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力气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这个问题,曾一度在我童年时的心中困惑了很久,渐渐长大,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事情还得在我五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
那几年,爸爸在乡里做采购,很少在家,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妈妈亲历亲为。一天傍晚,妈妈挑一担红薯回家,我这个跟屁虫,在后面跟着。担子太重,加上又饿又累,妈妈是每走几步便歇一下。此时,同一家族的一位二十多岁的大哥哥甩手路过。他的智力有点问题,能吃,力气大,做事不费脑子,常认主做事。他个性强,惹毛他了,倔脾气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有时候半句话不对他的胃口,就来事闹事。他会长篇大论吵吵闹闹且不得要领地说上一通。他的声音很大,刚劲足。他大声说话时,眼前的大山似乎都被振动,几百米外也能听到。有的人喜欢故意逗他取乐,他如果听出了人们对他嘲弄的弦外之音,便会使出他的杀手锏——你说东我便说西,你要我打狗我便赶鸡。他家和我家的关系一直很好,他见我每次都是“小妹,小妹”地叫,还常从脏兮兮、灰土土的兜里陶几粒熟豌豆熟花生给我。我见到他便叫他“友大哥”,从来不取笑他,也不甩土块拽他。他也常把一些熊孩子赶得像野鸭飞。不少孩子怕他,可我不怕他。
我妈见他过来,便叫住他:“友儿,来,帮个忙,帮我把这担红薯挑一段路,我实在是挑不动了。”他歪着脑袋左瞧右瞧,慢慢走过来,正打算接过扁担上肩。一年四季喜欢调侃他的小叔也挑着红薯过来了,好心地附和着说:“友儿是个大好人,要挑就干脆帮婶送到家得了。年轻人,力气去了,又会回来了。”友哥刚开始还是很高兴的模样,当听到“力气去了,又会回来”,却不干了。他扁担一甩,眼睛一瞪:“叔,你说得不对,力气去了就是去了,还从哪里回来!”他小叔也是眼睛一鼓:“你这个死友儿,吃了饭,不就有力气了;睡一觉不就体力恢复了吗,真是蠢死牛儿的嘎公,与你说不清楚!”友哥干脆走开:“力气用了就没了,还从哪里来,你说!你才是蠢死牛儿的嘎公!反正你的力气去了还来,你来给婶挑!”说完,头也不回,大步走了。
二
力气去了哪里来,当时,我也在心中纳闷,潜意识里是知道力气去了肯定还会回来,可就是说不出道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友哥走远。
转眼,我问妈妈,妈妈说:“你要自己好好琢磨,不过,你要明白,力气回来的途径很多,不是单一的。”
渐渐地,我才知道了一些力气的来由。今天,我说来,大家看我说得是否有些道理。
首先,人必须吃饭,这是物质层面的最简单的基本要求。人,如果不能再进食,力气也就有去无回,慢慢进入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状态,最后气和力彻底消失,人也就离开了人世间。所以,人必须用食物来延续生命,补充力气,增加体能,这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力气还有来自精神层面的,从意念中来。精神层面的比物质层面的更为重要。力气起码来自于一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力气,其实就藏在每一次有力的心跳中,通过血液循环流淌到身体的各个角落。我妈当时已经是身疲力竭,真没力气将红薯挑回家了。可她看了看我,又听到哥哥在家门口大声喊:“妈妈,你快回来,弟弟哭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爱的天性可以激发出强大的意志力。妈妈听到哥哥的叫声,答应一声,随即扁担上肩,爆发力猛增。最后,一鼓作气将红薯挑回了家。
三
力气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信仰的执着。只要心中的那团火不熄灭,就会向星辰大海奔赴,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坚强的意志在,力气肯定就会有。许多人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保尔·柯察金是正面主人公的典型。保尔多次与死神对抗,没有被死神打倒。为什么?人的意志,就像钢铁一样,经过数次的煅炼,变得越来越刚强。他与病魔几乎搏斗了一生。他的力气就是来自于他要做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奋斗一生。
我们身边,不乏身残志坚,为了生活,为了理想努力拼搏的人;也不乏长期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却从没想到要放弃的人;也不乏因多次受到挫折与失败,越战越勇的人。这样的人,都是不知疲倦、敢攀高峰、敢越山川、敢跨河流的强者。他们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的坚持,甚至每一次遭受的坎坷与非人的折磨都是力气的积累与释放,他们在披荆斩棘的艰难困苦中、在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中找到力量的源泉。源头有活水,才会不断地滋养着他们的灵魂,积蓄着他们的力气勇往直前。
我们这里一位姓陈的老人,据说他在四岁时因为调皮,将鞭炮的火药收集而引起爆炸,将一只手当时就炸没了。但他从小就用另一手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罪。他父母去世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自立自强,本着求人不如求自己,活出样来给自己瞧、给世人瞧的宗旨,他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后来娶妻生子,老婆贤惠,孩子懂事。他一只手比别人一双手干活还麻利。别人说他如何如何厉害,开始,我不信。后来我是亲眼见过,也才真正佩服他,我是一双好手,也自愧不如。他锄草,一只手握住锄头把的前方掌握方向,再用腋下夹住锄头把尾端掌握平衡。一下一下地居然每次不走空,也不伤害到庄稼。他插秧,用牙齿飞快解开秧的套绳,秧把夹在腋下,另一只手每次都是准确无误地插进泥中,他的速度比一双手的人不会慢,甚至比慢手还要快一些,质量也是上乘。他割稻,八字步一摆,用半截手臂往腋下一揽,一刀下去可以割数兜,顺势用腿用脚将稻放拨整齐,许多人也不是他的对手。我想,他的这种力气就是一种不认输的精神支撑着——同样是一个人,哪怕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有健全的心。这健全的心就是源源不断的精气神,这样的力气足可以感天动地!
