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李力:昭化古城耕石馆的一日

  • 作者:李力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6-11 00:09:37
  • 被阅读0
  •   五月里,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应朋友之约,一行五六人驱车从旺苍出发到昭化古城奇石一条街142号朋友创办的耕石馆去看看。

      路上,我问:“耕石馆的主人是旺苍城人,为什么不在本地开办,而要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开办,舍近求远?”

      面对我的问话,朋友不言,我也不好再问。心想,实地看看也许就知道了。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适逢国泰民安,江山一统,收藏自然成为一种高人雅士的爱好。

      收藏奇石与收藏文物、钱币等其他收藏相比,无论是鉴别真伪的能力和财力的要求门槛都要低,自然人多一些。但要成为一个知名的奇石收藏者与鉴赏者却不容易。这就需要有对石材的鉴别能力,对原始材料的认知高低,以及对石材图像的品味和内涵的发掘能力。

      快到昭化古城时,嘉陵江也随着山势拐了一个大湾,先后与白龙江、清溪江在此汇合,江面异常开阔起来。

      随行一人指着江对岸说:“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渡口一一桔柏渡,秦始皇灭掉苴候国后就在古渡口右岸设置了霞萌县,至今已有2300年历史。”

      另一个接着说:“唐明皇入蜀时,龙船曾经在这里停靠了三日三夜,日日笙歌,夜夜燕舞。新欢绕膝,风情万种,早就把马嵬驿自刎的杨贵妃抛在脑后。白居易的《长恨歌》居然把他写成一个情种。”

      “稗史载,唐明皇一日大怒,罚县令拉纤,县令一不小心掉进江里,船夫救起来后,见县令怀里抱着一块奇石,奇石上一只仙鹤在彩云里飞翔,霞光闪耀。县令跪倒在地,双手捧着奇石,献给皇帝。唐明皇见之,大喜过望,立刻赏金万两,擢升五品。于是古城人对奇石的爱好更有甚之,其收藏奇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皋陶时期。”

      朋友话音刚落, 大家都笑了。七嘴八舌地说,稗史的话,也可信?白居易千古大家,岂能胡诌。奇石闪耀,民间传说,笑话罢了。皋陶时,以石为器,不仅这里的人爱之,神州大地的人亦爱之。

      说话之间,到了古城,停好了车,沿着小巷的青石板路,来到位于奇石一条街的耕石馆,主人与三四个朋友,在大门口,已静候多时。

      耕石馆的馆主,家底殷实,情趣高雅,一直痴爱赏玩画面石。愿为这种富有艺术和学术价值的奇石收藏搭建一个推介、赏玩、文化研究,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尽一绵薄之力。从而加入中国奇石学会,遍访华夏大地奇石收藏名家,博采众长,步入奇石收藏业界,举办耕石馆,也在情理之中。

      耕石馆的大门与普通的商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门楣上的三个字“耕石馆”倒也自成风格。

      进得门来,眼前却为之一亮,大大小小的石头错落有致地放在壁架上,这些壁架以深灰色实木板为底层,背景用白色实木做框架,美观大方,对突出每个奇石画面的主题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这些沉睡了千万年的石头,一旦被人发现,步入红尘,囊括在这里,便来了灵气。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加的鲜活,灵动。仿佛个个都有话要对人们说。

      街面那些卖石头的商家,零乱的石头堆在门前或墙角,呆呆地少有情趣,木然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哪里有耕石馆里这些会说话的石头,个个招人喜爱。

      一盏茶毕,主人满面笑容地说:“我这些石头,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是产自本地嘉陵江、白龙江的嘉陵彩、茶叶石、胭脂石、龙江红。还有和泰山石石质一样的嘉陵江支流东河里的金纹石、银纹石。画面分明,个个千姿百态。前不久,一位奇石收藏界的名家见到我的一块画面石,赞不绝口,连竖大拇指。”

      不料,同行的一个朋友开玩笑说:“你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不好?我们看过再说。”

