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刘备的托孤表演

  • 作者:毛鹏举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10 00:07:03
  • 被阅读0
  •   223年(章武三年)春,一心想要给二弟关羽报仇的蜀汉政权“领军人物”刘备在彝陵猇亭(今湖北宜都西北)被东吴都督陆逊一把火,烧得丢盔弃甲,人马、战船、兵甲损失殆尽。

      蜀军元气大伤,铩羽而归。

      病重的刘备已经完全没有力气移驾回成都,只得在白帝城(大致位置在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居住,将馆驿改名为“永安宫”,他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于是,他开始谋划身后事——托孤。

      刘备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当着群臣的面(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几句话不长,却蕴含无比丰富的内容,可以分了好几层意思:

      第一层、很明显,刘备交给诸葛亮的是个“烂摊子”。

      作为目前形势来看,蜀汉现在是个“烂摊子”,政权移交的过程中,“第一责任人”(暂定)的惟一人物:诸葛亮对于这个“烂摊摊”,接也得接,不接还得接。

      为什么说此时的蜀汉是个“烂摊子”,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刘备说诸葛亮才能超过曹丕十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是半句话,确切地讲这是前半句。

      后面半句,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后半句大概是——曹魏实力远在蜀汉十倍以上。如果往前推一点时间,在关羽失荆州后,蜀汉的战斗实力基本还在的情况下,差距有,只是并不这么明显。

      第二点,夷陵之战,在天时地利人和各个方面,蜀汉都不占优势:

      天时,刘备蜀汉军队是进攻方,讲究速战速胜,时间长了后勤补充成问题,所以拖不起;陆逊东吴军是防守方,讲究稳扎稳打,坚不出战。于是,蜀汉军队在长期的攻不得、退不成的尴尬下,全军上下烦躁、坐立不安。双方僵持相持六、七个月以后,刘备不得不冒进,而东吴这边却是以逸待劳,沉着应战;

      地利,刘备把营扎在密林里,连绵近七百里,给了陆逊火攻的可能性;刘备带了四万多人,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从人数上说,刘备也不占优势。这一场什么有利条件占不上的仗,蜀汉军队败是必然的,赢的概率几乎没有。于是,刘备方面输了,蜀汉的情况用惨还不足以形容,是“非常惨”,元气大伤。

      人才方面:张南、冯习、程畿、傅肜、马良、沙摩柯等部将全部战死,黄权、杜路、刘宁被迫投降,一下损失十位部将。

      此时完全处于大意和自我陶醉终于清醒的刘备后悔地说:“我竟败于陆逊小儿,岂非天意?”

      粮食、蜀中的军资库存毁于一旦,蜀汉成了名副其实的“以一残州抗一强国”,这种情况是刘备一手造成,他好意思多说这后半句话吧?

      第二、“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安国是安定稳定,国指的是蜀汉(或政权)。安定蜀汉,稳定内部上下人心。这句话是刘备对诸葛亮才能的肯定和信任。

      但这句话有个前提是:辅佐幼主(刘禅)上位,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和赵云带着禁军拥护着刘禅回成都了。

      关于“大事”至少应该是有两层意思:一是建立蜀汉政权前,构架的“北伐中原”战略意图在(刘备)手上没有成功,(需要继承者)继续实施;二是碍于情面,但还得走“联吴抗曹”战略方向,让蜀汉与东吴继续以“合作”的姿态共同完成“剪灭”曹魏政权的终极目的。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后,开始和在武昌镇守的陆逊联系。另外,孙权为了方便陆逊接洽蜀汉,还刻了自己的大印,放在陆逊处。

      从此,蜀汉和东吴无论在政治军事,重要职位或人员变动,都会互通消息。

      第三、“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所有的话都没有最后这几句要命,不管是诸葛亮还是谁,任谁听到,在酷暑夏天,后脊梁也会飕飕地向上冒冷气,头顶犹如五雷轰顶,浑身上下如同筛糠,精神压力随时让人崩溃。

      刘备人过中年,戎马半生、九死一生才打下蜀汉江山,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么辛苦怎么可能轻易地说“能扶则扶,不扶自立”这样的话。再说,刘备即使老来得子,54岁去世时,阿斗已长大成人,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阿斗未来能不能驾驭蜀汉王国,刘备心里得跟明镜一样。

      诸葛亮不等刘备说完,浑身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一边叩头,一边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辅佐到死,不松懈呢?”

      刘备再仁义,也不可能把江山假手他人,他让诸葛自立为君,主要还是猜忌这位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的能臣,又怎么能知道他当时没有杀诸葛亮的心思呢?

      在托孤诸葛亮同时,刘备还召见了尚书令李严,以防自己死后,出现诸葛亮专权的情况。

      托孤之后,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尹”的把柄。

      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处处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

      刘备去世前,遗言中特别交代儿子刘禅:要熟读诸子百家及兵法,特别提到法家宗师商鞅的《商君书》;并告知诸葛亮专门写了关于法家远祖管仲的《管子》、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等著作的相关教材,告知儿子,这些书籍可以激发思维,增长智识,将来世道变幻,也可以凭自己本事去成就大事。

      又对刘禅说:你以后要把丞相(诸葛亮)当作父亲一样来看待,尊重他,凡事要请教丞相,同他商量。

      按照刘备遗命:诸葛亮为正托孤大臣,尚书令李严为副。

      当生命走向尽头,再也无法压制住权臣,这时只能靠感动、真诚来打动对方。君臣之间可以有感情,但过多的却是猜测与敌对,“伴君如伴虎”,你不知道这位近在咫尺的所谓领导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事情突然发飙,干得再多,背后付出再多,拿得出台面拿不出台面的事情有多少,值不值得,已经不大所谓了,关键是你干的这些事情如果不在人家眼里心里,多半只是徒劳。

      出众能力与察言观色同等重要,干得多干得好,真不如干得巧。真正的高手会想到对方之所想,急对方急前之所急。

      但有些人,甚至说大多部分人是做不到(考虑不到)领导马上之所思所想,所以处处尴尬、被动,无奈与痛苦。

      于是,人开始思考到底是这个社会怎么了,还是——我怎么了?

      是什么时候让你感觉手脚冷冰,无所适从?

      是(前几天)你还和人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今天你去找人家说事,结果人家很轻蔑地问:你谁呀?

      是啊,你谁呀,一不是上下级关系;二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纠缠,人家凭什么认识你,凭什么要跟你推心置腹,指点迷津?就凭你那晚上跟人家多喝了几杯猫尿?

      人跟人最难的是你既想跟某人或某些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又想让对方觉得你可能是他或他们这个圈子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并不是真的要去吃吃喝喝,而是他或他们中的某人在组织设局时,不管是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总归是能想到的人是你,给你打个电话发微信通知,就算是相当荣幸的。

      做有棱有角,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坚持自己。这或许才是最难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刘备的托孤表演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5875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