献”的字样,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史官,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人们的虔诚。
据说,凡上阿育塔朝拜的香客,若没有诚心,是怎么也攀不上塔顶的。这一传说,为阿育塔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让每一个前来朝拜的人,都怀揣着一颗无比虔诚的心。
每个上塔的人在上塔之前,必须洗净自己的肉身,身上不能带任何一点含肉腥味的东西。这是一种对信仰的尊重,也是对心灵的净化。一天,一位村妇心怀虔诚,踏上了上塔拜佛的路途。她身上什么也没带,只带了一串用牛皮筋串着的钥匙。
她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起初,脚步还算轻盈,心中满是对佛祖的敬畏与期待。然而,行至山腰,情况却陡然生变。不管她如何费劲,双脚被无形的力量拖住,怎么也爬不上去。那村妇满心费解,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困惑与迷茫。
旁人见状,好心提醒她:“你身上的牛筋钥匙可能有问题。”村妇听闻,心中不服,立刻反驳道:“如果说牛筋是牛身上的东西,带有腥味,那塔内的那面牛皮大鼓不是牛皮制成的吗?”她的话音刚落,阿育塔顶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
狂风携带着牛皮大鼓飘出阿育塔,重重地摔落在苍龙潭里。瞬间,潭水涌起巨大的浪花,将鼓一下就吞没了。那汹涌的潭水,是在宣泄着神灵的愤怒,又像是在警示着世人对信仰的尊重不容有丝毫的亵渎。
自那以后,阿育塔内再也见不到牛皮鼓了。这个传说,在人们的口中代代相传,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传奇。每一个听闻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在心中对神灵多一份敬畏,对信仰多一份虔诚。
阿育塔,香客信徒中女性居多。她们心怀虔诚,来此朝拜观音菩萨。尤其是二月十九花朝节,氛围最浓最盛。信女们祈求子嗣,渴望护佑后人。
阿育塔,以其宏伟壮观的美景,吸引着历代众多文人雅士攀峰赏景、吟诗作画。他们用笔墨描绘出这里的雄奇与秀丽,用诗句抒发着内心的感慨与触动。
2024年8月9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龙源口镇,有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阿育塔。
阿育塔,高达180米,底围约800米,宛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傲立于天地之间。当你站在它的脚下,仰望那巍峨耸立、突兀而起的巨大石峰,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敬畏之情。那陡峭的石壁,是大自然用巨斧精心雕琢而成。
从塔下至塔顶,山路崎岖艰险,需手脚并用攀缘。距顶40米处,铁柱铁链助力。行至此处,方见山顶小庙,内有铁铸菩萨。庙后观音台,风光尽收。惊觉阿育塔立于镇龙石上,高耸云端,下临苍龙潭,奇险令人叹!
登上山顶,一座塔矗立其上。说它是塔,却又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塔,它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铸就的杰作。站在塔顶,极目远眺,龙源口水库在几百米外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大地之上。
阿育塔位于举世闻名的“龙源口大捷”遗址附近,当你置身其间,眼前浮现出朱德手提花机关枪,带领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耳畔响起“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如轩、杨池生)”那激昂的红色歌谣优美旋律。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火红的杜鹃花。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好似天边燃烧的云霞。每一朵杜鹃花都像是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又像是在歌颂着如今的和平与美好。
阿育塔,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宠儿。它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又展望着未来的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座石峰、一座塔,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去追寻那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
传说在公元前273年的印度大地上,风云激荡,权力的争斗如汹涌的波涛,从未停歇。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在一场血腥的王位争夺中,踏着99个兄弟的鲜血,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早年的阿育王,是战火与杀戮的化身。他的双眼被权欲蒙蔽,心中燃烧着无尽的狂热。连年的征战,让大地哀鸿遍野,百姓在他的铁蹄下呻吟。那遥远的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曾经的宁静被他亲手打破。战火纷飞中,10万人命丧黄泉,15万人被无情掳走,家庭破碎,泪洒山河。那是怎样的人间惨剧,血与火交织成一幅绝望的画卷。
随着岁月的流逝,阿育王的内心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或许是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时的沉思;或许是在目睹百姓痛苦后的一次良知觉醒。总之,隐藏在他心底深处的良心与佛性,如沉睡的巨兽渐渐苏醒,开始压制那曾经不可一世的权欲与杀气。
他决心皈依佛门,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那一丝曙光,从此踏上了救赎与慈悲的道路。他积极地向全国各地派遣一批批佛教使团,那坚定的步伐,带着对和平与仁爱的渴望。他们走过山川,越过河流,将佛教的智慧之光播撒在每一个角落。庙宇在大地上崛起,如同一座座心灵的灯塔,照亮了人们迷茫的心灵。
