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尹磊:不熄的油灯

  • 作者:尹磊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6-27 09:15:36
  • 被阅读0
  •   收拾老屋的时候,在一个墙角处发现了一盏我小时候用过的煤油灯。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了儿时的光影里。

      那时候村里没电,夜晚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制作煤油灯的原材料是就地取材,有用小油漆桶做的,有用罐头瓶做的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我的这一盏更小一些,是我上小学时父亲用旧墨水瓶做的。墨水瓶原来的盖子是塑料产品,遇热易软化,所以在做油灯的时候用一枚和瓶口大小相当的圆铁片替代了它。然后在铁片中央再用钉子凿个圆孔,插入用薄铁皮卷成的小圆筒,圆筒里再塞上棉线或布头用来吸油,一盏小油灯就这样做成了。

      说起油灯,上个世纪七零年前后出生的农村人估计都不陌生。油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通过钻燧取火燃起的第一堆篝火,其实就算是人类制作的第一盏灯。火把虽然可以照明,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照明的需求,古人以特有的创造力发现了用来点灯的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使得油灯的发展变得顺理成章。遥想当年,李白“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白居易“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无数个或阴或晴的夜晚就在这依稀闪耀的灯光里渐行渐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着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煤油灯应运而生,其燃料来自于热值较高的化石燃料——石油,亮度好过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燃料。由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落后,新中国成立前后煤油主要依赖进口,所以国人又称煤油为“洋油”,其他诸如“洋钉(铁钉)”、“洋火(火柴)”、“洋车子(自行车)”等之类的称谓,旧中国的落后状况可见一斑!

      冬天天黑得早,虽然我们小学阶段没有晚自习,但是由于过去的办学条件较差,很多教室还是土房子,门窗小,采光有限,最后一节课基本上都要用到油灯。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生了很多的趣事,由于煤油燃烧产生的黑烟较多,不知不觉中就被我们吸入了鼻孔,第二天一扣鼻孔,鼻毛上粘的都是黑烟!另外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如果有谁不小心离火苗太近了,头发或眉毛就会被烧焦,伴随着一声尖叫和一股奇特的气味,班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上初中的时候有早、晚自习,尽管学校里有了电灯,但是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停电是经常的事,所以还是少不了煤油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不过这个时候的煤油灯已更新换代,用的是带有玻璃罩的那种,可随时旋动灯芯调节亮度。玻璃罩可以有效地防止风直接吹到火苗,从而保持火苗的稳定;再者,安装玻璃罩后,热空气会沿着罩的内面自然上升,从而使下方的新鲜空气更迅速地补充进来,仿佛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烟囱效应。这种设计有助于煤油燃烧更为彻底,进而提高了灯光的亮度。有手柄可握的煤油灯,还可以举着到户外使用,也不容易被风吹灭。但灯罩部分需要每天用布条擦拭。擦拭时先向玻璃罩内呵一口气,玻璃会蒙上一层雾,乘潮湿赶紧擦。大人的手大,伸不进去,中间不易擦到,便常常用一根筷子或木棍卷着布条擦。

      后来随着电力工业的长足发展,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日趋得到缓解,煤油灯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这一段段过往着实令人难忘,历久弥新。在我记忆的深处,总有一盏油灯,它若隐若现,忽明忽暗,伴我度过多少个酷热或寒冷的夜晚,宛如茫茫大海边巍峨的灯塔,闪耀着温暖而明亮的光芒,一直指引着我,在追求理想、幸福和真善美的道路上从不彷徨,从不沮丧,从不迷失方向!

      2024年6月24日完成

    【审核人:站长】

        标题:尹磊:不熄的油灯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8310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雨思雨思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6篇
      • 获得积分:125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