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这篇《千字文》,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史学家周兴嗣所作,号称“中国蒙学书之祖”,是中华文化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之一。一千多年来,从贵族到平民,从幼童至老叟,广为诵读传唱。
周兴嗣何许人也?《梁书·周兴嗣传》载:“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辞海》注:“沈丘秦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项城汉置南顿县,明移置项城县,故址在今沈丘县。”而今的沈丘县城——槐店镇,就是古项子国遗址,也是周兴嗣的祖籍地。
为纪念周兴嗣,沈丘人民在南洛高速路沈丘出口处花园广场塑造了周兴嗣雕像,又在槐园建了《千字文》文化广场。作为周兴嗣的乡党,我不仅领略到《千字文》中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对周兴嗣这位先贤充满了敬仰。
穿越历史时空,我仿佛看到峨冠博带、貌清神奇的周兴嗣在耳边低语《千字文》,恍若看到左眼失明、风度残年的周兴嗣前来沈丘祭祖……
周兴嗣是西汉太子太傅周堪的后裔,西晋永嘉南渡时,为躲避战乱,其先人从沈丘迁徙到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周兴嗣生于公元469年左右,十三岁开始,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多年后精通了各种纪事文章的写法,显露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有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增长知识、才干的两大途经,周兴嗣就是一个躬身实践的代表。通过“读万卷书”,周兴嗣了解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知晓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用知识打破认知边界,用书本垫高了自己的人生;通过“行万里路”,周兴嗣将身心放置于浩渺天地间,亲身体验和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更好地体验生活,感悟自然。这种“知”与“行”的统一,使周兴嗣积累了知识、经验和智慧,为后来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尔·盖茨说过:“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贵人和伙伴”。周兴嗣是很幸运的,隆昌年(494年),年轻才俊的他便结识了吴兴太守谢朏,谢朏也是个文学家,喜欢和周兴嗣在一块谈论文史,并在朝廷极力推荐周兴嗣的才学。本州举荐秀才出任公职,周兴嗣被推举出任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郡丞(郡守的副职)。如果说周兴嗣是千里马,谢朏就是伯乐。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变得优秀了,别人自然会关注你,如果你不够优秀,就很难得到别人的赏识,自然就会缺少所谓的幸运。
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代齐建梁,他在文学、经学、史学以及音乐、绘画、书法、棋艺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其中,他的文学创作大大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使梁朝成为春秋战国、西汉中期之后又一个文风昌盛的时代。而始终喜好文学书识的梁武帝又是求贤若渴,就在此时,博学多才的周兴嗣走进了梁武帝的视线,先后被梁武帝任命为“安成王国”侍郎、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等职务。一生中,周兴嗣共参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著有《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文》等文章。
在周兴嗣的作品中,最出名的当数《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文》,即我们常说的《千字文》。一日,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命其编成有内容的韵文,用于教育后代。周兴嗣深知责任重大,伏案挑灯,苦思冥想,用一夜时间编完。或许是在创作时投入了太多的激情,周兴嗣在写完这篇文章后,有资料说他一夜白了头。宋代徐钧在《周兴嗣》诗中赞曰:“文成千字贯如珠,一夜劳心白尽须。”这一夜白头的传说,可能多了一些神奇的色彩,但可以想象的是:这一夜,周兴嗣的身心是何等辛苦,心绪又是何等激昂。他用热血丹心谱写的《千字文》,气势雄浑,文采飞扬,融知识性、可读性、教化性于一炉,内容涵盖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人物掌故、农耕园艺、祭祀礼仪、饮食起居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其中引用的经典文献,涉及古籍二十多部、地名近二十处,还涉猎大量的神话故事,可称得是一部袖珍版的百科全书。梁武帝阅后,拍案叫绝,命立即刻印,刊之于世,为初学者入门教本。自此,各地蒙馆塾师纷纷用《千字文》作儿童课本。
一篇旷世奇文,一夜成文,又一夜成名,这不仅是周兴嗣个人的大成,梁武帝也功不可没。一个雄才大略、热爱文学的梁武帝萧衍,一个学富五车、雄心勃勃的贤臣周兴嗣,他们相互欣赏,相互成全,才成就了这部传世经典。
由于《千字文》影响颇深,以至于我国古代许多需要较大数字编号的项目,都采用《千字文》字序为序,如考场试卷编号、商人帐册编号、大部头书籍编号等等。同时,《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其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不仅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璀璨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不朽丰碑,对于现今社会依然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回归,《千字文》这样的国学经典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继而流传到更远的未来。而作者周兴嗣,不仅是吾所爱,也将一直被世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