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晴好,有兴到沈北蒲河一游。本来城里公园不少,可近年来都被各种活动团体瓜分的几无剩地。什么唱的,跳的,吹的,闹的…整的是乌烟瘴气,乱七八糟。郊外不错,人少幽靜。慢步河边栈道,观河水鱗鳞,清波荡漾。看绿树成荫,红廊环绕。再加上北方初秋的一阵阵凉风,友好的从身边吹过,那才真叫一个惬意。
忽见远处水面上有一只“野鸭”在快速地游弋,我便指着那“野鸭"高声喊到:“野鸭!"身后的老伴儿随口回了一句:“你什么眼神啊?那是孩子在玩儿小型游艇。”哈哈,可不是嘛,抬头看看河对岸,一个身穿白色上衣的小男孩儿,正坐在慢坡的草地上。他手里拿着遥控器,正在操控着河面的游艇…
一个扶栏而立的老年男子见到我们走过来,无不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是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他们想要的有,他们不想要的也都早早给他们研究出来了。我们小时候与现在简直就是天上地下,没法比。”我说:“那是,你我小时候也就能在河边抠块黄泥搓搓泥球…”他又接着说:“我小时候,家乡庄稼十年九旱,从来就没吃过饱饭。村里还没有电,磨米磨面全靠村里的一台碾子和一盘石磨。全村三十几户人家,生产队只有一辆马车和一辆牛车,根本没有闲牲口供人使唤,社员磨米磨面,不论是用碾子还是用磨全靠人推。就这还得排着队等着。不光是缺吃,还缺烧,我们那山上长不出草木,每到秋天,垅沟里的豆叶都搂的精光…”
谈话中得知老人是来自朝阳农村的,今年七十岁。儿子西南交通大学毕业,毕业后在沈阳的一家大型的公司工作。他与老伴儿十几年前就来沈阳带孙子,如今大孙子已读初中,小孙子也马上入学。儿子两口子为了让两位老人享享福,儿媳妇儿已辞去工作,做全职太太。为方便二位老人的生活,儿子特意为父母在蒲河边上给他们买了一套房子…老人唠起儿子也是无比的骄傲,言语中流露出发自心底的满满的幸福感。
告别老人,我不禁想起当年有记者问葛存壮老先生:您这一辈子参演了许多部电影,您对自己的哪一部作品最满意?当时葛老先生很幽默地回答,我这辈子最满意的作品就是葛优。是啊,这即是对葛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肯定,又是自己拥有如此优秀的儿子的骄傲。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儿子,给予他父亲的底气!
联想起学校门口,很多接孩子的老人,他们都是因为儿女在城里工作,而随儿女进城的。这些儿女中,读书改变命运的占比较大,但是也有很多是因为儿女创业成功而进城的。
现在社会上很多已婚青年男女,在生育问题上存在消极想法,他们婚后不想生育孩子,一方面是自己为了享受,一方面是怕生活压力大,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当然也不能排出一些社会原因)孰不知,如果没有儿女哪还有未来。一个亿万富豪,如果没有儿女,百年以后那庞大的遗产给谁?将来花你的钱的人,说不定就是你生前最讨厌的好吃懒做的人。而普通百姓,如果不生育儿女,何以改变命运。愚公移山的故事,国人应该都知道,只要子子孙孙无穷尽,门前的大山总会有被挖掉的那一天。生儿育女,往大了说是为国家做贡献,往小了说就是自己受益。“养儿防老"这话不假,不到老时怎会知道。有人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以上的时间,而我认为改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一辈就可以。前面提到的朝阳老人,葛老先生,以及学校门口接孩子的很多进城老人,他们不都是利在当代吗!
2024-08-27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