那84000座奉祀佛骨的舍利塔,是阿育王虔诚的见证。而阿育塔,便是其中之一。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阿育王的转变,从杀戮到慈悲,从狂热到宁静。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
站在阿育塔前,你能听到那远古的风声,诉说着阿育王的故事。风拂过脸庞,带来一丝清凉,让人不禁思考:权力与欲望,究竟能把人带向何方?而内心的良知与信仰,又如何拯救一个迷失的灵魂?阿育王用他的一生给出了答案。
三
在龙源口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古老的传说交织在一起,为每一处景致都赋予了神秘而动人的色彩。先说那“飞来石”,它紧挨阿育塔,以其独特的形状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背后更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龙源口的苍龙江,本应是滋养大地的生命之脉,然而,每逢春夏之交,它却性情大变,逆流而上,直抵磨溪岭。磨溪岭中的藏龙潭,便成了一条凶残苍龙肆虐的舞台。那苍龙兴风作浪,带来的是山洪的爆发,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吞噬着附近的村庄、肥沃的田地和充满生机的菜园。
房屋在洪水中摇摇欲坠,农作物被无情地摧毁,往昔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瞬间破碎。村民们心急如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有些人不得不忍痛谋划举家外迁,背井离乡;有些人则被迫踏上四处流浪的艰辛路途。
当苍龙再次肆意妄为、闹事人间之时,恰巧被一位路过的神仙所发觉。这位神仙心怀正义,试图以自身的法术来制服苍龙,怎奈苍龙的力量过于强大,神仙的法术竟也无法将其降伏。无奈之下,神仙只得将这一情况上报天庭。天庭之上,玉皇大帝闻此震怒,立即请来如来佛祖施法相助。
如来佛祖亲临五行山下,面对作恶多端的苍龙,他目光如炬,飞起一脚,那力量能够撼动天地。一座刀削斧劈、形如尖塔的石峰瞬间被踢向藏龙潭,以千钧之势将苍龙死死地压在深潭之中,让其永世不得翻身。如来佛祖这一脚的威力实在太过惊人,连带另一块巨石也一同飞了起来,恰好落在了石峰的旁侧。这块随势而起的巨石,便是如今的“飞来石”,而那镇压苍龙的石峰,自然就是雄伟的阿育塔了。
当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凝视着“飞来石”与阿育塔,还能听到那远古的龙吟,感受到如来佛祖的浩然正气,以及村民们重获安宁后的喜悦与感恩。岁月悠悠,传奇不老,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让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心中都充满了对正义和力量的敬畏与向往。
春来,周围的草木抽出嫩绿的芽儿,微风拂过,像是在轻轻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夏至,骄阳似火,“飞来石”与阿育塔在光影的交错中更显庄严肃穆;秋临,金黄的落叶为它们铺上一层华美的地毯,诗意盎然;冬到,白雪皑皑,它们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宛如沉睡的巨人,等待着春天的唤醒。在“飞来石”与阿育塔的陪伴下,龙源口的人们将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四
这座塔,相传求子最为灵验。或许正是这份神秘的力量,让众多渴望新生命降临的人们,怀揣着希望踏上这片土地。绕到庙门后侧,一处狭窄的休息台映入眼帘。栏杆围住了这一方小小的空间,可当你探头俯视,那悬崖绝壁之下,云雾飘袅,置身于仙境之中,却又令人心惊胆颤。
衔接山梁塔腰的5间禅房,曾经内供佛像,只可惜现已损毁。但那些残垣断壁,似乎仍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庄严。登临阿育塔,并非易事,需借助附于岩壁的铁链。离顶40米处,至今保存的10节铁链依然坚固,铁链上悬着的那块铁牌,刻有“光绪丙戌年冬月吉日,西乡56都吴察九妻尹氏率侄子光庆敬献”的字样,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史官,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人们的虔诚。
据说,凡上阿育塔朝拜的香客,若没有诚心,是怎么也攀不上塔顶的。这一传说,为阿育塔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让每一个前来朝拜的人,都怀揣着一颗无比虔诚的心。
每个上塔的人在上塔之前,必须洗净自己的肉身,身上不能带任何一点含肉腥味的东西。这是一种对信仰的尊重,也是对心灵的净化。一天,一位村妇心怀虔诚,踏上了上塔拜佛的路途。她身上什么也没带,只带了一串用牛皮筋串着的钥匙。
她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起初,脚步还算轻盈,心中满是对佛祖的敬畏与期待。然而,行至山腰,情况却陡然生变。不管她如何费劲,双脚被无形的力量拖住,怎么也爬不上去。那村妇满心费解,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困惑与迷茫。
旁人见状,好心提醒她:“你身上的牛筋钥匙可能有问题。”村妇听闻,心中不服,立刻反驳道:“如果说牛筋是牛身上的东西,带有腥味,那塔内的那面牛皮大鼓不是牛皮制成的吗?”她的话音刚落,阿育塔顶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
狂风携带着牛皮大鼓飘出阿育塔,重重地摔落在苍龙潭里。瞬间,潭水涌起巨大的浪花,将鼓一下就吞没了。那汹涌的潭水,是在宣泄着神灵的愤怒,又像是在警示着世人对信仰的尊重不容有丝毫的亵渎。
自那以后,阿育塔内再也见不到牛皮鼓了。这个传说,在人们的口中代代相传,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传奇。每一个听闻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在心中对神灵多一份敬畏,对信仰多一份虔诚。
阿育塔,香客信徒中女性居多。她们心怀虔诚,来此朝拜观音菩萨。尤其是二月十九花朝节,氛围最浓最盛。信女们祈求子嗣,渴望护佑后人。
阿育塔,以其宏伟壮观的美景,吸引着历代众多文人雅士攀峰赏景、吟诗作画。他们用笔墨描绘出这里的雄奇与秀丽,用诗句抒发着内心的感慨与触动。
2024年8月9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