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刘哈斯:漫步在洛阳桥上

  • 作者:昕月蓝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9-14 17:15:51
  • 被阅读0
  •   泉州,枕山襟海,海丝起点,世遗之城。

      早在宋元时期,泉州约与100多个国家通商贸易,一跃成为世界海上商贸中心。泉州港,帆樯林立,百舸争流,中外商贾熙来攘往。

      为拓展港口腹地,畅通交通,促进商贸,宋元时期的泉州掀起了修桥热潮,洛阳桥便建于洛阳江入海口。

      洛阳桥,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如今依然横贯于海湾碧波之上,成为泉州地标性建筑、游客必打卡之地。

      甲辰春日,我们一家三人,慕名而来,亲眼目睹了这座跻身中国古代四大名桥的风采。

      洛阳桥,建桥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原名万安桥,由泉州知府蔡襄主持建造。现洛阳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46座,桥墩净跨8米;桥面石板长11米、宽1米,上置6或7条石板,桥的两侧有500多根栏柱,桥的南北两端各有2尊宋代圆雕将军石,桥旁有多座宋代石塔及石碑、摩崖石刻和保存至今的历代修桥碑记。

      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它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洛阳桥,首创“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浮运架桥”等先进的造桥技术。它的筏式桥墩,无疑是千年古桥的传神一笔。所谓的筏式桥墩,就是沿着桥梁中线抛下打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桥墩全用长条石交错垒砌,端部呈船形,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

      洛阳桥的生物固基工程,至今还让西方学术界叹为观止。为了使桥墩石与石之间更加坚固,造桥者还独创了“种砺固基法”,即通过在桥墩基石上养殖牡蛎,利用牡蛎的分泌物粘合石块,增强了桥体的稳固性。

      洛阳桥的“浮运悬机架桥”法,深得人们的赞誉。当时科学不发达,没有载重卡车、起重机等机械没备的情况下,工匠们是怎样把每条都重达数千斤以上的石板安装上去的呢?原来是,他们把从附近采集的石板,用船由水道运到桥墩的位置,当潮水高涨的时候,船也随着潮水将石板托起,工匠将石桥与桥墩对齐固定。到了潮退的时候,船随潮水下降了,这样石板就安放在桥墩上了。

      我们从洛阳桥南端上桥,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大的梁式石桥横卧在宽阔的洛阳江上,海水已退去,桥体、桥墩、桥基以及种蛎固基的石群全都暴露在外。河床两边大片的红树林上成群的海鸟飞飞落落,有几位赶海的漁民在泥水中移动着。

      我们走到桥中央,看到两侧有亭子2座,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有“万安桥”“万古安澜”等10多方碑刻。有座“蔡忠惠公祠”,是北宋时为纪念蔡襄的功劳而建造的。祠中有两块大石碑,刻着大书法家蔡襄所撰的《万安桥记》,记述建桥过程。此碑文章之精炼,书法之端劲,刻功之精湛,史称“三绝”,为历代所推崇。我习好书法,学习书法几十年来,每次出行旅游都十分关注牌匾、楹联、碑刻之书法艺术。我驻足在《晚安桥记》碑文前,心中默默地临摹并拍照保存待日后学习之用;爱人喜欢诗词,她在“蔡忠惠公祠”中观看、拍照历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诗文、碑帖;女儿爱好摄影,在榕树下、摩崖前、护栏边尽情地选景拍照,当拍摄到有只海鸟俯冲至水面,伸出其锋利的爪子抓住一条鱼儿后飞向蓝天的精彩瞬间,顿时喜笑颜开。

      仅千米长的大桥,竟然走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走到大桥北端,在巨大的蔡襄雕像下歇脚时,女儿问我:“老爸,看的怎样,还满意不?”我说:“看的很好,但有两个遗憾!一是没看到海浪波涛上的大桥雄姿;二是未见上月光菩萨雕像。女儿说:“这好办啊,那就等到下午海水涨潮时咱们再来一趟呗!”。

      当太阳西沉时刻,我们来到了洛阳桥的北端,从北端上桥向南游览。抬眼望去,在晚霞的映照下,好似一条金龙横卧在铺满阳光的海面上。桥上游人如织,一对情侣,头戴簪花、身穿汉服、依偎着栏杆自拍留下这美好的瞬间;一群大妈穿戴艳丽服饰、摆出各种美姿、齐喊茄子合影留念。

      当我们走到一处桥面稍微宽阔的地方,发现低矮的栅栏打开着,一对中年男女坐着塔底台阶上聊天。我走近中年男士问:“请问,这是月光菩萨塔吗?”中年男士上下打量我后说:“是的”,我紧接着又问:“我们可否进去看一眼?”中年男士说:“进来吧!”。我们进去后,发现这是一处漁人晚归靠船卸货之地,有台阶通向桥底。女儿小心翼翼地下台阶,回头拍照月光菩萨雕像,爱人向着女儿喊:“危险、小心!”我在中年男士对面拾台阶坐下歇脚,这是中年男士开口对我说道:“我看你像是个当兵的人,我也当过兵,看到当兵的人就有一种亲切感。”我表达过谢意后,向中年男士请教:“这桥为什么叫洛阳桥呢?” 中年男士回答道:“据我所知,晋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造成打量的中原人南迁至泉州、闽南一带。他们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地形地貌很像古都洛阳,为纪念故土就把这地方取名为洛阳,前边那个镇就叫洛阳镇,这桥也因此而得名,我就是洛阳镇人,我的祖先就是来自于河南洛阳的闽南人。”这时,发现爱人、女儿已走出很远,我便起身看了看塔背面的月光菩萨雕像,之后与中年男士握手告别。

      洛阳桥的建成,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不仅方便了洛阳江两岸人们的出行,便捷了货物运输,促进了商贸交流,而且打通了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要道,推动了泉州社会经济与商贸活动的蓬勃发展。

      如今的洛阳桥,已成为泉州人的精神图腾,象征着泉州人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也彰显着这座城市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色。

    【审核人:站长】

        标题:刘哈斯:漫步在洛阳桥上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0505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