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山后那片田

  • 作者:海尼尔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11-01 17:00:44
  • 被阅读0
  •   林徽因在一首《别丢掉》的诗中写道“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现在我家乡那片山田的稻子也熟了,我也仿佛听到了那“回音”——在微风吹拂下,一片金黄的稻子发出沙沙的响声,荡漾在山谷间,荡漾在白云间。我想,那是最美妙的乐曲了。我的思绪回到改革开放初,我父亲在村里承包的那片山田上,对我家来说,那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改革开放以前,大人们除了忙田里的活,就是上山砍柴。那时农村里没有通电,也没能用上煤气灶,烧饭都是用柴火在土灶里烧,用铁锅煮、蒸点吃的。小孩子除了上学,放学回家也很快就会完成作业,课业没有什么负担,因此,小孩子课余大把的时间都是在帮大人做做家务,或者在田地里干活。白天,在田地里,在山上,都能看到大人和小孩忙碌的身影,到饭点时能看到炊烟袅袅。但是,在那艰苦的岁月,粮食匮乏,不管大家如何的勤劳,还是解决不了吃饱饭的问题,别奢望能吃上一大碗米饭了。

      我们村里在名叫“山后“的地方,有一大片山田,也就是梯田,海拔相对较高,但日光充足,雨水也充沛。因为是”大锅饭“的原因,也因为路有些远,山路也难走,种上的水稻产量也不高。在我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改革开放了,开始流行家庭联产承包了,村里有意向把这片山田承包出去。我父亲觉得是个机会,回家跟母亲商量着去承包一些,他那时候年富力强,种田也内行,就向村里承包了三亩山田。

      那山田可以种两季稻的,我父亲权衡了一下,选择种单季稻,种粳稻,因为粳稻耐旱、耐寒、耐弱光,茎秆强壮不易倒伏,收成会比较好,同时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内。在五月份的时候播种下去,同时在稻田的边边角角种上番薯。于是我父亲就每天起早贪黑,辛勤耕作,精心呵护着这片稻子的生长。

      有时候,我也会屁巅屁颠地跟着父亲去那片山田里玩。那里空气很清新,稻田的附近有桃树、梨树,桃花、梨花开的时候,空气都是清香的。稻田旁边有条小河流,清澈的泉水叮咚叮咚的流着,水里有泥鳅、小虾、小螃蟹,偶尔可以看到石蛙。禾苗长得绿油油的,田里不时传来青蛙的“呱呱“声。我曾在田埂上赤脚追过蝴蝶,也抓过蚂蚱,有时会不小心滑倒在稻田里。

      在立秋之后的一个月多月里,稻花开了,这是孟秋之花。在天气晴好的上午,稻花会开,整个山谷的空气都是香的。我会凑上去闻一闻、看一看,稻花淡黄色的,花朵非常小,大概只有稻谷的三分之一这么大,我数一数,一株水稻大约有200到300朵花这个样子。辛弃疾有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是丰收的信使,这对我们一家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稻花更香的花了。

      在金秋十月,桂花香了,柿子红了,橘子红了,这时稻谷也开始熟了。这是一片金黄色的稻谷,稻谷谦逊地低着头,我觉得这是最美的图画。我摘一粒稻谷下来,剥开一看,这大米白白的像珍珠一样,真漂亮!因为空气好,水好,山上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生长期比一般的水稻要长一些,而且我家只种了一季,稻子吸收的营养也更多些,因此大米饭很香,口感也很好。当我第一次吃上这大米饭时,我感到自己太幸福啦!从此,我家就告别了“半饥饿”的历史,从此我每天快快乐乐的。

      对我家来说,那三亩山田可以解决口粮问题,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我个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乐园,而且更是一所“学校”。我知道了水稻是如何生长的,同时,父母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也让我学会了坚毅、乐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处世哲学。

    【审核人:站长】

        标题:山后那片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1728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