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老家的一个朋友通了电话,他说今年立秋后照样很热。趁休假他钻进深山里一个叫罐坝的地方住了几天,那里山青水秀,找了一家临河的农家小院,晚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窗外树林上有片湛蓝的天空,星光稀稀疏疏却很分明,每天不需要闹钟唤醒,急促的蝉声和婉转的鸟啼拌和在一起,这是任何一部手机都设置不出来的铃声。洗漱一番顺着蜿蜒在山林里的公路走上一段,不需要设定具体的目标,走到冒汗又返回那家农家院,主人为他们也准备好了当天的早餐。
他又说有两天的早餐非常特别,还故意卖个关子让我猜猜看。我回他说你又没请我,凭什么要我猜呢?他说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为简单的了,样式单一嘛。我立马调侃式的反驳了他:看来你是没有走出过大巴山,要说早餐的丰盛还真得数我们那一带,有顺着米仓古道传来的成都平原那边的西蜀美味和关中面食,也有溯嘉陵江、渠江来的巴渝名特。况且经过几千年的揉和和传承,又衍生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地小吃。至少上百种吧,你让我咋猜呢?这下他急了,在电话里说吃这些东西我用到这个乡土味浓郁的地方吗?给你听了别在外地犯馋。我让他说说看,他冲口而出——肠子油渣酸菜面。
挂断电话已经几天了,这几天脑子里总是萦绕着这肠子油渣。每年冬天返家,母亲知道我喜欢吃酸菜,她都会去地里剥些青菜叶子。年复一年,她的背也一年比一年佝的更深地在地里挑拣肥大的翠绿的叶片,一抱抱地整齐的码满一大背篼,然后我们背回家。洗净、烧水烫至半熟,又一层层紧实地放入一口大缸,捂上两天,酸菜便做成了。而且愈捂愈酸,愈酸愈香。这酸菜可以做成酸菜干饭、灰水馍馍酸菜汤、连渣闹、酸菜豆腐汤……至少可以搭配出几十种饭菜来。夜晚的时候如果家人们觉得不太饿,抓把酸菜切细,锅里煎些油一炒,加上水煮沸下几根面条,一顿省事又味道极鲜的晚餐便做好了。
酸菜面或者酸菜粉丝汤,又或者用酸菜搭配做的其他菜品都有开胃的功效。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中大鱼大肉吃腻了的时候入喉化油,特别开胃,每年或多或少我都能吃上几顿。但朋友说的肠子油渣酸菜面记忆起来好象还是在童年吃过,一晃几十年了。做一碗美味的酸菜面用油还是很考究的,菜籽油虽然可以用,但吃起来终归寡淡。最好还是用猪油做,鲜猪油又不如腊猪油香。每年冬天老家的人们都会宰猪薰肉,我的童年正好是包产到户的时候,虽然家家都养了猪,但粮食毕竟还不是十分的富足,尤其是经济更不宽裕,年猪宰了后便把心、舌、肚,还有背脊骨带着两扇排骨(俗称的棚棚骨)背到集市上换钱,可以制肠衣的小肠也有人收,无人问津的大肠(肥肠)便留了下来。纵然是猪下水,人们大多还是舍不得立马吃掉,洗净敷上盐腌上两天,挂在火垄上薰上段时日,再取下来洗净切成一公分左右的段片,每天取些煎油用来炒菜用。猪身上炼油的东西最好的是那两块板油,炼完后几乎无渣,最差的可能便是这烟薰过的肥肠。抓上一大把也炼不了多少油,关键是当时的生活条件也没人舍得抓一大把来做一个菜。记得每次炒菜的时候,母亲用筷子在油罐里夹出几块放在锅里——最多不会超过十块吧。灶孔的火爨得很小,火大了肠子易焦,焦了不论是油或油渣都很苦味。然后用锅铲不停地翻炒肠子,到了色泽金黄的时候,便把肠子团在锅底,用锅铲使劲地拍压,到了不大出油的时候,母亲便把油渣铲出来倒入放在灶台上那只早已备好的碗里,这时候我的肚子里早有成千上万的馋虫在蠕动,它们己顺着消化系统爬上了喉头,甚至布满了舌尖上。便
非常猴急地端着油渣走开。肠子出油率虽说不高,油渣却非常的丰盛,我端着这些油渣大多时候是坐在灶屋门槛上品尝的,甚至大多时候是迫不及待地,不再像母亲提炼时那样耐心,有时候还烫着舌头便开始了咀嚼。还别说肠子油渣真得趁热吃,香香脆脆的,表层一咬即化,但里层又特别耐嚼。嚼后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几粒油渣虽然称不上一顿牙祭,甚至也算不了点心,但特别地解馋,从那时起我便晓得了母亲对我的疼爱。
肠子炼油做酸菜面是不需要捞出油渣的,和酸菜一起炒,加水一起煮,煮好后加些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蒜叶,一碗香气四溢的面便做好了,蒜叶香,酸菜味,还有肠子油淡淡的烟薰味沁入面条,在我记忆里胜过今天吃过的任何一种面,包括时下风靡在我们四川的肥肠面,遗憾的是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肠或熘或炖或卤或烧地端上了餐桌,烟薰炼油貌似早已消失了。没想到朋友说他在这次简单的旅行中又吃到了,还是那么地道的味儿,我想问他品尝那些肠子圈圈的时候是否咀嚼到了童年的味道,终归没有出口,因为电话这头,我已在无法停止地回忆妈妈当年给我提炼肠子油渣的情景,更何况用肠子油渣煮的酸菜面呢。