四
当然,力气还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鼓励。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拥抱,会在不经意间给予力量。特别是在遇到困难、遭受打击苦苦挣扎时,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朋友两肋插刀的援手,这都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行的道理,会重拾信心,找回失去的力气,在相互支持中变得坚强,变得无所畏惧。
我们在疲惫不堪、手足无措时,当静下心,来收集消散的力气,仔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养精蓄锐。当走出去,收集消散的力气,它或许在大自然的某个角落,在青山绿水间,在浩瀚的苍穹,在无垠的大海中。当充电学习,收拢消散的力气,它或许就在某首歌里,在某首诗中,在某本书的字里行间。只要让心灵得到滋养,力气也会在宁静中逐渐积累,让自己得到脱胎换骨的蜕变,创造未来。
友哥,哪怕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力气干活,但最终还是没想明白力气的来源,也就直接撂挑子了。我妈妈是明智的,不直接告诉我,而是要我自己动脑筋想。我今天说了一大通,也未必就说明白了。还是读者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吧。欢迎大家留言,共同探讨有关力气的来龙去脉。
文学创作,需要有一股力气,从何而来?从热爱中来。我入驻江山文学,坚持已经数年了,起初,写出的文章,那么不入眼,连自己看都不顺眼,别人肯定也不喜欢。几度想放弃,力气一下子减弱了几分。创作就是一副担子,肩上挑着,一旦放下,力气就消弭了,所以我始终给自己一口气,每次在要放弃的时候,就从热爱中寻找一股动力,我可以自豪地说,这种力气让我一直走下去了。同时,力气让我的文学有了风骨,刚劲的风骨又滋生了力气,循环往复,厌倦、疲惫、丧气,都会在力气面前遁去。
寻找并留住一股力气,这就是人生。
力气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这个问题,曾一度在我童年时的心中困惑了很久,渐渐长大,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事情还得在我五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
那几年,爸爸在乡里做采购,很少在家,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妈妈亲历亲为。一天傍晚,妈妈挑一担红薯回家,我这个跟屁虫,在后面跟着。担子太重,加上又饿又累,妈妈是每走几步便歇一下。此时,同一家族的一位二十多岁的大哥哥甩手路过。他的智力有点问题,能吃,力气大,做事不费脑子,常认主做事。他个性强,惹毛他了,倔脾气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有时候半句话不对他的胃口,就来事闹事。他会长篇大论吵吵闹闹且不得要领地说上一通。他的声音很大,刚劲足。他大声说话时,眼前的大山似乎都被振动,几百米外也能听到。有的人喜欢故意逗他取乐,他如果听出了人们对他嘲弄的弦外之音,便会使出他的杀手锏——你说东我便说西,你要我打狗我便赶鸡。他家和我家的关系一直很好,他见我每次都是“小妹,小妹”地叫,还常从脏兮兮、灰土土的兜里陶几粒熟豌豆熟花生给我。我见到他便叫他“友大哥”,从来不取笑他,也不甩土块拽他。他也常把一些熊孩子赶得像野鸭飞。不少孩子怕他,可我不怕他。
我妈见他过来,便叫住他:“友儿,来,帮个忙,帮我把这担红薯挑一段路,我实在是挑不动了。”他歪着脑袋左瞧右瞧,慢慢走过来,正打算接过扁担上肩。一年四季喜欢调侃他的小叔也挑着红薯过来了,好心地附和着说:“友儿是个大好人,要挑就干脆帮婶送到家得了。年轻人,力气去了,又会回来了。”友哥刚开始还是很高兴的模样,当听到“力气去了,又会回来”,却不干了。他扁担一甩,眼睛一瞪:“叔,你说得不对,力气去了就是去了,还从哪里回来!”他小叔也是眼睛一鼓:“你这个死友儿,吃了饭,不就有力气了;睡一觉不就体力恢复了吗,真是蠢死牛儿的嘎公,与你说不清楚!”友哥干脆走开:“力气用了就没了,还从哪里来,你说!你才是蠢死牛儿的嘎公!反正你的力气去了还来,你来给婶挑!”说完,头也不回,大步走了。
二
力气去了哪里来,当时,我也在心中纳闷,潜意识里是知道力气去了肯定还会回来,可就是说不出道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友哥走远。
转眼,我问妈妈,妈妈说:“你要自己好好琢磨,不过,你要明白,力气回来的途径很多,不是单一的。”
渐渐地,我才知道了一些力气的来由。今天,我说来,大家看我说得是否有些道理。
首先,人必须吃饭,这是物质层面的最简单的基本要求。人,如果不能再进食,力气也就有去无回,慢慢进入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状态,最后气和力彻底消失,人也就离开了人世间。所以,人必须用食物来延续生命,补充力气,增加体能,这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力气还有来自精神层面的,从意念中来。精神层面的比物质层面的更为重要。力气起码来自于一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力气,其实就藏在每一次有力的心跳中,通过血液循环流淌到身体的各个角落。我妈当时已经是身疲力竭,真没力气将红薯挑回家了。可她看了看我,又听到哥哥在家门口大声喊:“妈妈,你快回来,弟弟哭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爱的天性可以激发出强大的意志力。妈妈听到哥哥的叫声,答应一声,随即扁担上肩,爆发力猛增。最后,一鼓作气将红薯挑回了家。
