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自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它就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牢牢扎下了根……
始建于我国大力推进农机化年代的母校,它更像是一颗宝石,在一座著名工业重镇的那片土地上熠熠生辉。它还恰是一只年轻的领头雁,羽翼尚未丰满便肩负起了助力北大荒农业腾飞的使命。
一年又一年,它默默地奉献着,不断输送人才、输送技术……
伴着历史车轮的滚滚转动,母校它豪情阔步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同时也迎来了招生制度改革后在首届高考中胜出的第一批学子。很是幸运,我也成了这批学子中光荣的一员!
首届,不一样就是不一样!高考恢复后,唯独我们一届开学是在春季。龙江大地的三月,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啊,就在这个最重要的季节,我们怀着无限的憧憬,从各地走进了母校的校园。
正值二十岁出一点儿头的我们,一腔热血,意气风发。“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拼、敢闯、敢为,将来定会更敢开创、开拓!
其实在同学身上,显露出的也不光是这些表面,我似乎还看到了一个个未来的专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大国工匠的影子……
时至今日,班主任王洪恩老师主持第一个班会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全班四十名同学首次坐在一起,没有一位认识的。一双双陌生的眼睛,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互相对视、交汇的目光,如一池静水,没能泛起一点儿波澜。
王老师首先宣布了班级党、团组织和班委会的组成人员,我认真地听着、听着,有点遗憾,听到最后也没有听到我的名字……
当选者现场都做了表态性发言,我们每位同学也都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我叫……”
之后是王老师按照学校开展学前教育的统一安排,亲自领我们学唱一首歌。我恍如又回到了小学的音乐课堂,老师唱一句,我们跟着唱一句……
“毛主席给我们指方向,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推广新农具,社社办工厂……”
这首欢快、热烈的歌,唱得我热血沸腾。同学们也被深深陶醉了,陶醉得无不为即将投身到大有前途的农机化事业而洋溢出满满的自豪感、幸福感。
从此,我们在母校的大家庭里正式开始了全新的生活。那些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场所也就慢慢地进入了我的记忆深处……
给我打下最铭心烙印的莫过于学校的食堂了。学校还处在建设期,食堂就暂与礼堂合二为一,一条条木制长凳呈阶梯状布满了空间。食堂的伙食极为单一,大碴子粥、窝窝头、白菜汤,一日三餐,餐餐不走样。学生吃饭有站着的、有蹲着的,有坐在凳子上的、有骑在凳子上的,吃得热火朝天,此刻此景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在农村吃生产队集体饭的回忆。
与食堂同样铭心的还有那个面积不大的热水供应处。早晚用热水高峰时段经常要排成一大溜长队。我曾开过玩笑,“你想见到谁,你想帮助谁,在水房处都会让你如愿以偿。”日复一日,同学之间的感情就在这打水的相遇中进一步加深。一个点头儿、一个眼神儿,那唯有自己能读懂的会意,犹如茶炉流淌出的甘露,滋润着有些饥渴的心田。
我们的宿舍更是让我难忘,那简易的二层小楼,不知有多少人做了多少美丽的梦,成就了多少人的宏伟理想。小楼目睹了学生们的刻苦与发奋,也见证了母校前进脚步的铿锵。我们同寝的同学,决心服从召唤,志在祖国四方!
最重要的场所无疑是校园东侧一大栋南北走向的教室了,我们就在其中的一间里埋头苦读,吸取知识的营养。教室的那道门,我们每天都要进进出出,依佛的说法,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的是否就是在此处的擦肩而过?
我们的专业课程是以拖拉机和农具构造为主,前期教这门课的是李世平老师。李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我最喜欢上他的课了。
后来李世平老师被派去支援西藏,我可以骄傲地说,西藏的发展也有我们学校做出的贡献。
“发动机是由几大机构和几大系统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哪些零部件?”“这个机构有哪些装配技术要求……”
对于机械构造我们都能倒背如流,课余间谈论的也大都是发动机方面的话题。
旧中国民族工业基础薄弱,现在变强大了,能生产高质量的发动机了,只是做得稍稍小了点。空中飞的运输机、战斗机什么时候能安装上自己制造的大推力发动机就成了我们又一个要圆的梦。
时光不息流淌,一晃我们就走到了毕业的前夕,同学们相互嘱托、相互鼓励、勉励……
再见了母校、老师!我们就要踏上新的征程了,请静候和分享我们马到成功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