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部队奉命赴云南前线参战,临战训练期间正赶上中秋佳节来临。
我们部队长年驻守在平原地带,一下子来到山高路陡,森林密布的云南,进行适应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初上战场,紧张的战前训练冲淡了节日的气氛。为了战时少流血,干部战士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摸爬滚打在山地丛林,无暇顾及儿女情长和家中的年迈双亲。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那种萦绕在干部战士心头的思乡之情是挥之不去的。
部队首长充分理解干部战士的精神需求,一挨稳定驻训之后,就恢复了与地方的通信联络,大大缓解了干部战士的焦虑和思乡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地能收到亲人的来信,是十分欣慰的事。我似乎更幸运些,不仅与家人有了通信联系,爱人还和几位战友的夫人将电话挂上军线,挂到我们科室,真个让人喜出望外。还有更让人开心的事,在军部任职的老战友孙君,借着到前线出差的机会,专程来看望我,我们在中秋时节愉快的畅谈留影。而远在上海的退役老战友蒋兄,更是千里迢迢寄来了中秋月饼,让我长久的温暖在心。
军人在前线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中秋节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象雪片一样飞到驻训点,还寄来了大量的慰问品。祖国人民的关爱极大的鼓舞了参战官兵的士气,中秋佳节,指战员们虽然与家人、亲友天各一方,但彼此的心是相通的。边关和家乡共明月,人民和子弟兵心连心。
人民军队素来有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此时体现得更加明显。记得首长们犹如兄长父辈,对部属体贴入微。我们部队也有夫妻双双参战的,平时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难得见上一面。中秋节师部特别安排布置有“夫妻帐篷”,为这些参战夫妇提供了鹊桥相会的机会。首长们还带领机关干部下到各个驻训点,深入到基层连队和干部战士打成一片,一边做好仇敌教育和战前动员,一边与官兵们共同欢度中秋佳节。而驻地军民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联欢活动,最难忘的是那激情飞舞的篝火晚会,这一刻干部战士把自己融入到军民联欢之中,使浓浓的思乡之情得到了疏缓。
政治思想工作出战斗力。我们部队在一年的防御作战中,干部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守得住阵地,攻得下山头,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表彰。
我们的干部战士有血有肉,情感丰富,部队一声令下他们义无反顾奔赴战场,把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我挂蹲上一线的某部四连,副连长梁新成和新婚妻子结婚才15天就毅然上了战场。他把对妻子的爱念,转化成巨大的临战训练热情,带领战士们刻苦训练,提高杀敌本领,出色的完成了训战任务。后来梁新成副连长在阵地上不幸牺牲了,但他那深明大义,“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一家不圆万家圆”的精神激励鼓舞着更多的人。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孩子啊孩子,春天我想你——你在远方守边疆,何时何日是归期——”“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你不要悄悄地流泪,你不要把儿牵挂。”参战的干部战士固然有千般情,万般爱,但在他们的情感天平上,祖国和人民永远是笫一位的。而他们所寄托的思亲之情却是那么简单。《十五的月亮》《两地书母子情》《再见吧妈妈》等这些军旅歌曲,在当时前线干部战士中风靡一时就是有力的证明。
中秋节那天夜晚,我立在驻地的一座小山坡上,眼前一轮明月挂在群山之上,是那样的清澈明亮,硕大如盘,而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只是影影绰绰的轮廓。在那万籁俱寂的中秋之夜,我的耳畔不由又响起了:“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