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躺在炕上的父母

  • 作者:伊豆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2-28 10:22:20
  • 被阅读0
  •   每次回老家,看见躺在炕上的父母,我的心不由自主涌起一股酸楚,有种无奈的感觉,但在无奈的同时也心存欣慰。无奈是父母因为疾病导致的后遗症,只能卧床;而欣慰的是我的大弟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的心稍有安慰。

      父亲今年已经八十八岁了。我的父母原来一直住在市里花样年华小区,当时买房时考虑父母年龄大,就选择陈仓园片区,一是这里居住人口多,旁边就是当时还在营业的宝商佳美家商场,附近也有菜市场,购物非常方便;二是这里商家众多,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吃饭方便;三最为关键的是这里离渭河特别近,父母每天可以去渭河岸边散步,渭河堤岸上老人特别多,在那里老人们可以拉拉家长。

      2016年10月的一天早上七点钟左右,一阵阵电话铃声响起,一看是陌生号,想又是骚扰电话,就没有接,电话仍不停的响,只好接上,听对方声音不熟悉,问有事吗?对方告诉我说:“你父亲突然昏倒在家里了,我是住在你父母隔壁的邻居。”一方面我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急忙告诉让打120,我马上赶过去。

      早晨路上车少,从我住家过去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在前往的途中,得知父亲已经送往陆军第三医院。急忙往三医院去,到医院后,父亲已经在急救室,看着医生在为父亲做各种检查,当时父亲尚在清醒当中,我还安慰父亲说:“没事,医生告诉送得及时,检查做完,就开始打针,住一段时间就会好的。”父亲也高兴地点点头。

      大约过去二三个小时,检查完毕,父亲已经住上院,安静地在床上躺着打吊针了,我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因为父亲当时快八十了,看着父亲能说话,医生告诉我采取保守治疗。我的母亲也曾经得过脑梗,由于住处离医院近,在最佳的治疗期,采取了溶栓药物,效果非常好,于是我就问医生,怎么没有采取溶栓治疗,医生告诉我,从我父亲送来了解的情况得知,发病时间在早上六点左右,送到医院做各种检查,已经快十二点了,错过了最佳的溶栓治疗时间,再加之来时,人还是清醒的,考虑年龄大的原因采取了保守治疗。结果到了晚上,父亲开始不能说话了,虽然医院也采取了各种治疗办法,但最终的结果是,父亲从此不能言语了,右半身不能自由活动,为此我常常自责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坚持采取溶栓治疗呢?导致父亲从此躺在炕上,时有清醒,时有糊涂。让我终生遗憾万分。

      母亲由于在年轻时照顾我们弟妹五人,长年劳累,导致腿关节变形,走起路来常常感觉疼痛,2012年母亲住院换了左腿关节;2013年母亲突发脑梗住院,由于及时治疗,没有留下太多后遗症,但是,由于母亲眼睛患有白内障,虽然经过手术治疗,但看东西仍然模糊,在加之脑梗后神经压迫右眼,致使右眼几近失明,为此我让朋友还专门邀请北京的眼科专家会诊,考虑母亲年龄大,要开颅治疗危险性大,只好保守治疗。今年二月初母亲晚上上厕所滑到,致使左腿肌肉拉伤,疼痛使母亲不能动弹,虽然打了五天针,疼痛感稍有缓解,但从年初母亲就不能下炕了。

      自从父母亲先后患有脑梗后,一方面父母坚决不愿意在市里住了,二是由于行动不便常年在楼上,心里也心慌,就让二老回老家居住。

      我的老家在“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敬仰“的法门寺所在地——扶风县,弟弟在老家有一院宅基地,在村的西头,位于村的中心位置,旁边有一照壁,一颗硕大皂角树,视野开阔,是村里老人的聚集地,大家在这里可以说长论短,纵论天下事,父亲回家住后,每天用轮椅推出来,虽然不会说话,但可以在这里听大家议论,消除心中的寂寞和孤独,也可以看看南来北往的人,对心灵也是一种慰籍。母亲眼睛虽然看东西模糊,但因为在熟悉的地方,自己也可以在院内走走。

      但从今天早上一切都变了,母亲自从摔倒后,身体一直不好,两个老人只好在炕上躺下了。年前年后我多次穿梭于老家与市里,每次看到躺在炕上的父母,让我感触颇深。

      父亲已经在炕上躺了七个年头,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久病床前孝常在”。父亲在炕上躺了七个年头,是我的大弟一直在家全身心的照顾,七个年头里父亲没有吃过一粒药,没有得过一次病,身体没有发生过一次溃烂,每天干干净净。虽然父亲由于消化系统紊乱,时不时就会便秘,但一日三餐,顿顿按时吃饭。每天早上,我的大弟给父亲一瓶新鲜羊奶,一个鸡蛋,中午两碗面条,晚上一碗稀饭,隔三岔五去镇上为父亲买羊肉泡馍。父亲吃饭时有个习惯,中午的面条不能有一点菜,我的弟弟为了使父亲吃得有营养,就在面条里多放些肉,以保持父亲身体营养的充足。

