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星天,两三点雨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辛弃疾的词句,唐诗宋词很多写青蛙的笔墨名句,唐代文学家韩愈有诗曰:“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唐代张籍的《过贾岛野居》一诗中也说:“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诗人韦庄的《三堂东湖作》中诗句:“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最出名的是宋代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的家就挨着一片水塘,水塘呈七字形,绿波荡漾黄土岸边是一棵棵粗壮的柳树,以大写意的形式用墨迹在天空绿丛中勾画弯曲的美。那些被雨水冲刷的凸凹不平的黄土的堤岸边,褐色的柳树根在岸边的黄土里扎根,半边扎进泥里,半边扎进青绿的水里,水里触须根带冒看红色的芽点,如岸边洗头的女子,将凌乱青春的青丝在水中揉洗,这儿成了小鱼的天堂,它们噘着嘴在里面快乐的游戏,也成了青蛙的天堂,它们隐藏在树洞里,偶尔发出鼓鼓的声音。向鱼群显视它的领地。
倾听一片蛙声,最好在“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乡月四月夜晚,半轮弯月照着水塘。水塘里偶尔泛出波光鳞鳞的月色,那是蛙儿在游动,它踩着刚冒出水面的荷叶片,向岸边游去,七八个星天,三两点雨水,农历谷雨时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叫蟾蜍的东西会爬到你房前屋后刚浇过秧苗的沟地上,一声喂一声哇,“喂哇喂哇”,托着长长的粗音,蹦跶到你房前屋后的草垛里,水洼里,豆苗架下,叫醒谷雨时节的种子。那些水塘里的青蛙则在岸边的黄泥洞里,青石缝里,鼓着嘴巴,挂着胸鼓,吹着泡泡,漾出水中的倒影,揉碎月光的银辉,有星星的掉落声溅出水中玻璃碰撞的声响。那哇哇的鼓胀声响,“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是青蛙在敲击春天的幕鼓晨钟声。
我童年的天空是孤独的。逮几只蝌蚪放在瓶子里让它浮游,圆圆脑袋,墨笔一样甩出的黑尾巴,蠕动着里黑芝麻一样的小嘴,一沉一浮的上下游动,象几个黑色的溜溜球扯着尾巴嬉戏,过了一两天,早上醒来,变成了四条腿的小青蛙一蹬一蹬的在水中雀跃,我想起学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于是心怜的我端着瓶子走向水塘放它们去水塘,找自己的青蛙妈妈了。
在那个盛夏的时节,我时常站在水塘边的巨石块上呆呆凝望,塘中的荷花开了,那些荷叶在风中扇动着绿色的帽子,将上面白色的珍珠滴水掀翻,惊得蛙跳咕咚一声跃入水中。此时的天空一片黄昏的火烧云,火烧云上飞翔着黑色的蝙蝠,水塘边的柳树此时象个老翁,用墨绿色的胡须抚触正在勾画的天空的卷云,水塘里清澈的水面不时有鱼儿跳出,似乎要从胸腔抒发内心激情的东西,于是我站在巨方石上,颠着脚开始喊娘教我的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我的歌唱酣畅淋满,声音洪亮,声若洪钟,在天上的如棉似丝如线团的火烧云上绕了三圈,响遏行云,又盘旋到底下这片水塘里,惊得里面的青蛙也“喂哇”的叫起来,路上的行人哈哈大笑,他们叫着我的小名:“洪亮呀,你的声音真洪亮呀,惊得湾里蛤蟆也跟你叫!”我不管他们,那是我孤独的童年最美最嘹亮的歌唱,于是满水塘里的青蛙,随着我洪亮的声音,和我一起唱起来,唱得霞光飞红,星月满天……
故乡农谚说“蛤蟆打哇哇,大雨就要下,”在故乡,青蛙从农历谷雨开始,成为故乡季节的晴雨表,“芒种”时节晒麦子时,水塘里的青蛙一叫,证明大雨就要来了,母亲便扛着木耙急急的去场院堆麦粒,果不其然,好好的天气一会儿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的涌上来。梅雨时节,一听水塘里哇哇叫的青蛙,邻舍和母亲便扛起化肥向地里跑,雨水来临之前撒上化肥,这样浇地又省了一水。半夜听见蛙声叫,知道大雨又来到,于是左邻右舍起身盖的盖,收的收,通水道的通水道,预备一场大雨的突然袭击。
母亲说,青蛙是益虫,不要伤害它,它帮我们吃中蚊子苍蝇等“喂喂喂,哇哇哇,”听到它在我们收获的季节的唱歌,在月光下同蟋蟀,一起弹奏月光的琴弹。让你一天劳作后的梦安然入睡,人生能倾听蛙声是一种境界。
诸葛亮孔明《戒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蛙声伴过我童年的梦境,少年的憧憬,青年的热望,蛙声伴我一生美好的记忆。如今听到蛙声,便似乎看见母亲在世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