      “好、好、好!”主人连声答应。随之站起身来,指着一块尺许长石头说:“这块奇石取名《仙风道骨》,你看他上面的画图像一个老道士,精神矍铄、目光炯炯、银须飘飘,独立天地之间,凝神远眺。一个朋友为之题诗,身融宇宙已心通,神驰八荒须臾中。芥末可观天下事,禅定自在色即空。你们说如何?”大家随之站起身来,走近石头仔细观看。

      只见此石,尺来寸高,半圆长弧形,被绛色的底座托着,青灰的石头上白色的线条流畅、圆润,勾勒出一大一小两个图案,上下分离。小的图案在上,像一个老者的头,下巴颏飘着长长的白胡须,后脑勺白发覆肩,举目远眺,大的图案在下,如一块直立的斜石,又如老翁的身体,两个图案连起来看,就是一个人,临风玉立,真有仙风道骨一般,也难怪主人直以“仙风道骨”命名。

      静观片刻,便有人说道:“这个画面鬼斧神工,自然天成,让人遐想联翩。也可称之为,彭祖远眺。”也有人说:“你们都是把两个图连起看,如果分开看,便有另外的意境和味道。也可以叫倚石盼归。”大家七嘴八舌,各说不一。也有人说:“至于题诗,品味的意境不一样,当然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而且此诗,虽有七绝的形式,却又不讲平仄,拈连和拗救,而且还犯了孤平。不谈也罢。”

      同行中,有一位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还有一位是中国书法学会会员。文学功底造诣颇深。于是大家笑着将目光投向这位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的朋友。谁知他却笑起来说:“你们把我这首题诗如此评价。我还能说些啥?”

      于是,大家哈哈大笑:“我们知道是你为这个石头的画面题的诗,所以才如此说。就算是吹毛求疵罢了。就如同我们身边这位书法家一样,名气够大。写的字有时一平米能卖上千元,有时送人都没人要。为什么?因为写得好时,人人喜爱,自然价高;写得不好时,无人问津,分文不值。你的诗也是一样的。”

      一个朋友说:“还是仙风道骨的名字好,诗也题得好,你们慢慢品味。这块石头是典型的嘉陵江石。青灰色为底,白色的线条杂以金黄色的团雾,凸显的造象,生动有趣,尺余大小,馆主在其左右各置松树与白鹤,这样的构思,意境大增,格调高雅,品味不俗,你我只有自叹不如。把它带回家去,放在几案上,闲时相对,物我一体,两不相望,岂不自在。”

      奇石收藏,过了几千年的光阴,《尚书·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枸橼篇》也载有“泗水之滨多美石”,战国时的孟尝君得知后,即遣使者“以币求之”,加以修饰,分给“诸庙以为磬”。历史上的奇石,人工打造的多,自然天成的少。耕石馆里的奇石,大大小小有百多个,个个自然天成,画面奇特,不加一点修饰,也没有一点人工雕凿的痕迹,故此,弥加珍贵。

      大家兴趣盎然,在主人的引导下,继续前行,又来到一块黑白相间的圆形石头面前。只见深绛色的座木上标着“莲动下渔舟”几个字。

      主人介绍说:“这个石头上的画面让人联想到深秋时节的荷塘,香消叶残。一只小船划过平静的水面,扰得残荷摇摇摆摆。标题取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诗歌里的一句。”

      “有意思,王维就是一个奇石收藏名家,”一个朋友接话道,“传说王维在他的蓝田辋川别业归隐时,花巨资购得奇石若干打造亭园,日日漫步其间。手掌大小的便随身携带,把玩于山水之间。王维爱奇石的嗜好,居然还延续到你这里,而且你还用他的诗句命名你的石头。相隔千余年,一脉却是相通的。”

      “唐宋时,不但文人雅士喜爱收藏奇石,就是达官贵人,包括皇帝佬儿也喜爱奇石。”又一个朋友答话:“宋徽宗为花石纲,于天下不顾,弄得民怨沸腾。晁盖,方腊一帮人便乘势而起,造皇帝的反。可见,沉迷奇石,不能忘了正业。百姓尤可,皇帝佬儿万万不可。”