      我记得在2022年的一天,大弟打来电话,父亲已经好几天不吃饭了,我急忙回老家,看见父亲瘦小的脸庞,身体瘦骨嶙峋,我一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父亲看见我,用右手一抓一指,不断在胸上砸,我同弟弟两人不知所措,尝试了多种猜想,父亲只是摇头,在我俩茫然之时,我看见父亲的手指向南边,想想是不是父亲想我小弟了,于是告诉父亲是不是想永新(我小弟名字)了,父亲突然使劲地点头,我们急忙打电话告诉小弟,父亲想他了。父亲在电话中听到小弟的声音,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小弟在上海工作,其他弟妹都在宝鸡及县上工作,离家近,常常可以回家,小弟离得远,一年才能回来一次,父亲虽然脑痴,但对子女都记的一清二楚,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我的小弟,由于不能言语,只能采取这种极端的办法表达思念之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看见父亲高兴的样子,我潸然泪下,这就是人间至纯至真的父爱。

      父亲虽然七八天没有吃饭,人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但精气神还在,医生检查完,各项指标都正常,把玛丁啉药研成粉末同水一起喝,以增加胃动力,不一会父亲就感觉有饥饿感和食欲感,随即喝了一碗稀饭,后来又打了几天能量,身体不久就恢复了。

      母亲自从不能下床后,又给大弟增添了照顾的难度,一个在床东头,一个在床西头,特别母亲刚摔后,一点也不能动,只能平躺在炕上,每次吃饭时,我的大弟要把母亲扶起来,身后垫上被子,母亲背靠在被子上面,才一勺一勺喂饭给母亲吃,此情此景就是人间对“真爱”的诠释,它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

      父亲已经在床上躺了七年,七年里,我的大弟,一日三餐,要把父亲从炕上抱下抱上,在加之上厕所,我粗粗算了一下,仅这个重复动作,每天至少一上一下共14次,天气好,每天把父亲推出推进早晚各一次。正如常言说“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因此我每次回家,母亲告诉我:村里谁家为抚养老人几个孩子常常吵架,谁家为给老人看病常闹得不可开交,谁家老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谁家老人害病后无钱治疗,莫名其妙地离世等等,永福(我大弟名字)人老实,勤快,对我们照顾得非常好,我们也知足了。从母亲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是满意的,是幸福的,我告诉母亲,人老身体疾病多,是正常的,永福对你们的无怨无悔、尽心尽力的照顾二老应该感到幸福,也是应该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在艰苦的环境里把我们养大,帮我们成家、立业,我们每一位子女都应该用孝心去为父母的晚年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父母无忧无虑的安度好晚年。

      应该说我的父母是幸福的,老两口躺在炕上不离不弃,相互陪伴,虽然疾病缠身,但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关键是作为子女用怎样的心态去尽孝道。反观现实社会,特别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子女多外出打工,留下了许多孤寡老人,其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着实令人堪忧,相对城市好些,各种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中心等等比比皆是。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人口老龄化率达到21%以上,我市60岁以上人口75万人,人口老龄化率在22%以上,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着力解决养老服务的深层次问题,努力提高亿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成为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关键是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这才是问题的重中之重。

      我国社会是“为下不为上”的畸型社会,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的父母可以为子女倾其所有,可以为子女或者为照顾孙子分崩离析,在我身边特别是退了休的老人基本都是天南地北,天各一方,而为了老人我们扪心自问谁能够像对待子女、孙子一样对待父母呢?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古人常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别说大过天地的“生养之恩”。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让孝道成为全社会的一种美德,不断传承发扬广大。

      看着躺在炕上的父母,看着渐渐老去的父母,一丝丝伤感涌上心头,作为长子的我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泪流满面,父母的一生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历经了三年自然灾害,历经了十年动乱,在儿女成家立业之后,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之后,又步入了老年,在本应该享受生活之时,又疾病缠身,让我们做子女的常感内疚、自责。

      父母在,家就在,我衷心地希望我的父母在有生之年,心情愉悦,活得无忧无虑,使我们作为子女的可依偎、可照顾,用我们绵薄之力尽好孝道。

      写于2024年2月21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躺在炕上的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14382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