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30年前亲眼目睹了亡人出殡的那一幕,唢呐声又萦绕在我耳边。
那一天,鞭炮声噼噼啪啪响得震天,天空中弥漫着灰色。“起吔”随着一阵阵悠扬的唢呐声,16人抬着亡人的灵柩在紧凑的锣鼓声与鞭炮声中上了肩膀,大家在领头的吆喝声中步伐一致地迈上前去,又一位西归的故人将入土为安。
“高娃子,你家的猪儿被他们赶走了!”不只是谁来报了信。
“啥?”高娃子没听清楚。
“说你家欠了‘农业税’,牵走了猪子”报信人大声重复道。
“赶老子的猪儿,得了!”高娃子圆睁怒眼,甩掉肩膀上的抬杠,随即在办丧事的主家屋檐下操起一把斧子,狂奔而去。
办丧事家请的督官傻了眼。
唢呐声嘎然而止,只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个不停。好 在 督 官 急 中 生 智 , “ 大 伙 儿 莫 急 , 我 来 顶上!”16人抬着亡人的灵柩仍旧向入土地行进,唢呐声与鞭炮声混杂在一起,让人耳鼓发麻。
高娃子手持利斧赶将前去,“赶猪人”是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听到高娃子的怒喝声,眼见一莽汉,圆睁怒眼,充满了杀气,嘴里不停地冒出一句话:“哪个没长屁眼的,赶老子的猪儿,看我不砍死他!”“赶猪人”见状,落荒而逃。那时农民种田要交农业税,种茶叶要交特产税,还有村里面各种各样的“三提五统”统称上交提留款。
高娃子顾不上给亡人抬灵柩要找赶他猪儿的人拼命去,就是因为欠上了多年的这些“税”,被人将家里唯一过年宰杀的猪儿强行赶走了。
每当我回老家,总感觉耳畔回荡着那清脆悦耳、悠扬高亢的唢呐声,想起30年前的那一幕。眼前浮现出的是那 段浓烈的历史辛酸时光。
唢呐声,在我脑海中也就显得愈发悲哀而凄凉。
转眼到了1978年春天,那时我正高中毕业。为了抗御旱灾,安徽省不少生产队也实行了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县有个小岗生产大队(小岗村),这个村后来被高度评价为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枪。此后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随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我老家的一些农民爱吹唢呐拉二胡的老艺人,能歌擅舞的青春男女在悠闲的时光里聚 集在一起,大家唱的是包干到户给人带来的自由空间。
歌声笑声音乐声,不绝于耳。
碧绿的田野,清新的空气,欢快的曲调,在乡村寂静的夜晚里飘荡。曾几何时,我与四伯家的瞎子箱娃子经常是晚饭后还凑到一起,坐在屋檐台阶下用二胡唢呐合奏一曲,虽然有些不伦不类,倒也有几分乐趣。最令人难忘的,就是瞎子箱娃子那亮音脆嗓的唢呐独奏。他鼓足腮膀,伸长脖子,仰向蓝天,声声清脆。《谁不说咱家乡好》,久久萦绕。《梁山伯与祝英台》,浪漫缠绵。屋场左邻右舍听后精气神格外足!
我早已把30年前高娃子持斧头一幕忘记到了九霄云外。按我老家风俗,岁数大的人过世,虽是丧事,人们却称为“喜丧”,喜丧就要热闹,有一段时日听说这些吹唢呐的人,工资不低,每人每天200元工资,包吃包喝包住,还要外加一天一包价值10元以上的香烟。放鞭炮就不用提了,多者上万,少者数千。没日没夜,边吹边跳,炮乐齐鸣,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真把丧事办成像喜事似的。空气里弥漫着混沌的味道。本家四伯娘去世了,就这样热闹了三四天,我参与其中,真觉得身心疲惫。
而去年亲临一场丧事,倒也觉得心清气爽。
去年腊月十三,本家族房哥哥去世,我前往祭奠,“闹夜”场面不同凡响。没有了鞭炮声,只见一班人马以 年轻人见长,活泼,现代舞样样过硬,农村小调也毫不逊色,唢呐吹奏得震天响,加上高音大喇叭,把小山村上老 老少少都给吸引过来了,40多平方的舞台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的人,全是自已带板凳,那唢呐声一会儿欢快,声音犹如春风,个个吹得眉飞色舞。让现场每个人都振奋起来。在温暖阳光照耀下,山村变得很喜 庆。唢呐鸣奏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村里的《村规民约》谱写成山歌曲调,歌颂新时代歌曲《不忘初心》,还有提倡乡风文明诸如家庭和睦、遵纪守法的自编山歌曲调《十劝妯娌》,《十送打工仔》等等……。
如今,农民们种田不交税,国家还给补助,困难贫困户干部们负责将他们脱贫,新时代农村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实施,城市与农村生活差距越来越小。这班热闹丧事的人马连工钱也不要了,大家说就是图个喜庆新鲜。场子上男女老少随着唢呐的曲调或歌或舞,好不快乐 自由!目睹着新式祭奠场面,我感慨离开故乡30年了,生活 在人们天天相见不相识的小城圈里,越发怀念以前的乡村生活。那淳朴的乡风,时常环绕着故乡人,令人感到无限 惬意与温馨。想到老家很有些年在每年秋收后,谁家先制作了新黄豆膏汁豆腐,总忘不了先盛满一两钵端给邻居家的大人小孩尝尝鲜。农村小孩跟城里小孩一样,也有调皮和挑食的时候,每当哪家做瓜菜饭或苞谷饭时,邻居大人发现后,就会主动盛上一大碗雪白的大米饭送给另一家的孩子吃,大家和和气气,生活在互通有无的亲密状态中。
这种老辈传承下来的淳朴乡风,促使着老家人正在逐步改变着他们奢侈浪费讲排场的陋习,新时代的唢呐声正在潜移默化地荡涤着他们一些陈旧的观念,让他们以新的姿态走向美好未来!
在老家,清晨唤醒我的不再是手机闹铃,而是枝头小鸟的歌唱。我醒后的第一句话不再是对同事道一声“早上好”,而是对大自然说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老家,当我和大自然默默相处的时候,我会轻松发现,大自然在时时刻刻启迪着我们。
在老家,一片天空的微笑浮云层涌,一园竹子的微笑绿叶婆娑;一河春水的微笑波光荡漾;一片田野的微笑春草萌发……。
这一切,都在酝酿着淳朴乡风向着文明的高度迈进。
时下,城里人除忙于工作和生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外,大都习惯把自己关在家里,以致天天相见的同院落者形同路人,甚至楼上住户与楼下住户互不招呼,门对门的邻居从不串门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故乡人热情好客和喜欢互相走动的乡村风气相比,总觉得城里人缺少点珍贵实在的东西。农村老家人用祭奠亡人的新式乡风,让人心情舒畅,族邻和谐,那乡风里透出的是故乡人亲如一家,彼此间无微不至、互相关照的友爱精神。而今,丰盛的乡村文化生活,在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滚滚大潮中,洋溢着泥土芬芳的文艺奇葩,伴随着人文环境的逐步升级,已在祖国大地媚丽绽放得更加馨郁绚烂。
新时代,老家唢呐;载歌载舞,情暖于怀;新时代,老家唢呐不绝于耳,唢呐声声!
参与本家族房哥哥去世的祭奠仪式,感觉老家的葬礼又前进了一大步,他们把那些繁琐的浪费奢侈之风去掉,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新风尚,这种乡风之所以让他们青睐,其实细细回味起来,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宽容、互助、真诚、友爱、亲善……
这些善良品德尽情地蕴涵在他们的唢呐声里。