      “这块称为‘莲动下渔舟’的奇石,我看也可命名为‘纵一苇之所如。’”另一个朋友接着说,“这样就可以联想到东坡居士‘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岂不快哉!况且东坡居士与东晋时的陶渊明一样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醺醺大醉时就卧于奇石之上,物我两忘。他们既是奇石收藏大家也是老庄哲学的信徒。如此联想,这块奇石岂不价值连城,世所罕有。”

      “你这想象也太丰富了,”一个朋友接着说,“‘莲动下渔舟’的名字,何尝不能想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的乐府民歌。这样想,岂不更贴切?哪像你,居然把老庄都扯出来了。” 朋友继续说道,“如果把这块奇石放在书房的搁架上,品玩之后,写诗作文一定会文思泉涌,恍若诗仙李太白,杯酒之间,一首千古绝唱便脱口而出,又如怀素骤风疾雨,几篇千字草书瞬间落成。”一阵玩笑,光阴便过了大半天。

      主人笑而不语,叫大家坐下品一会茶,再出去走走,到附近的一家饭馆就餐,然后回来,再看石头。大家欣然应诺。

      出得门来,这条街上就有大大小小十多家,收藏和出售奇石的铺子。有人介绍说:“这些铺子有山西的,河北的还有其他地方的,大家齐聚这里,是因为这里自古就盛产奇石,而且当地人又酷爱收藏。古城在历史上又处于川陕甘相交的驿道旁,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在此停留之际,大多喜爱这里的山水自然,奇石诡怪。三国时张飞在这里停留,让几万士兵栽种柏树,并收藏奇石,屯于县衙。离开后还交待将军费祎小心看守。”

      “传说, 一个细雨霏霏的季节,陆游骑着毛驴路过此地,在牛头山顶,见脚下的江陵江水在群山中环绕,画出了一张太极图。而古城就酣睡在太极图旁。这乃是中华风水学中所说的吉祥之地。于是加鞭快行,来到古城。烟雾迷蒙中,见一臣人卧于城门外两棵大柏树下,陆游让小童上前询问。谁知是一块奇石,恍若人形,伏在树下。陆游下得驴来,到石头前一看,只见上面狂草若飞,酣畅淋漓。陆游称奇,来了文人脾气,定要进城住下来,一问究竟。进得城来,见沿街商铺都有奇石出售……”大家听了,权当听天书一般。谁知有个朋友却说:“虽是传说,然而有诗为证。不信西去十多里剑门关下的大朝乡驿馆里,陆游题的诗,至今还保留着。”

      信步走来,古城城墙虽经千年风雨,仍不失当年气势,在斜阳的辉映下,高大巍峨,且又壮观。城门两旁虽然未见巨大的石头,却有两家卖奇石的铺子。看来,陆游的故事,虽经千年风雨,也还有一些蛛丝马迹,值得历史学家仔细考证。

      饭后回耕石馆,路过建于清代的龙门书院,说起古代的科举考试。传说从这里考中的一个举人,临行前不要富商大贾的金银相赠,只收下私塾先生赠送的一个寸把大小的嘉陵江画面石,收在囊中。

      回到耕石馆,见一石上的画面仿佛有一匹千里马,腾空回首万里江山,依依不忍离去。大家不禁动了感情。说,马尚且不忍离开如画江山去做神仙,我们也不忍离开这满目锦绣的耕石馆。

      馆主说这幅作品,名叫《千里马》。大家齐声叫好,说,想不到馆主不仅外表温文尔雅,而且能把历史的文化的哲学的美学的思想融于这些来自天南海北不会说话的石头上,通过取名把石头与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感悟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昭化这座千年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杰作,但与大自然的杰作相比,与这些上亿上万年的石头相比,无论是存在的时间还是存在的空间都是白驹过隙,瞬间而已,何况我们一个个的人?在这壬寅年麦序月甲戌之日在耕石馆与这些石头相交,也是一种缘分。耕石馆主人把耕石馆与昭化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合一体,也许是天意吧。

      2022.6.9于蓉城

    【审核人:雨祺】

        标题:李力:昭化古城耕石馆的一日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2126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