他又说有两天的早餐非常特别,还故意卖个关子让我猜猜看。我回他说你又没请我,凭什么要我猜呢?他说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为简单的了,样式单一嘛。我立马调侃式的反驳了他:看来你是没有走出过大巴山,要说早餐的丰盛还真得数我们那一带,有顺着米仓古道传来的成都平原那边的西蜀美味和关中面食,也有溯嘉陵江、渠江来的巴渝名特。况且经过几千年的揉和和传承,又衍生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地小吃。至少上百种吧,你让我咋猜呢?这下他急了,在电话里说吃这些东西我用到这个乡土味浓郁的地方吗?给你听了别在外地犯馋。我让他说说看,他冲口而出——肠子油渣酸菜面。
挂断电话已经几天了,这几天脑子里总是萦绕着这肠子油渣。每年冬天返家,母亲知道我喜欢吃酸菜,她都会去地里剥些青菜叶子。年复一年,她的背也一年比一年佝的更深地在地里挑拣肥大的翠绿的叶片,一抱抱地整齐的码满一大背篼,然后我们背回家。洗净、烧水烫至半熟,又一层层紧实地放入一口大缸,捂上两天,酸菜便做成了。而且愈捂愈酸,愈酸愈香。这酸菜可以做成酸菜干饭、灰水馍馍酸菜汤、连渣闹、酸菜豆腐汤……至少可以搭配出几十种饭菜来。夜晚的时候如果家人们觉得不太饿,抓把酸菜切细,锅里煎些油一炒,加上水煮沸下几根面条,一顿省事又味道极鲜的晚餐便做好了。
酸菜面或者酸菜粉丝汤,又或者用酸菜搭配做的其他菜品都有开胃的功效。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中大鱼大肉吃腻了的时候入喉化油,特别开胃,每年或多或少我都能吃上几顿。但朋友说的肠子油渣酸菜面记忆起来好象还是在童年吃过,一晃几十年了。做一碗美味的酸菜面用油还是很考究的,菜籽油虽然可以用,但吃起来终归寡淡。最好还是用猪油做,鲜猪油又不如腊猪油香。每年冬天老家的人们都会宰猪薰肉,我的童年正好是包产到户的时候,虽然家家都养了猪,但粮食毕竟还不是十分的富足,尤其是经济更不宽裕,年猪宰了后便把心、舌、肚,还有背脊骨带着两扇排骨(俗称的棚棚骨)背到集市上换钱,可以制肠衣的小肠也有人收,无人问津的大肠(肥肠)便留了下来。纵然是猪下水,人们大多还是舍不得立马吃掉,洗净敷上盐腌上两天,挂在火垄上薰上段时日,再取下来洗净切成一公分左右的段片,每天取些煎油用来炒菜用。猪身上炼油的东西最好的是那两块板油,炼完后几乎无渣,最差的可能便是这烟薰过的肥肠。抓上一大把也炼不了多少油,关键是当时的生活条件也没人舍得抓一大把来做一个菜。记得每次炒菜的时候,母亲用筷子在油罐里夹出几块放在锅里——最多不会超过十块吧。灶孔的火爨得很小,火大了肠子易焦,焦了不论是油或油渣都很苦味。然后用锅铲不停地翻炒肠子,到了色泽金黄的时候,便把肠子团在锅底,用锅铲使劲地拍压,到了不大出油的时候,母亲便把油渣铲出来倒入放在灶台上那只早已备好的碗里,这时候我的肚子里早有成千上万的馋虫在蠕动,它们己顺着消化系统爬上了喉头,甚至布满了舌尖上。便
非常猴急地端着油渣走开。肠子出油率虽说不高,油渣却非常的丰盛,我端着这些油渣大多时候是坐在灶屋门槛上品尝的,甚至大多时候是迫不及待地,不再像母亲提炼时那样耐心,有时候还烫着舌头便开始了咀嚼。还别说肠子油渣真得趁热吃,香香脆脆的,表层一咬即化,但里层又特别耐嚼。嚼后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几粒油渣虽然称不上一顿牙祭,甚至也算不了点心,但特别地解馋,从那时起我便晓得了母亲对我的疼爱。
肠子炼油做酸菜面是不需要捞出油渣的,和酸菜一起炒,加水一起煮,煮好后加些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蒜叶,一碗香气四溢的面便做好了,蒜叶香,酸菜味,还有肠子油淡淡的烟薰味沁入面条,在我记忆里胜过今天吃过的任何一种面,包括时下风靡在我们四川的肥肠面,遗憾的是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肠或熘或炖或卤或烧地端上了餐桌,烟薰炼油貌似早已消失了。没想到朋友说他在这次简单的旅行中又吃到了,还是那么地道的味儿,我想问他品尝那些肠子圈圈的时候是否咀嚼到了童年的味道,终归没有出口,因为电话这头,我已在无法停止地回忆妈妈当年给我提炼肠子油渣的情景,更何况用肠子油渣煮的酸菜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