三
力气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信仰的执着。只要心中的那团火不熄灭,就会向星辰大海奔赴,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坚强的意志在,力气肯定就会有。许多人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保尔·柯察金是正面主人公的典型。保尔多次与死神对抗,没有被死神打倒。为什么?人的意志,就像钢铁一样,经过数次的煅炼,变得越来越刚强。他与病魔几乎搏斗了一生。他的力气就是来自于他要做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奋斗一生。
我们身边,不乏身残志坚,为了生活,为了理想努力拼搏的人;也不乏长期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却从没想到要放弃的人;也不乏因多次受到挫折与失败,越战越勇的人。这样的人,都是不知疲倦、敢攀高峰、敢越山川、敢跨河流的强者。他们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的坚持,甚至每一次遭受的坎坷与非人的折磨都是力气的积累与释放,他们在披荆斩棘的艰难困苦中、在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中找到力量的源泉。源头有活水,才会不断地滋养着他们的灵魂,积蓄着他们的力气勇往直前。
我们这里一位姓陈的老人,据说他在四岁时因为调皮,将鞭炮的火药收集而引起爆炸,将一只手当时就炸没了。但他从小就用另一手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罪。他父母去世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自立自强,本着求人不如求自己,活出样来给自己瞧、给世人瞧的宗旨,他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后来娶妻生子,老婆贤惠,孩子懂事。他一只手比别人一双手干活还麻利。别人说他如何如何厉害,开始,我不信。后来我是亲眼见过,也才真正佩服他,我是一双好手,也自愧不如。他锄草,一只手握住锄头把的前方掌握方向,再用腋下夹住锄头把尾端掌握平衡。一下一下地居然每次不走空,也不伤害到庄稼。他插秧,用牙齿飞快解开秧的套绳,秧把夹在腋下,另一只手每次都是准确无误地插进泥中,他的速度比一双手的人不会慢,甚至比慢手还要快一些,质量也是上乘。他割稻,八字步一摆,用半截手臂往腋下一揽,一刀下去可以割数兜,顺势用腿用脚将稻放拨整齐,许多人也不是他的对手。我想,他的这种力气就是一种不认输的精神支撑着——同样是一个人,哪怕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有健全的心。这健全的心就是源源不断的精气神,这样的力气足可以感天动地!
四
当然,力气还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鼓励。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拥抱,会在不经意间给予力量。特别是在遇到困难、遭受打击苦苦挣扎时,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朋友两肋插刀的援手,这都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行的道理,会重拾信心,找回失去的力气,在相互支持中变得坚强,变得无所畏惧。
我们在疲惫不堪、手足无措时,当静下心,来收集消散的力气,仔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养精蓄锐。当走出去,收集消散的力气,它或许在大自然的某个角落,在青山绿水间,在浩瀚的苍穹,在无垠的大海中。当充电学习,收拢消散的力气,它或许就在某首歌里,在某首诗中,在某本书的字里行间。只要让心灵得到滋养,力气也会在宁静中逐渐积累,让自己得到脱胎换骨的蜕变,创造未来。
友哥,哪怕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力气干活,但最终还是没想明白力气的来源,也就直接撂挑子了。我妈妈是明智的,不直接告诉我,而是要我自己动脑筋想。我今天说了一大通,也未必就说明白了。还是读者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吧。欢迎大家留言,共同探讨有关力气的来龙去脉。
文学创作,需要有一股力气,从何而来?从热爱中来。我入驻江山文学,坚持已经数年了,起初,写出的文章,那么不入眼,连自己看都不顺眼,别人肯定也不喜欢。几度想放弃,力气一下子减弱了几分。创作就是一副担子,肩上挑着,一旦放下,力气就消弭了,所以我始终给自己一口气,每次在要放弃的时候,就从热爱中寻找一股动力,我可以自豪地说,这种力气让我一直走下去了。同时,力气让我的文学有了风骨,刚劲的风骨又滋生了力气,循环往复,厌倦、疲惫、丧气,都会在力气面前遁去。
寻找并留住一股力气,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